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流沙河随想 » 67

67

    以后的周六、日,但凡朱志远有空,便会去县城找李丹璐,两人的情感温度正在急剧上升。

    三、四个月后,李丹璐的父母发现女儿与附近驻军的一名军官在谈恋爱,便明确反对。

    理由很简单,这些当兵的全是些候鸟,服役期满了,便拍着翅膀飞走了。

    而这名军官飞走时,还要带走自己的女儿,飞到那遥远的连个名字都不知道的地方。

    另外,即便是军官,平时也不能随便进出军营,夫妻生活也是聚少离多。

    生活中哪能没有个急难险重,到了关键的时刻,你才会发现,只有你一个人孤独无助的去面对本不应该由你承担的责任。

    李丹璐的确没有想过父母提出的问题,这令她十分苦恼。

    随着接触的深入,她发现了朱志远身上有很多的优点。

    比如有理想,有责任感,敢担当,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

    这些优点不是地方上的人都有的。

    但父母说的也全是事实,他们的确是群候鸟。

    季节来临的时候,他们都会飞走的,飞到那遥远的不知名的地方。

    除非离婚,否则,她也只能伴着他飞到那里去,留下的只是对父母浓重的、无解的思念。

    对于水做的女人来说,自己是那么的弱,那么的柔,自己柔软的双肩能否挑得起生活中急难险重的重担?

    生活中的二难问题,搅得李丹璐心神不宁,常常失眠。

    两人再次见面时,李丹璐便把父母的反对意见和自己的苦恼向朱志远和盘托出。

    朱志远告诉李丹璐:“我会加倍努力,从排长升成连长,连长升成营长。

    只要升到了旅长或师长,就成了终生职业军人,永远驻守在冀州大地上,与你永不分离。”

    朱志远走后,李丹璐便把朱志远的话告诉了父母。

    父亲对她说:“傻孩子,要在部队混出个样儿,谈何容易!

    上百名军官才能成长出一、两名大校或少将,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全转业到了地方。

    看到你整日魂不守舍的样子,我们心里也不好受。

    一切都是为了你将来好,可你现在过得就不好。

    如果你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幸福,那你们就继续吧。

    将来的事情,留给将来去解决。

    至于朱志远能不能当上旅长,我们也没这个奢望。

    只要看到你天天快乐,我们就很满足了。”

    得到父母的首肯,李丹璐和朱志远继续上演着他们的周末恋情。

    不久,朱志远便被提拔为了连长,是连里三个排长中职务提升最快的一个。

    但距离他的旅长梦,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为连长之后,朱志远的脑海中正酝酿着一个方案。

    通过方案的落实,他要让连里的战士们变得体能一流,战技术一流,有完成任务的坚强意志。

    经过近一个月的思考,他的方案逐渐清晰了起来。

    在五公里负重越野中,逐渐增加沙袋重量,适当增加越野次数。

    轻武器训练以连为单位进行,将榴弹发射器手、火箭筒手、机枪手、狙击枪手、突击步枪手按类编组训练,便于使用同类武器的战士们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思想学习以班、排、连为单位轮替进行。

    每月,全连所有班级进行一次优秀评比。

    每季度,全连所有排进行一次优秀评比。

    优秀班长、排长要向全连交流心得体会。

    他将自己的练兵方案告诉了副连长、指导员、副指导员,征求大家的意见。

    大家十分认可,还一起丰富起了这一方案。

    方案完善后,便在全连开展起来。

    一个争做优秀个人,争评一流班、排,创建一流连队的训练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活动好开展,但要长期坚持下去,并非易事。

    每当大家松懈下来的时候,朱志远和指导员便发掘连里真实感人的先进事迹,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让大家的训练热情始终保持着高涨。

    半年之后,训练方案已经内化成了战士们血肉的一部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两年一度的全集团军大比武中,朱志远所带连队发挥出色,重装越野第一,射击投掷第一,翻越攀爬第一,即便是野战救护也很出色。

    最终,连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受到了军长、督军的高度表扬。

    朱志远连队的训练方案受到了军参谋长的高度重视,把他们的训练方案进一步充实、完善后,在整个集团军全面推广开来。

    朱志远再次荣获个人二等功一次,并到全集团军各部队巡回报告。

    一时之间,朱志远成为了全集团军的名人。

    为此,军报还对朱志远进行了专门采访。

    军报报道他的事迹后,全军都知道有朱志远这号人物。

    一年之后,朱志远被提拔为了营长,但离他的旅长梦依然还是很遥远。

    朱志远当营长不久,他和李丹璐的恋爱也成熟了。

    那年的八月份,他们举行了婚礼。

    家就安在李丹璐所在的县城里。

    趁着半个月的婚假,朱志远带着李丹璐回了趟云川县。

    父母在云川县城又为他们补办了一回婚礼。

    这是李丹璐第一次领略塞外风光。

    没有见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看到的是连绵不绝的青山、浑黄厚重的流沙河、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庄稼、热情好客的各族同胞。

    谈恋爱时,李丹璐天真地问过朱志远一些可爱的问题,比如“你们那儿的人都住毡房吗?”

    “都骑马上学吗?”

    “光吃肉,不吃菜,肚子会舒服吗”……

    朱志远有时会给她耐心讲解,有时也会骗骗她。

    比如,“我们那儿的人喝酒,用的可不是酒盅,而是酒瓢。男人们一瓢一瓢舀着喝。”

    作为医生的李丹璐有些不解:难道酒精对你们那里人的神经不起作用吗?

    应该去研究研究。”

    婚后生活是幸福的。

    两年后,他俩的婚姻有了结晶——他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

    朱志远给女儿取了个寓义深刻的名字——朱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