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临轩放黜鹤冲天 » 第172章 千古际遇

第172章 千古际遇

    赵祯皇帝亲临观文殿,阅视律准,对礼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亲自书写并交付太常寺。他问主管乐器修正的李照,乐音过高的问题出在哪里,命他详叙缘由。

    只是修订礼乐非一般人所能承当,必须是精通音律的专门人才。更别小看了修订礼乐的智慧和才干,主管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高深、全面的音乐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乐器的种类、排列组合、乐队的规模、乐曲的长短、高低、特别是乐曲的名称,哪种场合需要哪种乐曲,这些都要随着政权的更替而变化。

    他还下诏书征求懂音乐的人,范仲淹推荐了布衣胡瑗。

    探索的结果却令赵祯皇帝很不满意,朝廷上的所谓精通音律的官吏、乐师,在他看来都不是真地精通,总也达不到他的标准。去哪里寻找更高标准的礼乐人才呢?

    在高墙围裹、宫门紧闭的皇宫内,年轻的皇帝总是沉默寡言、忧心忡忡。在民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正处在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大好年华,正在享受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而这个身处高墙之内的皇帝却显得是那样地少年老成、不苟言笑,难得有人见到他开怀大笑放纵心情的时候。

    也难怪,年轻的皇帝虽有母后共同执政,但毕竟他才是宋室皇位的继承人,他不得不为他的天下苍生,为他的政权、权力乃至史书的评价尽心竭力。

    他站在凉爽的福宁殿院内,耳边传来阵阵民间酒楼悠扬的乐声,以往这个时候他已经入睡,而今天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天已经这样晚了,民间的夜晚竟还是这样热闹?仰望着黑沉沉的夜空,欣赏那时断时续的音乐声,声音是那样的优雅、轻松、活泼,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较之宫内那黄钟大吕别是一番韵味。

    宫人见皇上听得入神,凑上前去道:“这是民间酒楼在唱曲,官家您听,外面世间该是多么快活啊,不像咱这宫内冷冷落落的。”

    “官家”是皇宫内对皇帝的称呼,宫内上至后妃下到宦官宫女,皆呼皇帝为官家,这个皇帝专有的称谓,既亲切随和又不失皇帝尊严。为什么这么叫?下面这个小故事对官家的含义做出了解释。

    真宗朝时有个侍读叫李仲容,此人极能饮酒,酒喝得越酣畅,越是才华横溢。他的豪饮之名连皇宫内都传开了,宫禁中的人都叫他“李万回”。有一次宫宴,真宗皇帝故意要将他灌醉,又是劝又是强迫的,李仲容真地有些醉了。

    他的神智还很清醒,趁着还未失态,站起身推辞道:“请官家把酒撤下去吧。”

    真宗见他起身时身子有些摇晃,要考验考验他是否真地醉了,抓住李仲容的话,骤然将他一军,说道:“你、你称呼朕什么?官家?皇帝是天子,统辖百官,天子与官怎能联在一起,你有什么道理称天子为官家?”

    李仲容虽说酒喝得多了点儿,但思维仍然敏捷,立刻回答道:“陛下听禀,臣记得蒋济的《万机论》中说,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天子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真宗听了这个解释很满意。

    皇上赵祯心情很好,和颜悦色地道:“你们要知道,正因为朕宫中如此冷落,才使得民间能够如许地快活。我若像外面那样快活,则民间就冷落了,老百姓就快活不起来了。”

    书史的人写下这件事时不禁发出一声:呜呼!年轻的皇帝说出这样一番话,真可称得上是千古盛德之君了。

    当然写史之人不会了解赵祯皇帝的内心活动,他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他的心已经随着音乐声飞出了高大的宫墙,这才有了本书前面的那场矾楼夜宴。

    与赵祯皇帝一起去矾楼的,有个年轻的随员叫宋祁。

    柳三变虽然在宴会上见到了宋祁,却只是泛泛地打了招呼。他更不知道,那天宋子京举办的家宴,本来就是为他准备的,是皇帝交给晏殊的任务,让他进一步考察柳三变的情况。

    晏殊不屑于与柳三变为伍,又不敢抗旨,思之再三,才请宋祁出面举办这场宴会。宋祁喜好奢华享乐,倒乐得接受这项任务,既不用自己花钱,又可以结交许多人,所以连推辞都没有。

    你说如果没有这场宴会,柳三变与虫虫怎样相识,也许永远是个未知数,这场宴会的举办原因和背景竟然是这样,这不是天作之合又是什么?

    宴会后,宋祁将柳三变写的那首词,誊抄一份交与晏殊呈给皇上算是交差,不料皇上读完词后甚是高兴,连夸词写得好,又夸晏殊、宋祁会办事。

    据后来阎总管对柳三变讲,此后皇上在大内听曲,多数时候也都是让歌女在簾后演唱。

    书生柳三变与当今皇上这一段邂逅可称得上君臣之间千古际遇,照此发展下去必成一曲千古佳话。你想,君王为寻访人才夜入歌楼酒肆,为的又是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寻花问柳,然后君臣遭际,话语投机,再后是才子考试不第,君王赐职。这该是多么具有美妙称奇的戏剧情节啊!

    孰料事件结果却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与初衷背道而驰,既不是皇上所预想的,更不是柳三变所期盼的。

    这些事他柳三变又哪里知道,哪有可能想到曾经与自己对面而坐、饮酒论文的那位年轻公子乃是当今天子——大宋国朝第四代皇帝赵祯。

    如果说柳三变错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常人眼里这是个巨大损失。但在柳三变那里不值一提,毕竟他有真才实学,胸怀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