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临轩放黜鹤冲天 » 第41章 龙凤组合

第41章 龙凤组合

    几年前,刚刚晋升襄王不久,赵元侃吃喝玩乐很是轻松惬意,也没有两个兄长先后做了准太子的烦恼,为国事操心还轮不到他。就是这样,他还是感觉有哪点儿不满足。

    他有时端着精美的银酒杯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后来他终于明白过来了,就把银匠龚美叫到跟前。

    他对龚美说道:“蜀妇人多才惠,汝为我求一蜀姬,本王必不会亏待你。”

    这次漫不经心的谈话过了两个月,龚美忽然带着一个年轻女子进了襄王府。

    见到面前这个毫不拘束的女子,襄王就是眼前一亮,女子俊秀靓丽野性、腰肢纤细、风韵十足、落落大方,这样的女子,他还从未见过。稍停,女子对襄王说:“王爷,奴婢为您表演一段舞蹈吧,您整天看的听的都是宏钟大吕、宫廷乐舞,今天我唱的是川蜀小调,跳的是民间舞蹈,您就权当做山珍海味吃腻了,今天换上盘野蔬青菜爽爽口。”

    襄王听她说得有趣,拊掌大笑道:“本王今天就尝尝你这颗新鲜果蔬。”一摆手,吩咐乐队伺候。女子说不需要乐队,我有这个就行了,说着从小包袱里取出一个东西。

    一揸长的细细木棒上嵌着一面扁平的小鼓,鼓面只有掌心大小,鼓的两侧各有一个用短丝线连着的鼓坠儿,女子随手一抖,两只小坠儿嘭嘭敲打在鼓面上,煞是好听。

    襄王问她叫什么,龚美随口说她叫刘娥。襄王又问这面小鼓叫什么,刘娥说叫鼗鼓,襄王说这个东西是用来摇着玩的吗?刘娥说也能哄小孩子玩,也能表演。

    刘娥当场为襄王表演了拿手的击打鼗鼓伎艺,她口里唱着小调,手里摇着鼗鼓,腰肢扭动,修长的双腿忽而跃起忽而低伏,一只小鼓在她的手里被舞弄得上下翻飞,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一团幻影围绕在她身边,鼓声不乱,小曲不断,舞步不停。襄王喜欢得不得了,对刘娥一见钟情。

    鼗鼔俗称叫拨浪鼓,是街头艺人和货郎招览客人的一种小小器具,叮叮咚咚的很招人观看,特别是小孩更喜欢围观。

    拨浪鼓虽然简单,但是在刘娥手里却耍得令人目不暇接、出神入化,加之她能歌善舞,身段轻灵飘逸,让从小在皇家、王府长大的襄王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他哪儿见过这么新鲜的玩意儿?在他眼里,这小小的拨浪鼓比那些有多少根弦多少根轴的乐器有趣得多,声音也远胜过一丝不苟、庄严肃穆的宫廷雅乐。

    确实,拨浪鼓这种土得不能再土的器具是在蜀中地区才有的,在中原并不多见。

    龚美就是因为脑子里的灵光一现,为他的人生打开了一道大门,随着刘娥地位的步步升迁,他随刘娥改姓刘,成为皇上的大舅哥,从此走上了金光大道,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你说他是险中求富贵吗?还没到这个程度,他只是机会把握得恰到好处。人的一生再挫折再倒霉,总能遇到机会,但机会是为有心人提供的,多数人面对机会茫然无知,捕捉不到稍纵即逝的良机。

    京城百姓对这个女人私下里议论纷纷,她爬得越高,议论的声音也越响,他们先是关注、猜疑她的出身,之后便是羡慕、嫉妒。时间尽管拉得很长,热度始终不减。

    有传说刘娥就是龚美的妻子,这个传说不知真假,但由开封人嘴里吐出来那真是活龙活现,信不信由你。

    刘娥是成都人,虽然叫刘娥,也跟没有名字一样,因为“娥”是川陕晋等地对美貌女子的一种普遍称呼,就如同人们称呼“刘姑娘”、“赵姑娘”一样。

    一个从未想过能登上皇位,一个做梦都没梦到过要做皇后。真是一对奇妙组合,若干年后,一个成了皇帝,一个成了皇后。

    你不服?还是那句话,不服高人有罪啊!

    既然拨浪鼓这样低档的、小儿科般的“乐器”都能得到皇上的欣赏,既然刘娥这样来历不明、出身微贱,又不是处子的女子都能母仪天下,世上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呢?还有什么事不敢想呢?怎能不让东京城里的女人羡慕到发狂?

    于是,舞乐说唱便成了人们上至达官贵人、下迄平民百姓最喜爱、钟情的娱乐方式。

    再有一个客观上的原因,是赵恒在军事上占优势的情形下,适时地与北方唯一的强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对于这个盟约,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代,对盟约的看法始终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

    反对的人认为这是典型的丧权辱国,是屈辱的城下之盟;支持的人认为这个盟约签得太值了。盟约约定,宋朝每年只向辽国输送银帛总计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这只是宋朝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税赋的十分之一,对大宋来说是九牛一毛,而且大宋还能在边境贸易中捞回这点儿损失。要知道大宋进行一场中等战争下来,就要耗费军饷三千万两。

    自澶渊之盟订立后,宋辽两国结为兄弟之国,自此中原无战事,开启了长达百年之久的和平时期,这可是人类历史上极其少见的。当人们忆及唐末五代纷繁的战争带给百姓和社会的巨大创伤后,就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平岁月,享受难得的幸福人生。

    你在开封的街市上随便逛一逛,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看那边,三个年轻人联袂行走在开封的通衢闹市中,一僧一道一俗,一个胖大喜兴,一个骨骼清奇,一个清秀俊朗。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目空无人,很快,他们的身影就淹没在汹涌的人流中。

    虽然这三人组合看着有点儿怪,但在开封市民眼中一点也不稀奇。

    这是因为皇帝赵光义虽然杀了笃信佛教的李煜,他本人却并不反对佛教。在他继位后不久,国家就剃度了僧尼十七万。他还在全国广建佛寺,并在东京设立译经院,进行自唐代开始的佛经翻译工作。

    你再看,成群的少女少妇嘻嘻哈哈地穿行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抛头露脸,对着街边的商店指指划划,她们可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禁忌。

    客观上说,除了斧声烛影这件事外,宋太宗赵光义留给子孙的家底是挺丰厚的,大宋经济迅猛发展,国力日增,人口成倍增长,城市日渐繁华富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内部再没有政权被推翻的忧患。

    大宋王朝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政治上出现了清明的气象,澶渊之盟开启了和平年代,人民生活获得了温饱。当人们见到这盛世繁华的曙光来临后,人的各种欲望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钱多了,发泄的场所有了,听歌唱曲成了人们的最爱。唱什么的都有,怎么唱的都有,在哪儿唱都行,连卖萝卜卖菜的也敢不分场合地当街吼上两嗓子。

    只可惜,没有一支像样的曲子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