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流沙河随想 » 95

95

    又一周的周二,刘大河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是市扶贫办办公室主任打来的,通知他准备好详细的还款计划书,周三上午送交郗主任。

    刘大河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村委会其他成员,大伙十分兴奋。

    周三一早,刘大河带了盖着村委会公章的还款计划书,往省城赶去。

    他怕耽误了时间,破例打了回出租车。

    到了郗主任办公室,刘大河将还款计划书交到了郗主任的手上。

    郗主任看过之后说道:“市扶贫办原则上同意贷给你们村五百万,可以免除利息。

    但必须在十年内,逐年归还本金。

    只是现在这事情很不好办呢!”

    说着举起两根手指。

    刘大河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嗫嚅着问道:“两万?”

    郗主任笑了笑,伸展开手掌摆了摆,还是举起两根手指,刘大河彻底明白了。

    “好,主任,我这就去办。”刘大河说道。

    郗主任说道:“下周,我要到外省去考察,你可要抓紧时间喽。”

    “好的,我明天就能来。”

    向郗主任告辞后,刘大河坐了公交车,直奔汽车站。

    赶回村委会后,已是下午三点多。

    他打开村委会的喇叭,通知村委会其他成员速来开会。

    人到齐后,刘大河简要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刘大河学着郗主任的动作,举起两根手指。

    大伙猜是“两万”。

    刘大河也挥了挥手,又举起两根手指。

    大家似乎也明白了。

    刘大河说:“就这么个事。

    做,还是不做,大家都要表个态。”

    大家斟酌一番之后,说做是要做,但钱是个大问题。

    刘大河说:“钱好说,我可以先垫上。

    一、两万还行,但二十万不是个小数目,跟家里没法交待。”

    经大伙表决,村委会形成一个决议,村委会借刘大河二十万元。

    除刘大河外,其他人都要签字,并盖上村委会的公章。

    写好借条,签了字,盖了公章后,刘大河嘱咐大伙,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

    说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上至父母,下到妻儿,不得泄露半个字。

    第二天一早,刘大河坐车赶到了县城。

    先到邮局买了个信封,又到工行办了张二十万元的借记卡。

    把写有密码的纸条和借记卡塞入了信封,便又坐车赶往了省城。

    上午快下班时,刘大河总算赶到了郗主任的办公室,将信封交给了郗主任。

    郗主任通知刘大河:“明天,到市农业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见刘大河有些迟疑,郗主任解释道:“市扶贫办的款项都在市农行的专用账户里,借和还都由农行经手。

    这边的手续都齐了。

    明天,你们只需要办个村委会的集体账户,在借款书上签上字,农行便会把款打到你们村委会的账户上去。”

    刘大河再三感谢过郗主任后,便离开了办公室。

    他不准备回村了,便打电话告诉副村长。

    让他带上村委会的公章,再领上一、两个村委会成员。

    明天八点多,在市农业银行门口碰头。

    打完电话,随便吃了口,便去找市农业银行。

    找到后,便在附近一家小旅馆中住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快九点时,刘大河与副村长等人在农行门口碰了头。

    走进银行,经过一番询问,找到了专门办理扶贫贷款的相关人员。

    验明身份后,刘大河在贷款协议上签了字,盖了章。

    农行的工作人员交给他们一份三联单,让他们到一楼营业厅,办理相关手续。

    在一楼营业厅对公窗口,刘大河把放款三联单交给了银行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又一次审核了他们的身份,确认无误后,便为他们办理了村集体账户,并把五百万元打到了账户上。

    之后,工作人员便把其中一联和存折交到了他们的手上。

    走出农行营业大厅时,刘大河想:“现在办件事,怎么这么难呢!”

    他们回村后不久,村里便传开了,刘大河从市里贷回了五百万免息款,要给村里盖蔬菜大棚了。

    绝大多数村民喜气洋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有的甚至计划着两、三年后挣了钱,翻修房子的事。

    两口子因为先盖正房,还是先盖南房,而吵了架。

    可有些人不干了,这些人便是租种村委会五百亩机动地的人。

    有几个胆壮的还跑到刘大河家里去讲理。

    理由是原村长已经收了他们四、五年的承包费。

    现在要建大棚,这就是村委会毁约,至少也得赔偿四、五年的收入。

    刘大河告诉他们,大小也是公事。

    有什么事,到村委会去讨论。

    不要在个人家里大呼小叫,让外人看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