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夭寿了,老朱竟夸咱了 » 第十七章 朱元璋的动摇!

第十七章 朱元璋的动摇!

    奉天殿。

    在百官陆续前往麟德殿时,朱标却突然去求见了朱元璋。

    殿内,朱元璋正伏着身子,处理着百官呈上的奏折,自胡惟庸伏诛之后,他并没有再立丞相,而是自己包揽了朝廷所有政务。

    相较过往是忙碌了很多,但朱元璋对此是甘之如饴,唯有摸着这些泛冷的奏疏,他才感到安心跟踏实。

    见朱标突然前来,朱元璋眉头一皱,并未将头抬起,手中的墨笔依旧在奏疏上批阅着。

    朱元璋淡淡道:“你不在麟德殿招待着百官,来咱这干什么?咱还要有一阵才过去。”

    朱标拱手道:“禀父皇,儿臣之所以冒然前来,是有要事相告,儿臣方才跟五弟合计了一番,准备给与宴大臣的酒中加点迷药。”

    四下无声,落针可闻。

    “你说什么?”朱元璋猛地抬起头,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标。

    给百官下药?

    这是大明储君能说的?

    若说这是老五的主意,他倒是相信。

    朱标?他不信。

    朱元璋提笔,将桌上奏疏合上,放在了一旁,冷声道:“这是老五提的吧。”

    “这混账东西,真是无法无天,都敢把主意打到文武百官头上了,这是再给他点时间,他是不是也要把主意打到咱头上来了?”

    “还有你。”

    “这么荒唐的主意,你还替他去说话?这是能随便犯糊涂的吗?”

    “儿戏!”

    朱元璋一脸怒气,他怒的不是朱橚又在瞎胡闹,而是朱标竟还陪着朱橚瞎胡闹。

    朱橚也就一藩王。

    在朝中并无太大影响力,一些事顶多就说说,没人会当真,也不会有谁真按朱橚说的去做。

    但朱标可不一样。

    他是太子。

    岂能在这事上犯糊涂?!

    被朱元璋这一番呵斥,朱标也不由脸色一白,等朱元璋训斥完,朱标才拱手道:“父皇,儿臣起初也是这般呵斥五弟的。”

    “也对此深恶痛绝。”

    “只是五弟给儿臣了一些解释,让臣的确有些动摇了。”

    “动摇?”朱元璋怒而拍案,恨铁不成钢的指着鼻子怒骂道:“这种事是你能动摇的?”

    朱元璋满目冰冷,看向朱标的眼神充满了恼怒跟怒其不争。

    朱标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朱元璋的眼睛,沉声道:“儿臣自是知晓这么做不对,但儿臣有儿臣的考虑。”

    “再有考虑,也不能这么做。”朱元璋压下心头怒气,语重心长道:“你是太子,当要有太子的风范,这种下三滥手段,是你能考虑的?!”

    “咱这一辈子自当兵开始,还没做过这么窝囊的事,在喝酒的事上,竟还能算计起了。”

    “真是丢人!”

    朱标苦笑道:“还请父皇听儿臣把话说完,到时父皇再训斥也不晚,儿臣自然知道这么做的问题。”

    “一旦被百官知晓,只怕会引起轩然大波,朝堂恐都会动摇,儿臣对此是深以为然。”

    “不过五弟给儿臣提供了另外一个想法。”

    朱元璋满眼不屑。

    有什么想法,能大过朝堂稳定?能压过百官的恐惧跟不满?

    朱标道:“五弟给出的原因很简单,便是担心父皇灌醉不了,或者是百官装醉,日后少不了有些麻烦。”

    朱元璋不屑道:“咱是皇帝,他们就算知道了,还敢找咱麻烦不成?”

    朱标道:“明面上恐没几人敢当面就此事找父皇麻烦,但私底下非议父皇的恐不会少。”

    “甚至会引得百官生出异心。”

    朱元璋闪过一抹杀意。

    却也沉默了。

    朱标继续道:“若是仅有这些理由,依旧不足以说动儿臣,儿臣当时也直接拒绝了。”

    “儿臣为何后续会同意,其实是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我记得前段时间,五弟给儿臣提到过一件事,便是胡惟庸谋反的事,胡惟庸的几个儿子是知晓的。”

    “而且……”

    “胡惟庸在朝中当有同党!”

    “既然胡惟庸的儿子知晓要谋反的事,那儿臣可否以为,胡惟庸同党的家人,也有可能知晓?”

    “儿臣不信什么酒后失言。”

    “相较百官的城府跟心思,他们的家人无疑更容易说漏嘴。”

    “在原本的计划中,等百官喝醉后,当是儿臣派人传信,让百官的家人前来领走醉酒的官员。”

    “儿臣借机向他们征要钱财。”

    “那儿臣是否能在面见百官的家人时,试探他们对胡惟庸谋反一事的反应?”

    “这些人不比百官。”

    “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也做不到不露声色,更没有那么深城府。”

    “若是百官装醉,儿臣这么做,很难起到作用,也会让百官警觉,若是百官昏迷过去,那儿臣就有极大的把握了。”

    朱标冷冽着脸,眸间泛着流光跟寒芒。

    他继续道:“儿臣主动向他们提胡惟庸,不仅是试探,也是警告跟威吓,为消弭猜忌,花钱保平安,也就说的通了。”

    “日后百官就算醒过来,听到这些话,也不敢来找父皇的茬,反而会以为自己已经安全了。”

    “怎么说都是有益的。”

    朱标一脸冷漠。

    这些是他临时想到的。

    而之所以能想到,还多亏了朱橚不时的吐槽跟提醒。

    朱元璋目光阴晴不定。

    他听明白了。

    朱标的想法,已不是最初的收钱了,而是想借机试探百官,从而为清剿朝中的胡惟庸同党撕开口子。

    另借机威吓一下百官。

    不断施压。

    同时让文武百官,把注意力从被强取了钱财上,转移到胡惟庸案上。

    若真能如愿,倒也不能说不行,只是终究太过冒险了,迷药这东西,都是糊弄人的,也很容易被察觉。

    到时反惹一身麻烦。

    朱元璋沉思一下,并没有再出声驳斥,相较于征收钱财,尽快肃清胡惟庸同党才是更要紧的事。

    而从百官的家人身上着手,未必不是一个突破口。

    良久。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这次就依你,不过那迷药真有那效果?”

    “可别出了岔子。”

    “若是不能保证可行性,这种事宁愿不做。”

    “咱不差这点时间。”

    “胡惟庸的同党,咱只要想揪,就一定能揪出来!”

    朱元璋目光坚毅,透着强烈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