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南宋当皇帝 » 第114章 降伏

第114章 降伏

    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端的长门国,形如半岛,属于日本地域中的中国地方。处于本州和九州的交汇地带,是两边争夺的要地。也是连通日本本州岛与朝鲜半岛乃至中国的交通要冲,

    长门三面环海,从古到今都是海运发达之地。由于此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海路与北九州、中国、四国、濑户内等方向的贸易十分繁盛,与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都有通商。同时与北九州一衣带水,其中下关是本州到九州的最重要战略据点,无论是从九州攻击本州,还是本州攻击九州,都必经于此。

    秋日的清晨,海风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宋军大阵中,步军主帅杜杲看着对面密密麻麻的日本骑兵,一阵头皮发麻。

    宋军三路大军,一路从博多港登陆,一路则是在博多港以北的长门浦登陆,一路直接进入内海,海陆齐举,直奔京都。

    杜杲率领的步卒就是在长门浦登陆,六万大军,两万骑兵,四万步卒。

    杜杲并没有参加燕京城外和太原城外的骑兵大战,面对面前无穷无尽的日本骑潮,不自觉心脏砰砰直跳。

    “将军,这地方山清水秀,舒适宜人,真是不错啊!”

    骑兵统制官向似璧,轻声一句。

    他麾下虽然只有两万骑兵,但对面的六万日本骑兵,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宋军骑兵铠甲马具精良齐全,与之相比,日本骑兵大多数没有铠甲,即便是身着盔甲的,也远远不及宋军精锐。

    更不用说,宋军大阵中上千门的大小火炮和无数的震天雷了。还有近万火铳兵虎视眈眈,单单是他们,就足够日本骑兵喝一壶了。

    “击溃了眼前这些日军,我军就可以直奔镰仓和京都了。一战而定乾坤,想起来都觉得爽快!”

    炮兵上统领辛肃,兴奋的两眼放光。

    关东的镰仓是幕府所在地,京都则是日本的国都,击溃了眼前的日本骑兵,水陆齐举,一举攻下300里外的京都,再北上攻下镰仓,才能让日本彻底陷入混乱。

    杜杲点了点头,一时间心驰神往。

    听说日本国都京都城营建时,正是遣唐使活动的高潮,所以新京的格局,以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为鉴修建,西半部(右京)称“长安”,而东半部(左京)则称“洛阳”,他倒是想见识一下。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大丈夫纵横天下,能主持灭国之战,青史留名,这才是不负此生。

    “传令下去,准备应战!”

    看向前方跃跃欲试的日本骑兵,杜杲放下千里镜,大声传下军令。

    “辛肃,看你的了!我的骑兵兄弟,还要去京都开开眼呢!”

    向似璧和辛肃就要打马离开,向似璧拍了拍辛肃的肩膀,一本正经说道。

    “向似璧,放心吧。打完这一仗,我一定让你官升一两级!不过,京都那破地方有什么开眼的?无论是金陵还是临安,不比京都强十倍百倍?”.Ь

    辛肃哈哈一笑,没心没肺。

    向似璧挥挥手,打马走开。

    世间能和金陵临安相比的都城,当然没有。

    日本骑阵当中,六波罗引付众宇都同友驻马高坡之上,他看着对面的宋军大阵,千军万马,火炮幽幽,刀枪如林,大阵肃穆,也是面色凝重。

    六波罗是镰仓幕府继京都守护之后,在京都的六波罗地方所设的官衙首领,主要的任务是监视朝廷、统辖西国的御家人。由于镰仓位于日本关东,而京都在关西,所以六波罗相当于镰仓幕府在西日本的代表,位高权重,由掌握幕府实权的北条家指派族中才俊出任。

    宇都同友便是六波罗下的御家人守护,担任引付众一职,也是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泰时的心腹。此次出征,他统领关东关西骑兵精锐,也是肩负重任。

    九州那边的战况不知道,但是以眼前宋军的精锐情况来看,恐怕不容乐观。

    日本骑兵六万,宋军同样是步骑六万,两万骑兵、四万步卒。宋军虽然没有那么多骑兵,但寒光铁衣,军容肃穆,是不是强军,他还是能分辨出几分。

    宇都同友艰难地吞了口唾液,他看了看周围跃跃欲试的日军将领,缓缓拔刀出来,斜指着前。

    “日本国的勇士们,杀宋军!”

    一旦被宋军突破长门国防线,向北就是一片坦途,直达京都城下。因此,无论如何,也要把宋军狙击在长门国以南,大肆杀伤。

    “杀宋军!”

    天野政景,长门国的守护,日本国有名的御家人,举起武士刀,催动战马,一马当先,带领第一波的日军骑兵向前。

    传闻宋军水陆数十万,骁勇善战,只有击败了眼前这些宋军,才能增援九州的日军。

    “杀宋军!”

    军令下达,日军骑兵大阵中,日本武士们纷纷催动战马,他们手持武士刀和长矛,开始向前覆压,个个斗志昂扬。

    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信条的日本武士们,他们并没有和宋军交手过,并不清楚对方的实力,不知道火器的威力,不过宋军看似精锐,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国内传的沸沸扬扬,宋军击败了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似乎兵锋正盛,不可一世。不过,他们要对日本用兵,简直是瞎了狗眼。

    日本武士的日本国,岂是那么容易被侵凌?

    日本骑兵一波波前来,第一批万骑突进,地面颤抖。而在他们骑阵后面两三百步,第二批的万骑日本骑兵缓缓跟上。后面的四万日本骑兵则是巍然不动,静观前方的战场。

    数万铁骑漫山遍野,日本骑兵们挥舞刀枪,狂呼乱叫,距离宋军大阵五里有余,视线中尽是日本骑兵的马头人头,汹涌澎湃。琇書蛧

    “准备!”

    宋军炮兵阵地中,辛肃大声喊了起来。

    这些日本骑兵不知死活,阵型如此密集,炮弹想浪费都难。

    “蓬蓬蓬!”

    随着日军骑兵潮水般向前,宋军火炮阵地上,大股大股的浓烟喷出,电闪雷鸣之中,无数的铁球铁丸腾空而起,密密麻麻布满天空,呼啸声中,疾风骤雨,直奔日本骑兵们砸去。

    火炮声响起,后方日军骑阵中的宇都同友心头巨颤,胯下战马惊鸣,差点把他抛于马下。

    后方大阵中的日军骑兵们纷纷惊愕,他们努力安抚自己的战马,一起瞪大了眼睛,向着前方看去。

    如此猛烈的炮火,他们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铁球漫天飞舞,一颗颗砸入日军骑阵之中,一些日本骑兵直接被砸下马来,一些连人带马被砸翻,铁球落地跳跃,所经之处,腿骨折断声不断,战马悲鸣倒地,上面的日本骑兵一个个被抛下马来,转眼间被后方奔腾的战马踩过,一些战马被拌翻,马上的骑兵被摔下,纷纷被踩成了一团团肉泥。

    又是尖利的啸声响起,霰弹劈头盖脸,奔腾的日本骑兵们血箭飙射,一片片人仰马翻,血肉横飞,马嘶人叫声此起彼伏,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味弥漫,一阵阵的腥风血雨在骑阵中漫延。

    宋军中军大阵之中,主帅杜杲看着远处的惨烈,轻轻摇头,忍不住低低叹息一声。

    日本骑兵们死伤惨重,人马尸体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但他们却义无反顾,一批批冲前,完全不顾炮火的肆虐。

    这不是打仗,这是一场血淋淋的屠杀而已。

    日本骑兵前仆后继,却始终突破不了宋军的炮火,宋军大阵前五六十步以外,日军尸体越堆跃高,延缓了日军骑兵向前的速度,宋军火炮更是从容射杀。

    杜杲向远处看去,只见无数的日本骑兵出了大阵,追随前面冲阵的日本骑兵们一起,向着宋军大阵而来。

    不过,这一次他们选择了绕圈,避开正面宋军的炮火向前。

    目光扫向从宋军两翼绕过来的日本骑兵,又是乌泱泱无边无际,杜杲不由得再次摇头。

    宋军的炮车瞬间就可以完成移动,完成重新布阵。况且,宋军的开花弹和线膛炮还没有使用,火铳兵和骑兵也没有派上用场,日本骑兵来的越多越好,正好可以大肆杀伤。

    “火铳兵!准备!”

    日本骑兵潮水般从右翼涌来,贾似道大声喊了起来。

    如今的宋军,长枪兵已经被火铳兵取代,贾似道一声令下,宋军火铳兵一起举起火铳,黑压压的铳管对准了前方的日本骑兵。

    日本骑兵呼啸而来,随着宋军军官们的怒吼声响起,宋军火铳兵纷纷扣动了扳机。

    “蓬蓬蓬!”

    与此同时,宋军大阵左翼,惊天动地的火炮声也开始响起,向着左翼扑面而来的日本骑兵倾泻而去。

    火铳齐发,火炮齐射,左右两翼的日本骑兵一片片栽倒,一批批向前,一批批跌翻,血肉横飞,血箭飙射,惨叫声马叫声震天,到处都是人马尸体和鲜血,血雨腥风弥漫了整个原野。

    火炮声火铳声,厮杀声惨叫声响彻天际,一些侥幸冲出弹幕的日本骑兵拼命放箭,接连不断,遮天蔽日,给宋军火铳兵和炮兵造成伤亡。宋军前阵跌倒一片,但杀伤却是有限。

    宋军火炮火铳不断发射,开花弹和震天雷开始狂轰滥炸,战场惨烈异常,日本骑兵完全被宋军的火器杀戮所笼罩。

    终于,宋军火器的残暴杀伤之下,死伤无数的日本骑兵们再也承受不住,纷纷调转马头,向后逃去。

    “蓬蓬蓬!”

    宋军火炮齐发,实心铁球、霰弹、开花弹潮水般射向逃窜的日本骑兵,火铳兵排铳齐发,线膛炮开始发炮,骑兵也开始从侧翼绕出,追向溃逃的日本骑潮。

    “全军追击!直奔京都!”

    杜杲断然下了军令。

    不是说什么“武士道精神”,宁死不逃吗?这就溃散了吗?

    大宋永兴元年,公元1237年,九月十五,大宋王师相继在日本九州和本州长门国击溃日本水陆大军,随即水陆大军北上,兵临镰仓幕府城下,宋军攻陷镰仓,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泰时等向北逃窜。琇書網

    三日后,九月十八,宋军兵临京都城下,日本朝廷开城投降,日本朝廷摄关九条道家代日本天皇向宋军上《降表》和《誓表》,中日双方在日本京都签订《中日京都条约》。

    条约规定,日本割让九州、中国、四国岛及其周围附属各岛屿给大宋,赔偿中国200万两白银,宋军在京都设置租借和驻兵。日本增开京都、关东、镰仓、虾夷等地为大宋任意通商的商埠,并允许大宋在这些商埠投资办厂。

    与此同时,双方还缔结了《中日议定书》,大宋可以在日本临机征用任何军事战略上认为需要的地方。这一切都预示着,大宋似乎控制了日本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