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流沙河随想 » 37

37

    有次,工地待料停工,起码得停个四、五天,刘大河便决定去看看瑞枝。

    从省城到鹿城,也就几个小时的车程。

    路上,他盼望着班车能开快一点,再快一点,好早点见到瑞枝。

    可班车总是老样子,该走就走,该停就停,上上下下,缓缓爬行。

    下车后,他没去砖窑,直接去了瑞枝做地毯的作坊。

    作坊里只有瑞枝的伙伴。

    看到他,瑞枝的伙伴说:“哟,是小刘呀!

    真不巧,瑞枝和她妈一早就去鹿城买衣服去了。

    不过,晚上保准能回来。

    你先坐下歇一歇,我给你倒口水。”

    刘大河说:“不用了,大姐。你忙你的吧。

    我还得去砖窑看看我爸呢。”

    在去往砖窑的路上,刘大河内心无比沮丧:“这个蠢瑞枝,这个笨瑞枝!

    人家远道而来看你,你却去了鹿城!”

    真是:天意好弄人,有缘相见不相逢。

    到了砖窑,已是中午时分。

    工人们已回了宿舍,准备吃午饭。

    刘大河见到父亲,父亲问了他些工地上的情况。

    张守义也赶过来看他。

    一番问候之后,准岳父对他说:“对得真巧,瑞枝和她妈上城去买衣服了,晚上保准回来。

    晚上别住宿舍了,到家里去。”

    晚上收工后,张守义带了刘大河去了他家。

    大门畅开着,显然,母女二人已经回来了。

    两人到了院中时,母女二人都发现了刘大河,全都迎了出来。

    瑞枝母亲说:快进层,快进屋。”

    瑞枝却说:“两个人是怎么相跟上的?”

    瑞枝父亲说:“大河来家没人,就去了砖窑。”

    母女俩无奈一笑。

    瑞枝上身穿的是件绛紫色纱衫,下身是件浅紫色半身裙,腿上上是双肉色长筒丝袜,脚上穿的是双乳白色凉鞋,显然是新买的衣服。

    大家进屋唠些家常之后,瑞枝妈去做饭。

    倒是瑞枝主动邀了刘大河到外面走走。

    两人又好长时间没见面了,自然要倾述相思之苦。

    晚上,刘大河和瑞枝父亲住东屋,瑞枝和母亲住西屋。

    瑞枝弟弟上初中,只有周末才回家。

    第二天,吃过午饭后,刘大河对母女俩说,要到砖窑同父亲住一宿,瑞枝便骑车把刘大河送到沙梁下。

    第三日一早,刘大河便坐班车回工地了。

    刘大河回到工地的第二天,工地就又开始施工了。

    砌墙停顿的间隙,刘大河向钢筋工请教弯卡子、绑钢筋。

    没用多久,他便学会了。

    没有砌墙活儿的时候,他也做些钢筋工的活儿。

    他还向抹灰工请教过,经过反复练习,他也学会了抹灰。

    大伙戏称他是全手匠人,有人管他叫“能人人”。

    表叔分外自豪,心想:“这小子,比我强多了。”

    深秋,工地完工后,刘大河和部分工友还去了回京城的工地。

    因为娶媳妇要花上不少的钱,他不会放过任何挣钱的机会。

    十一月底,又到了砖窑码工的时候,刘大河的父亲同张守义商量,准备这年的腊月把两家孩子的婚事办了,张守义说得回家跟自家女人商量商量。

    张守义回到窰上,告诉刘大河的父亲,老伴儿说,就这么一个姑娘,再在家过个年吧。

    离得远,出嫁后,各过各的日子,娘俩见个面也确实不容易。

    十二月中旬,刘大河也回家了。

    这一年间,各个工种有活儿就干,刘大河带回家一万多块钱,比父亲挣得还要多。

    母亲到底沉不住气,夸儿子道:“要想富,子强父。”

    父亲虽没说什么,但内心对儿子还是满意的。

    别人比自己强,也许还不服。

    儿子比自己强,当然是件好事,自己怎么会不高兴呢?

    父子俩的收入加一块儿两万多,地里也有一些收入,以前还有两万多的结余,娶媳妇当然用不了。

    这么一盘算,刘大河的父亲顿时踌躇满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