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庶女重生之笑忘江山 » 第五十三章 庙子山之秘

第五十三章 庙子山之秘

    我拼命给茭白使眼色,那家伙却完全无视我,眼里已经起了杀意。

    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杀了大当家,谁就当首领,兄弟们咱拼了!”一时,山匪们面面相觑,有人犹豫着拔了刀将目标对准匪首,有的原本打算观望的也趁势跟了上去。

    “女大王,玩、玩大了!”身后的人腿一软,方才的气势如泄了气的皮球,瞬间就瘪了下去,原本还做做样子辖制住我的胳膊立马松开了。

    “别听人煽风点火,大当家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得保护大当家!”又有人扯着嗓子吼了起来,一时间人群分成三派,刀剑拼杀嘶吼声响彻于耳,混乱成一锅粥。

    “愣着干嘛,赶紧带我去密道!”

    茭白正无暇分身,保护匪首的山匪已经率先一步后退将我二人围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

    我瞅准一个方向,扯住匪首就往后跑,与人擦肩而过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道:“密道会合,我先去善后。”再一回头,已不见那人踪影。

    庙子山绿化搞的好,整座山郁郁葱葱,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山洞。我沿路标记,跟着匪首弯弯绕绕终于到了密道口,不由得对他竖起大拇指:“我说,你哪能叫山匪,应该是山鼠才贴切。”

    匪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一屁股瘫软在地上,好半天才能说话:“这地方、加上我,呼,只有、只有二十个人知、知道,放心,肯、肯定安全。”

    “能通往何处?”

    “睦、睦州城郊。”

    睦州,原兵马大元帅李勋,现如今的安庆侯的封地州府所在。睦州作为通往南姜国的倒数第三站,也是整条商路中重要的一环,南来北往的商客络绎不绝,经济繁荣,早已有“小盛京”的美誉。

    我以为茭白是将我带去北边的居庸关,而他真实的方向却是以南的李家封地。这让我突然产生了个念头:谢赟究竟是在居庸关外还是已经身在睦州。

    最早音离给我的消息应当准确,明面上看,李家与前丞相一个是国之栋梁,一个是贼寇,势同水火,纵然安庆侯同谢赟曾拜过把子,有一份情谊在,然而朝廷上下无数双眼睛都盯着那李茂将军,他就算再傻,断然不会为了那一点情谊大开城门将叛军放进来。

    居庸关位于大鸾与回纥交界的西北角,这又回到了我在十年后重新得知谢丞相消息之初的怀疑:当年他与北辽有染逃亡北上,如今打算班师回朝,却为何出现在居庸关而不是居禹关?

    祁王驻守的居禹关位于居庸关以北数百里,位置复杂,那里是大鸾、北辽、回纥三国交界的地方,百年前三国国主曾在那里定下和平盟约,大致内容是,就算开战也绝不在那一处,是个受三国保护的和平地界。

    很显然,谢赟想要挥师南下,最近的路肯定是走居禹关,还是说,其背后的北辽并不想从明面上同大鸾撕破脸,宁可绕道回纥。又或者说,回纥私底下已经同北辽暗通款曲,不然北辽十万大军压境,他回纥国王能坐得住?

    还有一个不能遗漏的关键人物,那个被鸾皇嫌弃丢去历练七年的祁王凌麒,又在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按照李茂是祁王心腹来分析,李茂第一时间就会派人通知祁王,让他加强驻防。祁王也有可能会上报京师调配人马,如若情况紧急,从居禹关位置入境北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倘若李茂同祁王面和心不和,实则向着谢丞相,明里也会向祁王通报,暗里会不会放谢赟入境?可是祁王真的有那么蠢,会被完全蒙在鼓里吗?第三种情况,祁王、谢赟、李茂其实从始至终穿的都是一条裤子,谢赟不从居禹关入境,实则是要把祁王摘干净。

    祁王这条线不受影响的话,那么若有一天谢赟攻进大鸾,祁王会是他在后方强大的友军力量。到时,江山易主,祁王可以很轻易的上演黄雀在后的角色。

    那么我们倒回去看,这只黄雀若想成大事,他得是一只非一般的黄雀才行,一只披着黄雀皮囊的雄鹰。然而,对于凌麒其人我知之甚少,或者说了解到的不过是表象,歃血阁的触手伸的再远,得到的信息有的并不完全,那我是不是可以推测,青云之前有意无意的同我漏过,去过居禹山一带,那不可说的秘密任务,是否还和祁王有关?

    假如我猜的没错,谢赟出现在睦州,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我同他见面,他又会向我透露凌麒相关的讯息吗?

    我拍了拍脑袋,火堆另一边的匪首已然呼呼大睡,扔块石头过去都没动静。这家伙倒是心大,天塌了都不担心能不能砸到自己。

    山洞外响起了细细簌簌的脚步声,我立即警觉起来,一跃至洞口杂草处摆出攻击招式,钢针距对方脖颈两寸处,一只手果断反应,格挡住我的出招,熟悉的声音低唤:“是我。”

    音离眼神略无奈,嘴上却没说什么,弯腰进来坐在了匪首身边。

    “那些姑娘安置好了吗?”我忙问。

    “已经安排人送她们下山。那些村民搬离的地方应该不会太远,两日内就能送回她们各自家中。”

    火光下能看清,他身上多多少少有些伤痕,衣服的黑色布料已经被血浸透,斑驳成一块块的黑红色,血腥气浓重,同我说话时,他正用衣服上的布条包扎左手虎口处。

    “那个人,你可是手下留情了?”我担心的不是音离会自做主张,而是太过于服从,固执地认定我说的就是对的,不然他这一身的伤又是打哪来的呢。

    “那人同我不相上下,若不是刻意隐藏实力,也不会被伤到太多。”音离看我往火里添了点干枝,扭头瞧了瞧鼾声如雷的匪首,同他挪开了一些距离,压低声音道:“看招式与溟园该是没有关系,难不成是前丞相的人。”

    没有用疑问语气,必定是早就猜到了,在心里憋足了一圈才忍不住说了出来:“姑娘放心,他应当没有怀疑。属下易容成山匪的人,除了与你接应的,另外三人皆冒充的是原庙子山的村民。”

    “方才我才知道,这密道通往睦州,茭白从头至尾都没有告诉我要去哪里,在我提出寻找庙子山近道的时候,他也没有完全反对,我想,此行目的地根本就不是北上,而是南下。”

    音离聪明,我还没有说出我的完整分析,他立刻跟上我的思路:“居庸关有可能只是个障眼法?”

    “这些只有到了睦州才知道,我现在担心的是,居庸关、居禹关早就生变,表面上的稳定按兵不动,实则是时机未到。”

    谢赟恃才傲物,却并不是沉不住气的,他能毫发无伤的从大鸾跑出去,并且蛰伏十年,韬光养晦,身边的明线暗线很可能早就已经布置妥当。机关算尽,最后一击之时绝对不会一拍脑门就往上冲。

    他会更谨慎,徐徐而图之。

    “姑娘要去睦州?”音离皱眉,“属下陪你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