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从聊斋开始做山神 » 第十一章:长山县

第十一章:长山县

    胡大家的正屋被简单搭成了灵堂。

    按照长山县的风俗,人死之后,尸首停在灵堂三日方能下葬,此时胡大夫妇的尸首依然停在正屋内。

    虽说胡家村同气连枝,但胡大却没有什么未出五服的亲人。

    因此,正屋外面过来帮忙的村民熙熙攘攘,但正屋灵堂内,就只能看到小男孩孤零零的一人。

    公孙良匿了行迹进来,呆愣愣的小男孩旋即抬起头来,看向公孙良的地方:“神仙大人,你帮我报仇了吗?”

    公孙良显出身形,道:“杀害你父母的猪妖已伏诛,尸体现在胡三郎家中,如果你愿意可以过去看看,那猪妖还有两个同伙,也被我一并除去。”

    小男孩闻言,呆呆的愣了片刻,一行眼泪流了出来,也没有说话,只是恭恭敬敬向公孙良叩首行礼。

    公孙良受了这一礼,他看着这个分外乖巧可怜的小男孩,心下叹气,忍不住多问了两句:

    “你想好今后怎么办了吗?我看那胡三郎夫妇久久无子,如果你愿意,让他们收你为养子如何?或者我也可以带你去长山县,进入学塾,日后未尝没有可能迈入仕途、光耀门楣……”

    小男孩静静听完,忽然问道:“神仙大人,我可以跟着您吗?”

    “跟着我?”公孙良笑道,“我可是在这深山中修行,甚是枯燥清苦,吃食玩乐还比不过你在这村中。”

    “我想跟您修行!”小男孩道。

    “为什么?”公孙良问道,“是想为你父母报仇,痛恨自己能力不够?还是见我如此,心向往之?”

    孰料,这小男孩却道:“神仙大人,我想长生!我不想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死去,我想永远活下去。”

    “长生?”

    公孙良收敛了笑意,认真道,

    “那你可知道,世上修行者不知多少,但有望长生者,数百年难出其一。修行之路一旦踏入便无转圜余地,艰难险阻不知凡几,未必比得上平淡度过一世。”

    “我不怕,我只想长生。”小男孩道,“求神仙大人给我一个机会。”

    公孙良认真打量着小男孩。

    这小男孩说话之时既不激昂慷慨,也没有显露炙热的期盼,语气平静,表情不甚丰富,以至于有些呆讷。

    “你叫什么名字?”公孙良忽然开口道。

    “胡愚。”

    “胡愚……好。你执意跟我修行,倒也可以。”

    公孙良想了想道。

    “不过,我虽然不是神通广大的仙人,但想入我门下,也不是等闲即可。”

    他伸出手在小男孩的掌心印下一道狐纹,

    “这样吧,等你父母入土为安后,你自己去小寒山山神庙寻我,这道狐纹会为你引路。”

    “如果你能到达山神庙,便可入我门下,随我修行,如果不能,那么我之前所言便依旧作数。”

    说罢,公孙良身形一淡,消失在了原地。

    来胡家村一趟,多了一个记名弟子。

    这虽然有些出乎公孙良的意料,但想了想,也不是什么坏事、麻烦事。

    这小男孩天生双眼通幽,年纪轻轻又如此懂事,天资、心智都是上上之选,以后未必不能修为有成。

    狐狸结缘而行,培养弟子、传道授业毫无疑问也是结缘修行。

    再者,带一个也是带,教两个也是教,相比公孙青精灵古怪,毫无疑问胡愚的心性更适合修行。

    有这样一个榜样在身边,或许还能相互督促,让公孙良教导起来更轻松一些。

    当然,也有麻烦之处。

    胡愚虽少年成熟,到底只有八九岁;公孙青更是心性幼稚,如顽童一般。

    座下弟子都是孩童,相比较带娃经验,教导修行倒成其次了。这样一想,越来越有种全职奶爸的错觉……

    公孙良叹了口气,不复多想。

    ……

    先前公孙青代他把倡鬼引入城隍,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到了。这边事已了,公孙良出了胡家村便朝长山县而去。

    小寒山位于长山县南端,约有五六十里之远。

    一路隐踪行走,直到下午时分,看看长山县城临近,公孙良撤去匿形法,化成一位白袍先生,随着人流入城。

    此番来得却是正巧,正赶上县城集会。长山县乃济州府大县,人口过万,此时大街熙来攘往的,脚夫、商贩络绎不绝。

    “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

    “刚出锅的烧鸡!香喷喷的烧鸡!”

    “瞧一瞧,看一看,上好的胭脂水粉!上好的花布绸缎!”

    “文房四宝!精雕的笔筒,江南的砚台,都来看一看喽!”

    ……

    当下已是七月下旬,三伏天已过,但秋老虎威风凛凛,下午依然日光鼎盛。

    游商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店铺的伙计也在门口摆开摊位,一边不住地擦汗,一边脸红耳赤的吆喝着,招揽顾客。

    顽童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嬉戏玩耍,行人往来如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公孙良是喜静不喜动的,但走在街上,看到这样热热闹闹的场景,也被这人间烟火气熏得陶陶然。

    也不着急前往城隍庙,跟随人流沿街闲逛,看到顺眼的便掏出钱来,买两串糖葫芦,包一只烧鸡。

    走着走着,他停在文房四宝的书铺面前。店外排开两张桌子,摆有各式各样的文房四宝,两个伙计便站在桌后,卖力吆喝。

    “这位先生!您看看我家这笔筒,选材上好的红木,还有这砚台,正是大名鼎鼎的端砚,都是顶好的,县衙里的几位文书老爷,城南的陆夫子,都用我家的东西!”

    公孙良着一袭白袍,沉毅俊秀,一看就是有钱的文人,伙计见公孙良过来,眼前一亮,立刻殷勤的招呼。

    公孙良扫视了眼桌上摆放的笔墨纸砚,问道:“这位小哥,你们店内可有孩童启蒙的书籍?”

    “先生您是找对地方了!我家可是长山县最大的书铺,不是小的吹嘘,如果我家没有,那长山县肯定找不到有的了。”

    伙计热情的道,“好教先生知道,在我们行当里,书籍是不许当街唱卖的。先生若想购买,小的带您进书铺看看?”

    “如此就劳烦小哥了。”

    公孙良点点头。

    这伙计便交待同伴看住摊子,自己引着公孙良进入书铺。

    公孙青也好,胡愚也好,两人一个刚刚化形,一个自幼在山村里生活,自然是不认字的。

    但不管干什么,识文断字都是必须的一环,如果有可能的话,公孙良甚至还想给他俩找一位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