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武王伐纣起创立千年道统 » 第二章:文王姬昌

第二章:文王姬昌

    “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说轩辕氏在西方基督教里,可以对标上帝的话,那么姬昌则可以对标耶稣的位置。他,是鸿教最重要的传教者之一,这样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先知。”

    ——摘自华夏通史

    悠悠千载下,洪荒不记年。

    转眼间就来到了商朝末年,泰山祖庭昔日漂亮的建筑变得有些残破,但更多了许多历史底蕴。

    这天,山脚下来了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轻人,他来到一处溪水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捧起一抔水,猛灌了下去,又跳进溪水,洗了洗自己的身子,弄得自己浑身湿透。

    他在溪边坐了半天,喃喃道:“到了这里,商人的追兵总不会追来了吧。”

    原来,他就是纣王通缉的重犯,当代西伯侯之子,姬昌。姬昌因为不满纣王的暴政,上书直谏,让纣王非常恼怒,满世界追杀他。

    他逃到了鸿教圣地,泰山祖庭,商人的军队一般不敢涉足此地。

    他踉踉跄跄的沿着溪水往上游走,希望去泰山祖庭拜当代教主姜子牙为师,求治世药,学活国方。

    他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看到了远处有一个老者在垂钓,他走近一看,老者却没有鱼饵。

    “呵呵,老丈,没有鱼饵怎么能钓鱼呢?”

    老人闭目不答。

    姬昌看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便欲离开。

    老者突然喊到:“年轻人,我本是山下的渔人,被儿子拉车到此处垂钓,但是儿子去砍柴却一去不返,怕不是出什么事了吧,鱼饵也用尽了,你能不能拉我回家。”

    姬昌好不容易才爬到了这么高,又要拉他回家,常人肯定无法接受,不过姬昌可怜老者,还是答应了。

    他拉着老者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久,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意识渐渐模糊,一步,两步,三步,一里,两里,三里。

    “怎么还没到啊?老丈。”

    “呵呵,快到了,快到了。”老者笑呵呵的说。

    姬昌渐渐已经忘了自己为什么要拉车了,他只凭着一股信念行走,直到他摔倒在地,彻底失去意识。

    等他再次醒来,已经身处在一张床上,面前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老者笑眯眯看着他,“小伙子,你身体可真好啊,足足拉我走了八百里地。”

    姬昌挣扎着起身:“既然老丈已经到家,姬昌就......就告辞了,我还要去泰山祖庭拜师当代鸿教掌门姜子牙呢。”

    “我便是姜子牙。”老者哈哈大笑。

    于是,姬昌便跟随姜子牙于泰山学艺,不在话下。

    七年后,泰山。

    一个面容古朴的中年人坐在蒲团上,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噫,好了,我悟了”他手舞足蹈的跳起来,哈哈大笑。

    此时,他的脚下有着一些奇怪的符号,仔细一看,原来是伏羲氏的先天八卦。

    但他将之重新排列,组成了另一种更容易理解的形式。

    他兴致勃勃的拿着这个“后天八卦”去给一个老头看。

    “师傅你看,这就是后天八卦,我用之重新组合成了易经,因为我的部落叫周,所以我命名为周易。”

    老头含笑的点了点头。

    “徒儿,既然你已悟道,为师也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如今大商的纣王宠信奸臣,荒淫无度,昏庸无道,不尊正教,你且下山去跟他做一场吧!”

    说着,老头拿出一块白玉扳指送给他。“此乃我教圣子信物,即日起,封你为鸿教圣子,持此信物行走天下。”

    姬昌对师傅行三叩九拜的大礼,然后头也不回坚定的走下山去,这是他身为圣子的职责。

    他走过一座座黄道十二宫宫殿,里面往往有一个布满灰尘的箱子,多年未曾打开,那是圣衣,没有得到圣衣认可的人出现,圣衣就不会打开,因此神物蒙尘。

    泰山因为被轩辕氏拔高了太多,所以高处罕有人烟,一路上都是些奇珍异兽,参天古木。

    姬昌一直走到山脚下才发现一些村庄。

    鸿教的势力在千年之间衰落太多,偌大的泰山祖庭其实没有几个人。

    去吧!姬昌!重整乾坤的重任就交给你了!这是历史赋予你的使命!

    一路上,姬昌还会看到一队队大商的军士押解一些身无片缕的奴隶去朝歌,朝歌其实不需要这么多奴隶,这些人是为了人祭的。

    商族喜好人祭,怪异血腥的仪式往往能让人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这是他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也不是纣王破天荒头一回发明的,只不过他好大喜功,更喜欢这些仪式而已。

    鸿教曾经反对过这一点,因此在商朝鸿教备受打压。不过好在四方有很多信奉轩辕黄帝的部落,商人才未敢轻发。

    且说姬昌回到西岐从他老爹手里继承西伯侯的爵位后,厉兵秣马,囤积粮草,以鸿教教义教化百姓,又凭借鸿教天下行走的招牌招揽豪杰,二十年之中,西岐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淳朴,家有余粮,远近四方的华夏部落和蛮夷部落都来投奔,而他待之如一,后人称之为文王之治。

    而纣王却更加残暴了,他杀死了忠臣比干,剖开了他的心,还发明了炮烙之刑,令人发指。

    是日,众部落首领突然纷纷跪倒,请求姬昌即位为王,并且讨伐残暴的纣王。

    “如今,三分天下,周有其二,众多部落都想让您称王,不愿意屈从于残暴的帝辛统治之下,您应该顺天应民啊!”

    姬昌此时在田间耕作,他擦了擦汗摆手道:“纣王昏庸,然而商朝天命已历四百载,忠臣死义之士无算,如果天下间还有这么多人支持他,我们开战一定会血流成河,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啊!”

    “三分天下有起二而臣事于商,文王之仁也。”

    ——孔子

    姬昌拒绝了众诸侯的提议,然而纣王,也就是此时的帝辛,却听说了他的大名。

    “啪”一个杯子被他摔得粉碎。

    “称王,称王!好一个西伯侯,好一个姬昌!”

    他长袖一挥,推开身边的美人,美人摔倒在地,纣王看都不看一眼。

    “令闻太师出兵讨伐!”他中气十足的踱步到大殿之外,命令近侍拟旨。

    身边的两个近侍,费仲尤浑连忙答应,小步快跑去拟旨而后传旨。

    闻太师早就想讨伐姬昌了,接到了兵符之后,兴冲冲的驱马前去军营,率领八万大军前去讨逆,再加上征召来的臣服于商的小诸侯,共计十二万大军。

    周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开始劝姬昌称王,如此才能名正言顺的组织反攻。

    姬昌见时机已到,也不再推辞,搭建祭坛祭祀轩辕黄帝后,称天子,周王,意味着与大商完全决裂。

    是日,凤鸣岐山,余音绕梁,传闻其声三日不绝。

    各部落的援军加上周的五万大军,周军足足有十五万之多。

    来驰援的诸侯数量明显是周朝占优势,这足以说明,商朝的不得人心。

    牧野之战是一场以多胜少的战争,文王姬昌凭借着他的人望,团结了诸侯的十万大军,而纣王却只有四万的诸侯军愿意追随。

    ——华夏通史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以多胜少,以众敌寡,文王之兵法,上策也。以少胜多,以寡敌众,小人之兵法,下策也。故治军之道,首在乎顺民。一顺民则无敌于天下!

    ——孟子

    姬昌穿着甲胄走出西岐城,路上遇到一位老者,“君胡胄?百姓待之以为膝下儿孙,恐不得见其面也!”姬昌反,免胄。路上又遇到一位年轻人,“君胡不胄?百姓视之以为父母,恐伤于失也!”姬昌又返,复胄,乃至于牧野。

    此则太史公记文王爱于民之深也。

    ——苏东坡.史记笺注

    此亦言文王爱民之深也。

    ——王安石.读史书札

    双方在牧野摆开阵势,周的文王先在阵前发表演说:“将士们,重振上帝荣光的时候到了!帝辛已经背弃了昊天上帝的道!”

    “帝鸿在上,天日煌煌!帝号轩辕,诸夏万年!”

    玄穹高上帝,昊天上帝,都是轩辕氏的尊称,或许可以称他为,上帝。当然他个人更愿意别人称他为精灵王,不过我们一般不考虑他个人的意见。

    文王发动了自己的精神天赋,易。易,万事万物都在变易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可以使得事物朝向自己有利的一面发展。

    那白发苍苍的闻仲,也不甘示弱,他抬起手来,施展自己的力量,血战,随着战斗流血,战士的各方面素质会更强。

    双方的军士厮杀在一起,仿佛一群蚂蚁在互相撕咬。

    天空,我们英明神武的精灵王,哦不对,帝轩,饶有兴致的看着脚下的蝼蚁们。

    “怎么这就打起来了,那申公豹呢?四不像呢?诛仙剑阵呢?”

    帝轩,或者叫帝鸿,丝毫不担心自己会输,他的选项里只有大赢,中赢,和小赢,以及赢麻了。

    就算文王如历史上一样战败,这不是还有武王吗?

    不过他的身影确实虚幻了不少,看来这近千年鸿教的工作做的确实不到位,依靠信仰活着的帝轩都快没了。

    “嗯,全指望他了,我们的文王陛下!上帝保佑啊!”帝轩双手合十。

    “您自己保佑自己是吗?”旁边随他一起升天的大臣忍不住发问,他们的老大实在太无厘头了。

    “求人不如求己。”帝轩高深莫测的说了一句。

    身边的大臣怔了一下,虽然帝轩大部分时间不正经,但是他们偶尔也能从帝轩口中听到一些很有哲理的话,也不知道是大智若愚还是咋样,帝轩给人的印象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