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一两春风二两酒 » 第二章 杨老夫子

第二章 杨老夫子

    山路虽然崎岖,但是姜旭总算是到达了野猪悬挂的地点。

    观察过后,发现附近并没有大型野兽出没的迹象,姜旭这才放下心来。

    放下绳索,把野猪搬到二黑的背上,用麻绳固定好,姜旭开始领路往山下走,沿途还路过了几个姜旭随手设下的圈套,运气还不错,还有额外的收获,三只野鸡,没有野兔。

    叮叮当当的铃铛声传扬在茂密的山林中,二黑的脖颈处挂着一只铃铛,这只铃铛也是姜旭自己打造的。

    姜旭的父亲是个铁匠,姜旭从小就耳濡目染,虽然力气小还用不太熟练父亲打铁的器具,但是姜旭也能使用了,简单的器物,小匕首、小铃铛之类姜旭这几年也陆陆续续的做了一些,赶上市集的时候,姜旭也会偶尔牵着自己的小毛驴去赶集。

    出售一些打猎而来的猎物,以及自己手工打造的一些日常零用的小物件,甚至还有一些山上的山货,正所谓靠山吃山,大部分东西姜旭都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正常的米面粮油他还是会去集市上买。

    山路虽然崎岖,但是总算还是在中午之前赶回村庄。

    当然带着野猪回来的时候,还是碰到了村口聊天的大爷大妈,大爷大妈们也向姜旭预定了猪肉,姜旭也笑着答应了,说是回头给大家送过去。

    “姜旭,你上山回来啦!”

    “姜旭,姜旭,这次带回来什么东西啦!”

    “姜旭,这次有没有遇到鸟窝,有没有掏到鸟蛋!”

    ……

    一群孩子刚好下学,路上遇到姜旭,叽叽喳喳的围绕着姜旭问个不停。

    村子的南头有一间学塾,里面只有一位姓杨的老夫子,姜旭算是村子里的孩子王,虽然姜旭无依无靠,但不得不说姜旭的这些技能很招孩子们的喜欢。

    姜旭也没有不耐烦,依旧耐心的回复着孩子们的好奇。

    孩子的眼中,能够上山下水,无所不能的姜旭简直就是他们的偶像。

    其实姜旭更加的羡慕他们,羡慕他们有父母的照顾,羡慕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学堂。

    以前的时候,姜旭经常会悄悄的站在学堂外偷偷的听杨夫子给稚童们启蒙。

    开始时姜旭只敢在很远的地方偷听,夫子每次发现他的时候,他便会迅速起身,悄悄起开假装自己只是路过,并没有偷听。

    夫子也只是摇摇头,并没有说什么。

    直到有一天,姜旭听到了杨夫子在讲一句古语的时候就主动自己跑开了。

    姜旭至今还记得那句“不告而取,谓之偷也”,姜旭记得那天在夫子解释完这句的时候,他就跑开了,那天他辗转反侧了很久。

    第二天的时候,他主动提着当时家里不多的食物当做束脩。

    其实姜旭的束脩是不足的,杨夫子见到他的时候也坦然的收下了他送的束脩,还告诉他不必担心束脩的问题,只要他来学习便可。

    姜旭是感谢杨夫子的,夫子没有因为自己送来的束脩不足而拒绝自己,自己也像夫子坦诚,自己会上山打猎,会因为自己的生计而耽搁一些课业,杨夫子也接受了姜旭的说法。

    小伙伴们大多是同龄和比自己小的孩子,姜旭也叽叽喳喳陪着小伙伴们讲了一路山上的见闻。

    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姜旭熟练的解剖了野猪,大黄也欢快地围绕着姜旭打转,野猪的一些零星碎肉,姜旭也随大黄叼去大快朵颐。

    忙忙碌碌了一整个中午,晾制的干菜和一些猪肉也终于出锅,解决完午餐,姜旭用箩筐装好已经分好的猪肉,将猪肉搭在了二黑背上的箩筐中,然后牵着二黑出门送肉。

    给中午在村头约定好的人家送完了肉,二黑的背上也搭满了各种各样收回来的报酬。

    有的人家给了一小袋面,有的人家换了半袋米,更有自家手工编织箩筐等等各种物品。

    在村子里,银钱其实使用的时候还是在少数,更多的是以物换物,至于盈亏,姜旭也并不太在意,亏亏赚赚的,更何况老话不是说了“吃亏是福”。

    姜旭希望能把自己的服气攒一攒,希望哪天战争结束了,自己还能见到爹能回来,少年的心简简单单,有时还更希望自己能多吃些亏,攒攒所谓的“福气儿”。

    来来回回,送完了所有的肉已经接近傍晚了。

    姜旭再次回到家中,这次没有带着二黑出门,回到家中去柜子中拎出两坛前几天买的高粱酒。

    又去到厨房切了几两熟肉,再到厢房割了几斤生肉,拎着这三样出了家门,向着村子南头走去。

    “杨夫子,在家吗?”姜旭站在夫子学堂后的屋舍外喊道。

    “进来吧。”杨夫子的声音传出屋舍。

    姜旭推开屋舍外的篱笆门进入屋中。

    “杨夫子,我给您送点猪肉,上午刚从山里拖回来,还有上次您托我给你买的高粱酒。”姜旭提起右手的高粱酒。

    “姜旭来了呀,我正琢磨着你啥时候来给我送酒,这酒壶啊已经空了两三天了。”夫子笑着摇了摇桌上的酒壶。

    “还有中午才出锅的熟肉,正好给您用来下酒。”

    “那可再好不过啦,来来来,你吃了没,正好陪我老头子吃点。”

    “好嘞,那我就不跟您客气啦,我给您先把酒倒上。”

    夫子从厨房中端出来两碟下酒小菜-花生、毛豆,就坐在桌前开始小酌。

    两杯小酒下肚,夫子的谈兴就上来了。

    “夫子,我还想再听听你讲外面的世界。”

    夫子是一个健谈的人,年轻的时候也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最终科考无望,这才心灰意冷,最终选择在一个小山村当一个落魄的教书匠。

    “话说咱们生活的世界一分为九,被称为九大洲,这个洲呀是这个“洲”,可莫要认为是夫子我老糊涂喽。

    就是因为咱们这个世界实在太过庞大,所以啊,才用了这个“洲”字。

    这九大洲夫子也没了解太全面,听别人说过一嘴,九个大洲有东清、西蛮、南御、北漠、大荒、咫尺、山巅、伏妖,还有最为繁华的中土神洲。

    这中土神洲听说又被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登仙洲另一部分叫中土剑洲。

    咱们这些凡人呐,终其一生也走不出一个大洲,别说大洲了,咱们这些人啊走出一个国家都是见识长远的喽。

    别的不说,就说咱们这北漠洲,光咱们大梁这样的国家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了。

    你想想这一个大洲是该有多大呀。”

    “夫子您刚说咱们凡人,那还是有其他人么。”

    “不错,这世上真的有除了凡人之外的人,那些人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们也被称为修士。

    老夫还真的遇到过两次修士,那真的是如同谪仙一般,离地好几丈,就那么漂浮着,说飞走就飞走了。

    老夫至今难忘啊,那是在咱们大梁国都遇到的,可惜老夫没有仙缘,不然也定要如同那仙人一般,冯虚御风,转瞬飞到千里之外。”

    “仙人,仙人长什么样子的呀。”

    老夫子嘬了一口小酒,眯起眼来,“那当然是英武非凡喽。”

    “那第二次呢。”

    “这第二次嘛,说起来就在六年前,上次征兵的时候,你小子哭晕过去了没见到仙人。”

    “咱们村那几十号青壮,那个神仙一挥手就都收进一座巴掌大的小舟了,那神仙在一挥手整个人就那么消失了。”

    “夫子那您知道我爹他们去了哪里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你爹啊,你爹又不会上战场,没事儿的,你爹是个铁匠,等这场战争结束了,你爹他们也就会回来。”

    姜旭默了默,“我都快忘了我爹长啥样了,夫子你见过我娘吗?”

    杨夫子再次抿了一口小酒,“老夫在这教书了十多年了,你爹搬过来的时候就抱着你这么个娃娃,老夫也未曾见过你娘啊。”

    “夫子你再给我讲讲我爹的事情呗,我爹是个啥样的人。”

    夫子眼中露出一抹笑意,“你爹是个挺不错的人,别人看不出来,老夫却看得出,你爹是个通情达理的,也是个读书人呢。

    你爹当年刚搬进来的时候,就带着你这么个襁褓里的娃娃,你家的那个大院也是你爹一个人慢慢开辟出来的。

    你爹倒是个健谈的人,人缘也不错,他打铁手艺和木匠活也真是没得说,十里八村那都是属这个的。”说着老夫子举起大拇指朝着姜旭比了比。

    姜旭的嘴角咧开大大的笑容,少年心中父亲的形象又更加鲜明了一份。

    “不光是打铁和木匠,你爹的打猎水平也是一等一的,就咱们村西边的那条山岭,原来的时候听说里面有条大虫。

    咱们这十里八村的,隔几年就有人栽在那畜生手里,你爹来的第二年就扛着那大老虎回来了,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看过那大虫。

    夫子我去瞧了热闹,就往地上一摊,都威风凛凛的,你那时候太小应该都不记事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