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流沙河随想 » 140

140

    南绕城路的征地工作终于提上了县政府的议事日程。

    县政府的办公会议结束之后,兰羽便把会议的决议传达给了国土资源局的杨局长。

    国土资源局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历时两个多月,将城关镇南部的两万多亩丘陵地征收了。

    对被征地的农民来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那些狼不吃的圪梁地,只能种些旱田作物,一亩地一年也收入不了三百块钱。

    三十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万把块钱。

    除去各种费用,只能结余六、七千。

    每亩征收补偿款给五万元,这手里一下子便握有了一百五六十万元。

    这账谁都能算得清楚,哪有不愿意的道理?

    对村委会干部来说,这买卖太划算了。

    除了自家能拿到一、二百万的征地补偿款外,田头、地埂、边边角角、沟沟峁峁那也是平米,那也是给钱的。

    积少成多,再打闹个二、三百万不成问题。

    对杨局长和兰副县长而言,也是划算的。

    征地结束之后,杨局长给了兰副县长一张借记卡,卡的背面用铅笔写了密码。

    兰羽到银行查了一下,整整一千万。

    除了南绕城路之外,绕城路与城区间的空地早已规划出了若干住宅区、商业区、娱乐区。

    那些开发商要想拿到地,除了要有真金白银,还需要四处打点。

    因为那是稀缺资源,你还在这边犹豫,他那边已经下了手。

    当你拿定了主意,地早到了别人的手里。

    想到这些,兰羽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兰羽老丈人已经升任为了副省首。

    兰羽周未回家,有空便拉了马利敏到老丈人家去。

    同老丈人聊天时,一有时机,便提到河川县环保方面的那颗不定时炸弹。

    有次,老丈人告诉他,“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你说的事情,我很清楚。

    干好自己的工作,比什么都强。”

    两年后,兰羽升任为了银川区区长。

    带兰羽到银川区政府上任的是市干部处的黄处长。

    为迎接新区长的到来,银川区政府召开了专门的欢迎大会。

    黄处长宣布了对兰羽的任命决定之后,对原区长过去几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地评价,对兰羽也提出了建设好银川区的殷切期望。

    兰羽也讲了话,首先感谢上级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然后对银川区近几年的发展予以赞扬。

    最后表示,在原区领导班子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成绩。

    大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银川区区政府与河川县的官员的配置基本相似,区长、常务副区长和副区长一应俱全。

    只是常务副区长由副区长升任而来,不存在河川县的复杂局面。

    说不定也是兰羽的老丈人所为。

    面对这样一个有利的局面,兰羽准备在银川区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有了河川县的工作经验,兰羽想大搞基础建设。

    随着城市化工作的推进,百分之五十的农民都进了城。

    新一代的农民不愿意再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谋生之道,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穷乡僻壤。

    他们对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对这个设施完善、服务系统周全的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比于农村几倍高的收入,也坚定了他们融入城市的决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省城的住宅楼也较少,大多数城市老居民仍住在平房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城市老居民和他们的子女也渴望搬到楼房去居住。

    新增的城市就业人口也有买房的需求。

    银川所在的城市又是省城,周边其他城市的暴发户以到省城买房为荣。

    所有这些需求的叠加,造就了省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使整个省城的住宅楼建多少,卖多少。

    很多楼盘仅仅有了一块建设用地,有了一张施工图纸,便开始出售楼房了。

    很多开发商只要前期买到一块地,获得相应的批文,很快,超过买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便聚拢到了他们的手中。

    这是偏远的河川县绝不可相比的。

    为了严格制止私搭乱建,兰羽亲自操刀。

    不经区长签字,国土局收储的土地不得向外拍卖;

    不经区长签字,城建局不得办理准建证。

    那些找兰羽签字的人像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

    在宾馆、在饭店、在办公室、在家中等待着兰羽的签字。

    兰羽积聚的财富也就迅速地膨胀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