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扶朝 » 第二十三章 打野兔

第二十三章 打野兔

    “老公,这次我想挑战一下五分熟哒”

    “确定?不怕生了”

    “不怕,鲜嫩多汁一点都不觉腥,口感真是不错”

    “这不是最好的品尝体验,因为还没有它的灵魂拾配”

    “什么拾配?”

    “可乐是绝配,稍差一点是葡萄酒”

    “可乐?一听就很好喝的样子”

    “可乐就先别奢望了,葡萄酒还能想想,毕竟此地离葡萄园不远特别的遥远”

    何起云用茶叶、糖什么的换回了两坛子黄油,本来是想换更多的,但既然发现了这个东西,自己要做也不难,就先换两坛子了。

    一坛用来做实验,看添加石墨抑或还是添石灰的润滑效果好。

    另一坛则用来煎牛排了。

    这没有胡椒粉也没有酱油的牛排,是差了点意思,但胜在牛肉新鲜,还有黄油熟锅,煎出来的牛排也还能接受。

    马车轱辘的轴承座,何起云是设计了油槽和加油口的。

    加油口是一个带螺纹漏斗型的小装置,油从这里加入后便顺着油槽流到轴承内部,然后车轱辘转动的话便将油带动,润滑整个轴承。

    但由于添加的都是植物油,轴承座的密封性能又差,就靠点聊胜于无的棉布,油很快就流干了,这干磨的轴承比传统的还要费劲,只得跑上三五里就加一次油,不然这摩擦力就越来越大,甚至还比不上传统的车轱辘,最后还干磨烧死。

    现在不同了,有了固态油脂的润滑,倘开来跑都不是问题了。

    只需改改加油口,原来加油口也是有带螺纹盖子的,用以防尘防水进入,现在改成带锥形的螺丝盖子,只需在加油口加入油脂,然后拧盖子,便可将油脂压入轴承内部,实现润滑作用,方便实用得很。

    这样只要定期定行程加点油脂,能用到马儿都跑死都不用换轴承。

    油脂这玩意的在工业在机械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并且更省力,更丝滑。

    其润滑效果远非食用油可比拟的,你看现在矮马拉车跑得多轻松欢快就知道了。

    这是影响深远的一个应用。

    既便是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很多设备部件依然采用油脂润滑,而这个不起眼的加油装置,更是经典的设计。

    看到黄油理想的效果,何起云打算向世人推广轴承了,一来推动一下工业进程,即便不敢幼稚的想着能凭着轴承就引发工业革命,起码也大力推动了。

    有了轴承,内燃机还会远吗?

    二来他想赚钱了。

    推广轴承,然后卖油脂,黄油本就不便宜,加上绝密配方石墨或石灰,他想按克卖。

    用石墨不仅增加黄油的润滑,还因其稳定性而增加耐用度,最主要是黑,黑、神秘更显高贵。

    用石灰是因为其细腻,加上其有胶凝的特性,使得掺了石灰的黄油同样更润滑耐用,同样因为其白,白色的东西,通常显得高级感,能卖高价。

    除了增加特性,黑色或白色都可掩饰黄油原来的颜色,从而不让人得知油脂如何制作。

    他想搞技术封锁,然后垄断聚财。

    当然还得起个名字,这样既可迷惑人也可使产品提升商业价值。

    何起云想了想,就叫:无忧膏。

    传宣口号他也都想好了:让你奔驰前程,一路无忧。

    至于轴承的推广,他一点都不担心,有实物展示,加上他今日的名气,推广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作为有点交情的宁老板,他想让他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连制动系统,他都决定无保留的给他了。

    何起云有中有大爱,安全生产他始终放在首位。

    至于他的石墨怎么来的,那是因为石墨也是有天然矿的,他只要找到术士,基本就有石墨了,石灰出现的历史更是悠久。

    想要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找术士就行了,一个合格的术士,手里头得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

    而加了防震系统,以及无忧膏的应用,最新版的马车便是云轫3.0之无忧版。

    在人们还在用传统的滑动轴承的马车时,他已经研发到第三代了,全面遥遥领先。

    世道太平,车子的性能也更好了,何起云却没能如愿到达楼兰,再远些西域的葡萄酒就更是没有口福了。

    通过各种古诗可以看出,古人对楼兰有迷之执念,何起云也心生向往,都到这了却未能一览,属实遗憾。

    错过这次,下次就带着万乘而来了。

    河西走廊自古有扼天下咽喉之说,是中原、草原、西域、雪域之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所以这里除了山丹牧场祁连山驻有一支威虏军外,嘉峪关、玉门关、阳关等同样驻扎军队,不仅如此,各郡皆有守军。

    何起云就是被郡城守军给劝返的,是带有驱逐性的劝返,并且不止一地守军如此,而是整个河西之地都是一样的情况,不知何故,他成了这里不受欢迎的人。

    “回去吧,这样下去就不是旅游,而是流浪了”

    何起云带着上官倩去牧民家换食喝,可前些天还是热情的牧民,不知怎的,统统都不搭理他们了,别说新鲜牛肉了,就是过期酸奶都不给他一滴。

    百思不得其解,往日十里出迎的文人墨客官员,对他都冷淡了起来,甚至还有些避之不及。

    所有人都换了一副面孔。

    “夫君,我们是不是犯了什么这里的忌讳了?”

    “我也在纳闷,可我们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呀,对这里的风俗也尊敬得很,易物也从没让牧民吃过亏”

    任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他们落得个这种对待,皆因他有些诗词将这里描述得真实又过于美好了,尤其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以及: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两首,才是一些人决定不再让他留在这里的原因。

    也不知道他们在怕什么。

    归根究底是何起云接触不到高层次点的时政,并不知晓个中的玄机。

    比如说边关,也不只是这西北,也不只是仅河西走廊,而是所有的边关向朝中递呈的奏折都是说外族扰关,压力很大,纷纷诉苦请求加拔军款。

    而包括山丹牧场在内的所有牧场也均上书言:天灾频发瘟疫盛行,从而每年递减上供牧畜战马。

    还有富庶的江南、江浙、蜀中等有鱼米之乡、粮仓之称的地区,同样有各种理由的减产欠收之说。

    连朝廷专营的盐铁等,已经持续下滑了,且趋势日差。

    朝廷曾多次外派的监察,反馈回来又多半属实。

    就这种情况,你何起云的诗词居然与实情相悖,他们给朝廷苦心营造的印象不就漏底了?

    什么物阜民丰国泰民安,什么世济升平风调雨顺的统统都是瞎扯,明明外族格三差五就掠边,朝不保夕的边民都快吃不饱了。

    什么春风吹又生,什么风一吹遍地牛羊,统统都是瞎说,明明是草地稀落,牛羊不成群。

    不要颂歌我的好,也不要传扬我的差,现场情况一切正如我上的奏折。

    所以不能放任他在这里了,怕他的诗词误导了世人和上位者。

    降低存在感,是很多人很多地方都在这样做。

    明哲保身置身事外,保存实力审时度势,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可以说是共识了。

    官员对大成的信心和意识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大成对政事的掌控以经弱到了如此程度。

    平静的湖面下,是暗流涌动,是活跃的鱼虾蟹,是水草在摇曳。

    虽然城镇以各种理由不让何起云进入,没有通关文书过不了关隘,从牧民那里也换不来东西,但有善骑射的丽娜巴迪和雅古扎娅两姐妹在,倒也不缺那口吃的,反而因此还尝试到了很多没吃过的猎物。

    见他们返程,还有人来投放了食喝,但他们并没接受。

    回到牧故城,一切情况又恢复如常,何起云依旧是那个受人欢迎的著名诗人,热捧更胜从前。

    单就从牧胡城官员派人在三十里外迎接,这份礼待就很夸张了,当晚还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文会,但到场的官员无人提及他的遭遇。

    “别说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何起云心里不爽,但也心有不宣的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再笨他也知道自己无意中触碰到雷区了。

    经不住他的不断试探和盘问,由于丽娜巴迪和雅古扎娅和哈妮玫情如姐妹,勉强也算连襟的刘主薄才隐诲的透露了点内幕给他。

    何起云大受震动,对大成朝的现状也有了点认知,对自身的处境和美好生活产生了点担忧,但随着几杯酒下去,这担忧便风吹云散了。

    舞继续跳,诗词继续作,杯上杯落,朝中大事什么时候需要自己来愁?若真到了徒有虚名的镇国将军都来为国忧为国愁,那这国也是到尽头了。

    再说大树那有那么容易倒,大船那有那么容易翻,树大了难免有些枯枝败叶,有点病虫有太阳晒不到的阴枝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