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本吴狂人 » 第七章改观

第七章改观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老秦竹筒倒豆子似的把今天他们外出巡弋之事一五一十地和李世民说了一遍。值得一说的是老秦在讲述整件事情时并没有因为李琳是这次他所要推荐的人才而加入什么不实际的东西,相反他完完全全站是在客观的的角度陈述的这件事。由此也可以看出老秦确实是一个忠厚且正直的人。

    随着老秦的娓娓讲述李世民落在李琳身上的目光越来越亮,同时他的呼吸也渐渐急促起来。其实他早在李琳来到邙山大营的第一天就向一同到来的军士打听过这个人。从那些人口中李世民自然也听说了李琳献计助王雄诞攻破李子通大营的事迹。但由于那些军士不是亲身经历者导致他们的表述往往非常脱离实际以至于将李琳吹得神乎其神。久经战阵的李世民自然不会相信这些,甚至连带着在心中对李琳的人品都打上了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这个时代对于商人的态度整个社会都存在一种歧视的,李世民这种豪门子弟自然对他们就更加看不上眼了。所以对李琳这个商贾出身的人李世民虽然谈不上讨厌但对他的一些事迹总是会从潜意识里产生一些怀疑。这就导致了李世民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李琳只会赚钱不会打仗的主管观念。毕竟你要让一个常年做生意的人去赚钱肯定没问题但要让他去打仗,不好意思除非他是天纵奇才否则完全不现实。

    但他不知道的是商人这个身份不过是李琳来到这个时代后穿上的一件马甲,他的见识和能力可比这个时代的普通商人强上千倍万倍。当然,作为一个古人的李世民纵然他是将来的千古一帝至尊天可汗也不可能想到这些,所以此刻在他的眼中李琳是且只能是不世出的天纵奇才。

    看到李世民的这副表情李琳心里瞬间就凉了半截。得,这会彻底逃不掉了,唉,回去得赶紧练习一下怎么装病才能装的天衣无缝了。

    “李贤弟可习过兵书?”正当李琳在心里盘算着以后如何能毫无破绽地混吃等死时李世民的一句话打断了他的思路。

    “不,不曾习过。”对于李世民这个问题李琳感觉完全在意料之外,所以他先愣了愣才就给予了答复。

    “可曾习过史书?”李世民不死心地问到。毕竟李琳的那些计策疑兵也好,火攻也好,火马阵也好在历史上其实都是有原型的。这不由得李世民不往那个方向想。

    李琳想了想,正经的二十四史肯定是没看过,不过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咱还是大约记得一些的。想到这里他磕磕巴巴地开口道:“略懂,略懂。”

    “哈哈哈,李贤弟可莫要谦虚了,能将书中典故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岂能只是略懂啊,分明是真正将史书读通读透了呀。”李世民会这么理解其实也很正常。在他看来能如此熟练的运用各种史书上策略的前提是要精通各个典故,而如果要做到精通典故不仅需要读许多书并且还需要将这些书读许多遍。当然,还有一种捷径的方法就是阅读精选摘录的经典片段,但这种情况只有可能出现在世家贵族之中,因为只有高门大户才有那么大的财力物力去进行书籍的编选摘录工作,区区一个商贾之家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这样分析下来,真相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面前的李琳是一个博览群书的大才子。

    对待一个商贾和一个读书人的态度当然不能是一样的。纵然李世民作为一个顶级贵族子弟也不能免俗。面对一个商贾你可以肆意欺凌折辱,因为他们在这个时代就是二等公民,但对于一个读书人你却需要以礼相待,因为他已经接受了圣贤的教诲,心灵已经得到了洗涤。所以从这一刻起李世民在心中将对李琳最后的一点蔑视给抹除了,开始真正将他当做是和自己同一阶级并且真正有资格和自己交心的人来看待。

    李琳自然不知道李世民此刻内心的变化,这时的他依旧在思索着李世民那两个奇怪问题背后的含义。可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对面的李世民又开口了。

    “李贤弟对当今战局有何看法?”既然知道了李琳是个人才并且是个大才那就赶紧用起来啊,还等什么?等他下蛋吗?这大约是李世民问出这句话前心里的想法。

    冷不丁地被他这么一问,李琳倒有些不知所措。他的目标只是做一只在唐王朝羽翼下混吃等死的蛀虫啊,这么高大上的问题他根本就没想过啊。

    “呃,卑下初到军中,从未参加过军议,对敌我态势一概不知,实在无法有什么看法啊。”李琳完全不想发表任何意见,因为现在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决定很多人的生死,这么大的责任他背不起,所以他准备以不知道为由糊弄过去。

    但李世民怎么可能呢给他这个机会指着旁边的地图就开始讲了起来。

    原来这个时间点王世充已经被李世民打的差不多了,目前偌大的郑国就只剩洛阳这一座独苗苗了,陷落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在唐军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来自北面的窦建德,若是李世民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洛阳等到窦建德的大军一到,以己方手里这七八万疲惫之师去硬抗窦建德的十万大军,毫无疑问不仅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连唐军自己都有倾覆之危。

    听李世民讲了一遍当前态势,李琳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无奈,隔行如隔山嘛,想不出就是想不出。突然李琳灵机一动,要是听听别人怎么说,自己说不定照猫画虎能编出一个来呢。

    “不知其他人是何想法?”李琳当即问到。

    “萧瑀,封德彝等人认为应当暂时退守新安避其锋芒。”李世民答道。

    看着李世民脸上嫌弃的神色李琳就知道他心里对这个计策是嗤之以鼻的。于是李琳赶忙暗自在退守这个计策上画了个叉。

    “是否还有其他想法?”李琳又接着问到。

    “屈突通提议放弃洛阳,全军进驻虎牢关抵御窦建德。”李世民看到李琳的反应知道他也不同意退守新安的计策,不由在心里又高看了李琳几分。

    虎牢关!这三个字一出一下子就唤醒了李琳脑海中那来自前世沉睡的记忆。前世看的电视剧中不就有这一段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来着?

    对了。

    百骑破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