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鹿天下 » 第四十三章 计陷董潼

第四十三章 计陷董潼

    卢希章已经连日没有休息好,日夜熬在城头。虽是文官,没有上阵杀敌的能力,但是大敌当前,这个瘦弱的文人竟是迸发了无尽的勇气,冒着箭雨飞石奔走在城头,就连久经沙场的董潼也对他暗自敬佩。

    这日黄昏辽军又在城墙外留下几百具尸体,先退兵休整了。董潼劝卢希章赶紧回府休息,卢希章也真的熬不住了。生死阵前没啥感觉,大战过后,自己反倒是手足颤抖,后怕的要命,眼前晃的都是爬上城头的那几个契丹兵凶恶的脸。于是告别董潼,一步步挪回到自己府内。董潼倒是个狠人,早就令人在北门城楼扎了中军帐,自己日夜住在城头上。

    卢希章没有子嗣,自己府里的人都被他打发去整备军需,协助守城,只剩了自己夫人和一个丫鬟,一个老门房,还有董潼派的两名士兵保护卢府。当夜回到府里,卢希章先看了邸报和公文,不出所料,虽然离定州不足两百里,但是杜宣对定州的求救置若罔闻,没有任何消息。倒是小皇帝处发文来嘉奖自己和董潼,给自己升了四品官,也加封董潼为四品中郎将,又令定州坚守待援。卢希章扔了公文,暗自骂娘,索性踏踏实实由夫人伺候自己沐浴更衣,睡了个香甜。

    第二天一早,卢希章还没睡醒,隔窗老门房就来报,说杜宣杜大人的信使有要事求见。卢希章心想这个杜大人可算是有信了。虽然定州还没到山穷水尽,董潼城外还有一万后备军没动,但是杜宣处能早有打算,自己也安心。急急忙忙穿了朝服出来正厅,只见几十个人手按刀柄围在院中,厅里一个将军穿着斗篷正在喝茶。

    卢希章眼见自己府里来了这么多带刀侍卫,心里一寒,泛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厅里那个将军,掀开头上的斗篷,卢希章一见,大吃一惊,来人竟是杜宣帐下左抚远将军丁义贞。

    定州虽然归杜宣节制,但是只限于军事,政事还是由朝廷六部来管辖。丁义贞率军驻扎在潭州附近,最近一直没有听说有潭州军有什么调动,突然来到定州,而且不去见董潼,先来见自己。卢希章心里狐疑,倒是楞了一下。

    丁义贞呷了一口茶笑道:“怎么了卢大人,不认识我了?”

    卢希章忙定了一下心神,拱手笑道:“没想到竟是丁将军亲自来定州,如今契丹围城,形式严峻,不知朝廷有何旨意?”

    丁义贞听卢希章有意强调朝廷,心里一笑。本来董潼与卢希章闹得几乎水火不容,杜宣本以为大事之际,两人会离心离德,定州可以长袖善舞,唾手可得。结果没料到两人竟然摒弃前嫌,还擅自做主挑起战端,以致成王派人来好一顿训斥杜宣,更是言说怀疑杜宣与大辽合作的诚意。杜宣狗急跳墙,急招丁义贞密入定州,一定要想办法夺了董潼和卢希章的兵权,扫除契丹和杜宣军之间的障碍,自己好全力南向,逼迫小皇帝禅让。丁义贞也知道卢希章和董潼又臭又硬,不想和他做口舌之争,笑道:“丁某奉了杜宣杜将军之命,前来劳军,并带了杜宣将军的手谕,劳烦卢大人等一下,等董将军来了一同议事。”

    卢希章笑道:“原来如此,董将军的中军帐在北门,事不宜迟,我们现在一同前去。”

    这边卢希章张罗着要走,丁义贞却是稳坐在太师椅上,拿起茶来喝了一口,笑道:“卢大人,不要着急,丁某已经派人去请董将军了。”

    卢希章一愣,只见丁义贞的手下把马嘴勒了,几十匹马拉到后院藏了起来。门口原来两名士兵已经不知去向,换了两个不认识的。另有两个人拿着扫帚打扫了府门前的马蹄印。天色微明,厅里没有掌灯,几十人虽然罩着斗篷,但见盔明甲亮,刀剑泛着青光,卢希章的心慢慢的沉了下去,脸色青白,不可思议的看着丁义贞,喝道:“姓丁的,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杜宣的意思?”

    丁义贞慢慢的站起来,笑道:“卢大人,今日借你的府邸一用,您先回避一下。”

    卢希章大怒,指着丁义贞骂道:“姓丁的,你想做什么?我乃堂堂大燕国定州观察使,正四品,你也就是个从五品,好大的胆!”

    丁义贞也不跟他辩解,手下几个人上来就按住了卢希章。卢希章知道丁义贞要设计陷害董潼,心里大急,嘴里骂个不停,拼命挣扎却是无法挣脱,被人打断了左臂,嘴里塞了麻核绑了起来。府里的丫鬟,门房和卢夫人也被人绑了。

    丁义贞叹道:“卢大人,你与董将军擅自开战,贻误军机,丁某奉都讨招使杜大帅的军令,拿尔等问罪,卢大人稍安勿躁,不要多言。”

    卢希章怒目圆睁,嘴里呜呜作声却是无可奈何,被人带去了后堂。卢夫人和丫鬟大惊之下哭啼不止,丁义贞却也不阻止,令人把他们关在厢房,只准哭啼,不准说话。打开大门,只等董潼。

    清晨,四周还是一片清冷,华北平原大地上一片苍茫雾霭。董潼走出大帐,裹紧身上的斗篷,抵御寒气。城楼上两个火盆渐渐熄了,除了大帐前的两名亲兵和瞭望哨站立如松,城头上的别的士兵抱着长枪和弓弩蜷在城堞边瞌睡,有的士兵盔甲上染着自己和敌人的血,简单的包扎了一下而已。城堞上到处是箭射的痕迹,还有辽军攻城云梯砸出来的斑驳碎裂。

    董潼搓了搓手,上前几步,看着城下。靠近城门的护城河被辽军填了宽约两丈的两处通道,而辽军留下的尸体,也堆积在城墙下和壕沟里,血污把深沟和城墙的花岗岩基石都染成了暗黑色。辽军的尸体来不及清理,冲上城楼的辽军被杀死后,尸体也扔下城外。和城上丢下去的滚木擂石混在一起,横七竖八的堆了半丈高。

    远远的一匹白马,马鞍歪斜,应该是骑手战死,暂时无人收拢。白马身上斑驳的血污,悠然的啃着地上的枯草。

    旭日升了起来,红彤彤的照着半幅天空,染红了天上的白云苍狗,连同西边的云彩也闪耀着如火的霞光,而头顶的苍穹却是无尽的蓝色,既高且远。秋风箫簌,从荒原上翻涌而来,遇到高企的城墙,沿着青砖墙体爬升,带着北方土地的气息和尸体的腥臭升腾而上,只顶进董潼的口鼻内。一瞬间董潼望着长空,仿佛觉得升起的不是沙场的朝阳,倒像是一个如血如荼的黄昏。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荒原伴着脚底下无尽的尸体,死一般的寂静。董潼一生身经百战,如今竟也感觉无限的悲凉,想起卢希章闲聊的时候教自己的诗句,嘴里不禁念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石虎走过来轻声说道:“大人,送饭的来了。”

    董潼看去,只见几个民夫挑着担子正拾级而上,热腾腾的饭菜在清晨的雾中散着白茫茫的烟火气。整个城头也渐渐的活了过来,众将士呼朋唤友的开始准备吃早饭,一个头上缠了白布的校尉更是笑着吼道:“弟兄们,喝碗热汤吃个馍,吃饱喝足等着辽狗儿子来给爷们儿请安喽。”众人更是哄堂大笑。

    石虎笑道:“大人亲自吃住在城头,将士们都看着呢,再苦再累,士气还是高涨。”

    董潼没说话,心里却是暗自着急。定州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可恨杜宣到现在毫无音讯,董潼不敢在众将士面前表露焦虑,笑着看着守军吃饭,心里暗暗感激卢希章。若不是他早做打算,粮草准备充足,调度得力,如今守军想吃口热饭恐怕不得。

    正在思量,只见一个兵卒突然跑上城楼,口里喊着:“启禀董将军,大事不好,卢大人病了。”

    董潼和石虎一惊,看这个士兵不认识,忙问道:“起来慢慢说,卢大人怎么了?”

    来人说道:“小的本在城西值守,适才奉了郎将军之命去找卢大人,想再调几个民夫修补昨日被损毁的城堞。还没到卢大人府上,就碰见卢府老门房说卢大人连日劳累,突发心疾,已经去请大夫了。老人家要来给将军报信,他走的慢,小的就自告奋勇前来通报董将军知晓。”

    董潼一听大急,忙问道:“可知卢大人有无大碍?”

    来人说道:“小人未曾见到,不知详情,只听老门房讲卢大人吐血数次,人已经卧床了。”

    董潼一听大急,和卢希章几个月来同甘共苦,已经是肝胆相照了。看了一眼城外,估计辽军一时半会还不会攻城,叫人备马就要去卢府。

    石虎说道:“将军,小人和你同去吧,快去快回,不耽误的。”董潼点头,两人和几个亲兵下来城楼,骑马直奔卢府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