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扶朝 » 第四十三章 无题

第四十三章 无题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红颜,但这破房子里只有一个穷书生,红颜自然也是没有的。

    位卑未敢忘忧,从他的神色中不难看出忧国忧民,陋室一点都不影响他心怀苍生。

    他看了一眼窗户,窗户漏风吹乱了他的鬓发,惊动了房梁的尘埃,他起身来到了窗户,弄了几下,于事无补,并且还没了读书的心情。

    来到摆了棋盘的塌上盯了半晌,落下一子,然后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淡而无味,而且很凉。

    “怎么说黑就要黑了呢这天色?”

    他并非感叹时光荏苒,又结束了一天的光阴,而是他的蜡烛没多少了,最多还够两天用。

    天黑不仅代表着要点蜡烛,既然到了晚上那是要吃晚饭的。

    厨房没柴,锅里没米,他看向了下坡斜对面的那户人家,那饭挺香的,应该是当造新米吧。

    “其实旧粮也很香的”

    可惜他陈粮都没了。

    他又回到最初那桌子看书了,借着残光。

    有人说天将亮的时候是最黑暗的,殊不知昏暗到漆黑的那短暂过渡同样感觉很黑。

    大概是习惯了光明还不适应黑暗吧。

    “差不多了应该”

    然后他出门,循着那家透出的光而去。

    “哥哦,借柄蜡烛”

    “给,够吗?”

    “够了”接过仅够一晚用的蜡烛,道声谢然后转身。

    “还有这个,下次早点”

    新粮就是香。

    在他那里,七、八月一般是没有人成亲的,但他就娶了,是隔壁村阿花。

    阿花自小就仰慕他,并且这是自小长辈定下的婚事。

    他无疑是喜欢阿花的,从小就喜欢,但他反对这门亲事。

    毕竟自己靠借蜡烛才混个饱腹。

    三十了,阿花也二十五了,他推诿了十年,十天前他把书整理入柜,然后自己出了个日子,将阿花迎进了门。

    新娘真香。

    他叫郭凤鸣,以为从此和阿花过上幸福平淡的生活。

    京师的一僻静处,有学子无视秦淮河的热闹与喧嚣,苦读经典。

    其祖上荣光可追溯到几百年前,当时曾也是钟鸣鼎食之家,后势力割据的混乱时期,也在一方势力中举足轻重。

    消沉于外族入侵,武帝时期也有重振的苗头,后又再度中落,泯然于末流。

    重振家声是几代人的心愿,全族上下无不为此而团结奋斗,而以带领家族崛起为已任的他,从小便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

    因而他成了全族人的希望,故而倾全族之力而供之。

    他也不负众望,以总角之龄成童生,后拜得名师,末束发而有秀才功名在身,品行端正风评极佳,才华出众,识者无不称赞。

    再拜名师,厚积五载光华内敛,此翻而至京师。

    今晚的月色有点暗淡,有客不请自来。

    来人是他的偶像,他以为要在殿试时才能见到他,再过三年才能和他说上话,十年望其项背,三十年达到他的高度。

    未曾想到,今晚就面对面了。

    一个是当朝首辅,武帝时踏入朝堂,文帝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这十年来更是把持朝政,未死已预封文正。

    大成六十年,不如说是他的个人奋斗史。

    而另一个是举子,声不彰名不显。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为什么在科考在即,这么敏感的时间会面。

    没有人知道,他俩身份悬殊,从末有交集的两个人,会有接触。

    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并且还谈了那么久。

    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一场谈话,将他树立的信仰砸了个稀烂,将他的世界观击碎成渣,将他追求的价值观揉搓研碾得一文不值,最后给了他一个无比崇高的理想。

    当朝首辅在离开时,给惊呆的他鞠了一躬,他毫无反应,直至太阳升起,他才消化完谈话回过神来。

    打开门朝外深鞠一躬,不知道是表达敬意,还是迟到的回礼。

    吃早饭是习惯,吃完早饭再次回到书案,昨晚的事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他叫崔世良,他已经不是昨天的他。

    “来,来来,后生代父敬诸公一杯”

    他是应天府解元,解元,应天府的。

    解元是指各省乡试中的头名。

    应天府向来是科举大省,据至今的科考统计,全国每五个进士中,就有一个出自应天府,状元数量占了四分之一,不管是进士还是状元数量,都是全国之最。

    解元有很多个,但有次状元之称的只有应天府的解元。

    折桂蟾宫对他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十成不说,但八成是保守的,状元也不是说不能冲击一下。

    其出生名门家世不凡,加上天资,可谓是年少得志步步都超越同龄人,二十来岁就达到了别人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风光无限前途无量。

    这样的人,自负是合理的,高傲也是合理的,但他都没有。

    家族中为官者足有七人,族叔更是朝中大臣,一部之副手,手握实权,此外京师中还有家族长辈的不少门生故旧,等他走完考举人的流程,平步青云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他不用到处拜访京师权贵,也不用去争那名声,不需要,只要发挥正常,按部就班即可。

    坊间相传这次科考最大的热门是:南学四子,北学五英杰,他鲜于现身露脸博名声,却位列其中之首。

    在京师里无数人挖空心思去走关系都苦于无门,花费无数到处打点都落不到实处。

    而这一桌都是曾经担任过会试的主考官,这些人也是众学子最想见到的,希望能得到考评指点,若是能压点题就更好了。

    如果能得其赏识,成为其门生,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这些人可都是有可能参与阅卷的,好处自不用多说,并且攀上了这层关系,以后的路也好走点,毕竟一般人可做不了主考官。

    时任礼部右侍郎,传闻即将更进一步,进入中枢的程敏政,当过几任主考,而且与他家是世交。程敏政除了交情外对他又非常欣赏,悉心指导了一番,还为他的诗集题了字。

    其他曾经的主考也都不吝赐教,纷纷授予了千金难换的心得。

    不久,朝廷宣布了这科会试的主考官人选,巧得很程敏政再次担任主考,两位副考官也在席间。

    中举对他而言更是如探囊取物,随有可得。

    他叫周秉,虑周澡密、秉持不惑。

    谁也想不到,接下来一场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科举舞弊案,使得三人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