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红楼开始的时空旅者 » 第十一章 垃圾穿越者 大乾帝国

第十一章 垃圾穿越者 大乾帝国

    时空界沙传来的信息是这样的,在百万年前,这一方红楼世界从大世界晋升小千世界的时候,有一个贪心十足的垃圾穿越者,布置了生灵灭绝大阵,打算献祭众生,以众生怨力,冲击天道,夺舍这个世界本身,再等到世界晋升小千世界后,化形而出。

    这样他就可以直接成为金仙,变成和一世之尊世界里的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一样的存在,成为大道在金仙这个境界的物质具现化,大罗金仙的预备役。

    这样的想法想是可行的,在诸天之中也是有这么干的例子,那就是三清道君,玉清元初道君、上清玉景道君、太清太上道君,一方刚刚晋升的中干世界在大道造化之下,秉承诸果之因、诸因之果、存世之基的概念,在大道造化机缘巧合之下诞生灵慧出世。

    但是这个垃圾穿越者做法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那个穿越者的做法直接惹怒了来观看世界晋升的大道意识,然后穿越者就被大道意识给抹除了,死的是透透的。

    不过虽然穿越者死透了,想法也没有成功,但终归也是造成了影响,这个世界的世界意识也因此变得活跃,现在的这种武道体系就是,世界意识根据穿越者留下的修炼体系改的。

    贾琥看完这些信息后,也是感觉无语,只能说是诸天之大,无所必有啊。

    不过这些和贾琥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他是时空界沙选中的幸运之人,也是未来的世界开辟者之一。

    在没有成功搞出了一个正常的大千世界之前,只要贾琥不作死,就不会有什么事。

    毕竟时空界沙本方诸天世界本源所孕育的至宝,是世界的种子,可自主吞吐混沌之力,在条件允许,供给资源足够时,均可成长为低阶的大千世界。

    而一个低阶的大千世界,是能孕育出大罗境界的强者的,所以一个大千世界的因果,不是谁都能背住的。

    至于这方红楼世界会不会抢夺这一份机缘。

    不会,它是世界,除非是它的附属世界,没有办法去指挥另一个世界的。

    时空界沙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穿梭诸天,变成一个附属世界后,就废了,得不偿失。

    况且,贾琥在这个世界可不是返老还童,而是过了一遍轮回的,才转世了的,所以贾琥是在这个世界的本源上留下印记的。

    而且贾琥前世所在的地球是祖星,不是某个恒沙世界,离开了就是离开了,一切都会被切断,除非贾琥超脱一切,否则贾琥是回不去的。

    所以,在此时的不管是在红楼世界眼中,还是大道意识的眼中,贾琥都是红楼世界孕育的,他的根源是在红楼世界,就算是贾琥成为大罗后,这一点也是没有办法改变。

    神京城荣国公府一等将军贾赦的嫡出第三子;

    神京城荣国公府一等将军贾赦结发妻子一品诰命夫人张馨宁的第三子;

    神京城荣国公府长房一等将军贾赦的嫡长子贾瑚的三弟;

    神京城荣国公府长房一等将军贾赦的嫡次子贾琏的双胞胎弟弟;

    时空界沙选中的幸运之人,也是未来的世界开辟者之一。

    这些才是他的现在的身份,此前种种,皆是过往云烟,已经是不可见。

    就在贾瑚这么想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了身上有什么东西碎了,接着就有一种极为舒服的在身上传开,然后就会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过了一个时辰后,贾琥睁开眼睛,想了想,就看到了时空界沙的信息,刚刚碎开的是祝福珠,是祖星的对于每一个离开的孩子的祝福,都是随机的,他这颗是滋养肉身的,可以让他肉身更有活性。

    也就是说,现在相同情况下,贾琥劳累或者受伤后,恢复速度要比别人快上不少。

    刚刚贾琥想清自己的身份的时候,无意间进行了一次问心,然后就激活了祝福珠,让它生效了。

    贾琥从床上下来,活动了一下手脚,感觉确实是比之前好了一点,至于恢复速度,开看不出来,贾琥也不打算试一试。

    贾琥走到了自己书桌前,看了看上面摆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论语》,想了想,拿起了《三字经》,坐下,看了起来。

    看完以后,贾琥发现受伤的这本《三字经》,与前世的相比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变成了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太祖兴,国大乾。号乾武,都金陵。

    迨太宗,迁神京。驱鞑靼,逐瓦剌。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和“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是元代历史。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是明代的历史,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太祖兴,国大乾。号乾武,都金陵。迨太宗,迁神京。”从这看是乾武皇帝代替了洪武皇帝,乾太宗代替了明成祖朱棣,至于后面的皇帝,应该是还没有,来得及编。

    贾瑚想着,还是要了解一下历史啊,就让时空界沙把搞到的历史信息发给自己。

    。。。。。。。。。。。。。。

    宋末之前,红楼世界的历史与地球之上基本一致,但自宋朝之后,红楼世界的发展却是拐了个大弯,变得截然不同起来。

    横扫四合八荒的铁木真去世,强大的蒙元帝国在短短几十年内一分为二,鞑靼、瓦剌二部划分东西而治,北方又有女真趁机立国,自称为金。

    北方强敌环伺,战乱不休,南方残余大宋宗室却只求偏安一隅,只顾着享乐内斗,中原境内,渐渐沦为那些草原蛮夷之辈的牧场粮仓。

    整个中原境内,民不聊生!

    大乾太祖皇帝司徒冈,于混乱中起兵,历经十余载征战,驱逐蛮夷、扫灭前朝暴政,终于平定天下,定都金陵,开创了大乾帝国。

    其后的太宗皇帝司徒煌,更是做了一个为后世所称颂的决定,为抵御北方蛮夷而迁都神京,就如地球上大明迁都北京一般,自此大周的帝都变为神京城。

    不过太宗皇帝司徒煌的运气确实不太好,头几个皇子均是夭折,没能长大,膝下只有几个公主,这本来没什么,再生就行了,但后来却发生意外。

    在登基之时,鞑靼举全族之力,领兵来犯,并且还向太宗皇帝司徒煌下了战书,太宗皇帝司徒煌早年也是跟随太祖皇帝征战天下的,并且也是武艺高强,于是便御驾亲征,北击鞑靼,结果自然是喜人的,鞑靼大败。

    但是太宗皇帝司徒煌却是被数位鞑靼隐藏的高手刺杀,虽然身边的侍卫拼死保护,也是受伤不轻后来被及时救治,性命无碍,却伤到了子孙根,不能人道,被迫无后了,

    为此与太祖相比,向来比较仁善的太宗皇帝司徒煌,也是杀心大起,不但将鞑靼俘虏尽数坑杀,将当时的鞑靼大汗凌迟处死,其族人全部车裂,在战场上筑起了三十座巨型京观,还连屠了鞑靼数个大型部落。

    最后太宗皇帝司徒煌在位十年,完成迁都,传为给弟弟司徒烨后,便抑郁而终了。

    第三代皇帝太康帝司徒烨,登基之时,当时的瓦拉大汗想学鞑靼大汗,趁着大周新皇登基,朝堂不稳,便五十万大军挥兵南下。

    太康帝司徒烨对此愤怒至极,再加上当时太康帝司徒烨已经有了好几个长成的皇子,并且也立下了太子,于是便不顾朝臣的反对,执意带军,御驾亲征,最后更是凭借大周多年的积累的底蕴和当时的数位统兵大将,直接把瓦剌打崩了,让瓦剌步了鞑靼的后尘。

    凭借这次的功绩,太康帝也是彻底坐稳了皇位。

    但是皇帝这种生物是不可能一直保持英明神武的,太康帝也是会老的,晚年的太康帝也是开始了昏庸且奢靡的晚年生活。

    说到此处,那就不得不说说当今的皇帝,弘德帝司徒翀,一个真正的幸运儿。

    自小到大,这位在太康帝的几位皇子中都是透明人一般的角色,无权无势,自家生母又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出身。

    自身力量不足,又没有外戚所倚仗,因此皇子司徒翀对于皇位从来都没有奢望过。

    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有时候,幸运往往比努力来的更为重要。

    起先的皇太子,因为坐久了太子的位置,后来眼看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但太康帝还是龙精虎猛的样子,丝毫没有退位的打算,而且还变得越来越奢靡无度,于是头脑一热之下,就要效仿前唐,准备来个兵谏,逼太康帝退位。

    只是掌握着绝大部分勋贵力量,手握无数大军的太康帝又岂是易与之辈?

    那夜,神京城里的喊杀之声响彻云霄。

    一夜烽火之后,皇太子兵败被废,自刎身亡,麾下的势力也被太康帝连根拔出,一一清算。

    但此役之后,太康帝的成年皇子也被废太子尽皆杀光,唯有当初的小透明皇子司徒翀被忘记了。

    太康帝与废太子之间算是两败俱伤。

    经历过废太子一役,太康帝的精气神也是陡然落下一大截,再不复之前的龙精虎猛,身子骨更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甚至就连料理朝政都是颇为艰难。

    就在五年前,自觉已经快不行了的太康帝让位给小透明皇子,现如今的弘德帝司徒翀,自己退居龙首宫当起了太上皇。

    于是,小透明皇子,啊不,是弘德帝司徒翀,就这么的被从天而降的大蛋糕给砸了个正着,摇身一变成了大乾帝国最为尊贵之人。

    可就在弘德帝满心欢喜的准备实现心中的伟大抱负,为大周开创出一个大治之世的时候,老天爷又给这位幸运儿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

    太上皇的病,好了!

    重又变得龙精虎猛的太上皇,对于自己的退位自然是极为后悔的,于是开始频繁的插手朝政,时不时的还要重新召见自己在位时候的臣子,尤其是掌握军队的勋贵一脉。

    很快,太上皇便将大部分兵权重新掌握在手中,尤其是整个神京乃至周边区域,兵权绝大部分都落在了太上皇的掌控之中。

    有兵权在手,太上皇的权势自然也就变得与当初做皇帝的时候差不多少。

    眼看着自己堂堂一个皇帝,就要变得跟皇太子差不多了,弘德帝自然是不甘心,于是一边拉拢军方的同时,更是一手把文臣集团给扶了起来,用以制衡站在太上皇那边的勋贵武将。

    如此,也是造成了大乾帝国的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冲突。

    双日悬天,再加上文武之争,使得大乾帝国的朝堂之上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