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流沙河随想 » 30

30

    第二个步入婚姻殿堂的是刘大河。

    第二次高考时,由于那场变故,他和父母提前回了家。

    想想父亲的话,也有其合理之处。

    读高二时,自己为何痴迷于武侠小说和台球?

    除了自我控制能力差外,或许就是上天的一场安排。

    第二次高考时,自己为何会患上那样一种怪病?兴许还是上天的安排。

    既然上天没有给自己安排吃文化饭的打算,那就用体力劳动来度过自己的一生吧。

    父亲要去砖窑时,本没准备带他。

    发生这么大的变故,父亲想让他在家休养上一段时间。

    刘大河却说没事,非要同父亲去打工。

    家里没事干,反而会胡思乱想。

    干上活儿,就没有时间瞎想了。

    晚上累得只想睡觉,醒来后,吃完饭,又该干活了,反而会更好过些。

    父亲只好带上他。

    以前,他在砖厂干了一个多月活儿,对拉砖轻车熟路,去了还干老本行。

    拉砖拉累了,他会向师傅们请教些制砖的知识。

    比如:“什么样的粘土可制坯?”

    “哪种粘土制坯最好?”

    “粘土和煤灰是怎样一个拌和比例?”

    “和泥应达到什么样的硬度?”

    也向父亲请教过“怎样使制出来的素坯平整、光洁、废品率低?”

    也向烧窑师傅请教过烧窑火候的问题。

    在烧窰师傅那里,他碰了一鼻子灰,懂得了技术机密是要保护的,体会到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真正含义及师傅们的苦衷。

    晚上下了工,常常闲得没事干。

    即便走走,也没个好去处,因为砖窑常建在人烟稀少的荒滩中。

    这让他感慨万千:“学生时代,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

    转眼间,一天过去了,一回首,一年过去了。

    下工后的夜晚,却是那么的漫长。

    漫长的时间又让他滋生出了无边的苦闷与烦恼,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意境。

    空虚的生活和幻灭的理想,让他品味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感慨与无奈。

    为此,他学会了喝酒与抽烟。

    喝了酒,两只眼皮就往下沉,迷一觉,天就亮了。

    一切苦闷、烦恼,打发不完的时间都成了过眼的云烟。

    累了,抽上一支烟,趁机喘口气,歇一歇,精力就又有了。

    吞吐而出的烟圈,似白驹,似苍狗,若仙姑,像道观,在幻生幻灭间,引发几缕遐思。

    他也学会了钓鱼。

    鱼池是现成的。

    烧窑取土形成了很多大坑,雨水充沛的年份,坑里就会积聚不少的水。

    坑底、坑壁全是粘土,水很少渗漏。

    水鸟飞过时,常会驻足嬉戏,粪便就会留在水中。

    鸟粪中常有消化不了的鱼卵,机缘巧合,有的鱼卵就孵化成了小鱼。

    随着时光流逝,小鱼就长成了大鱼。

    大鱼产卵后,水池中的鱼便多了起来。

    一天歇雨工,刘大河专门去了趟鹿城。

    买了套渔具,店家还送给他一本钓鱼常识的小册子。

    研读完那本小册子,他对自己的钓鱼之想有了几分自信。

    接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将钓鱼总结为了四条:

    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守得住平常,耐得住寂寞;

    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四、不患得患失,要随遇而安。

    第一条是说钓鱼之举本来是为了度得几分光阴,平复自己纷扰的心绪,最终会有几分收获,也许是渔获,也许是心获,也许是身获。

    第二条是说钓鱼之举要有一颗平常心。

    钓大,钓小,钓多,钓少,甚至钓不到,偶然性很多,再正常不过了,不要怨天尤人,埋汰自己。

    鱼饵分外香,可鱼就是不咬钩。

    你盼着鱼咬钩,你命令鱼咬钩,均为徒劳之举。

    安静端坐,及时换饵,才是正确之举。

    第三条是说鱼不咬钩时,要保持相对的安静。

    鱼一旦咬钩,要及时收竿,否则鱼就脱钩逃走了。

    第四条是说钓多,钓少,钓到,没钓到,均是可能的。

    钓到了,有渔之乐,没钓到有心之乐,何乐而不为?

    君不见谓水之上,太公之钓乎?

    起初,刘大河只能钓到些小猫鱼,因为数量少,只能丢给砖厂个别人家养的猫和鸡。

    有时,镇上和市里的人也会来钓鱼,他虚心向一些高手请教,见识和经验日渐丰富了起来。

    一天,他斩获颇丰,钓了十几条鱼。

    其中有两条大鱼,一条二斤多重,一条一斤多重,全是鲤鱼。

    其他是些三、四两重的鲫鱼和鲦鱼。

    把鱼带回宿舍,他拾掇鱼,其他酒友去买酒和一些小菜。

    此后,刘大河喝酒很少花钱了。

    砖窑码工时,刘大河父子俩结算了八千多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