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临轩放黜鹤冲天 » 第180章 孝字当先

第180章 孝字当先

    太后又有一次在朝会后说道:“皇上前些时提到的那个填词的柳三变,听说以前写的一些词确实不错,不过人是会变的,他既能写出这样的词,也能写出别样的低俗之词,就看怎么发展了。总之,对这种人是要小心的,听说这个姓柳的今届也来应考,此人行状能否录用,到时需得细细思量。”

    未等皇上说话,晏殊当即表态同意太后意见,弄得皇上很不痛快,他只得道:“母后教训得是。”

    刘太后沉吟一会儿又道:“但不管怎样,皇上也知道他是个人才,他若考不中,你也无法使用,那就看他个人的造化吧。贡举马上就要开始了,外面乱得很,皇上就不要再出宫去了。”

    看着太后身体越来越虚弱,赵祯心里非常不安,他是孝子,很担心母后的健康,尽管他知道母后这两年心里的真实想法,看到母后时时的不开心,他还是非常担心。甚至偶尔冒出想法,我就先退位几年,就让母后过把皇帝瘾怎么了?江山依旧,早晚还不是我的?可是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名不正言不顺,无法见列祖列宗。

    看到母后虚弱无力,他的思维又走向另一极端。不如乘虚而入,让母后休养去吧,颐养天年,我也能多尽尽孝心。可是这样一来,就伤了母子亲情。

    最终,理智占了上风,母后不久长了,就顺着她的心意吧,自己只有忍,再受几年委屈又如何,反正这么多年都忍了。

    他抱定绝不与母后翻脸的态度,一是保全自己,避免太后在群小鼓动下做出错误决断,二是尽了孝子仁心,这是做人的本分。

    皇帝赵祯抱定不与太后冲突的宗旨,有意无意地缓解着与太后的矛盾。一次不经意地在太后面前提到,先帝御屏风上写的几首《玉楼春》词,现在已经查清就是柳三变所作,太后虽然显得有些不太相信,但却很高兴。

    皇上对太后道:“早年曾见父皇御屏上题了几首词,据说是从宫外传入大内的,父皇甚喜之,亲手抄写在御屏上,父皇深憾不知何人所作。此番儿臣出宫,竟巧遇此作词之人,此人就是柳三变,他生得体貌端正,丰姿绰约,端的是一表人才,而且人也洒脱,谈吐不凡,无甚机心,正是可用之才。”

    太后没有马上答话,过了一会儿,太后委婉地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要修订宫廷礼乐,正在寻找人才,其实我看宋祁就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年底,趁宫中举行小型排练时,皇上暗使歌女演唱一首早已排演好的新词《巫山一段云》,这次排练是为庆贺一月八日长宁节庆典而搞的预演,长宁节正是为太后的生日而设立的国家节日。

    太后兴致很高,也来出席这最后一次演练。

    《巫山一段云》是柳三变的新作,皇上暗地里让大宦官阎文应向柳索取的。词道:

    萧氏贤夫妇,茅家好弟兄。羽轮飙驾赴层

    城。高会尽仙卿。一曲云谣为寿,倒尽金

    壶碧酒。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

    (云谣:祝寿的仙乐;萧、茅两句:均指

    仙人。)

    太后听唱毕,很是高兴,此词把将要到来的祝寿场面写得既隆重热烈又不失典雅流畅,丝毫没有轻浮之言。众歌女的演唱也庄重典雅又兼轻松活泼,特别是音乐非常入耳。

    太后听说这是柳三变刚刚进呈的新词,先是一楞,跟着便道:“看来还是皇上眼光高,看人准。能够写出这样水平的词,不能以低俗一语以蔽之,特别是音律之悦耳、精准,难能可贵,非寻常乐工能及。今科若是来考,可善留意之。”

    刘太后早年能歌善舞,懂得欣赏乐律的精妙所在,又问皇上:“此人一旦登榜,将作何用?”

    皇上回答欲用之乐府,立刻遭到太后反对,提出还是用宋祁较妥。皇上认为宋祁在乐理上还事事请教柳三变,怎么能行。但是他也没有反驳太后,毕竟用谁不用谁,怎么用,八字还没一撇呢。

    太后好半天不再说话,待到皇上起身辞别时,她忽然道:“那个柳三变写那些东西是给平民百姓去听、去看的,与宫廷之乐完全不同。即便皇上真有这个心,那还得看他本人的造化,届时中与不中尚在两可之间。”

    皇上在回去的路上思来想去,对太后所说的话也不得要领。

    尽管皇上想事情想得心里阵阵发凉,每日里忧思重重、睡卧不安,事情却不完全是他想象得那样坏,那样令人失望。

    刘太后那边也发生了状况。

    早晨,侍婢见刘太后睡得很沉,又想让她多睡会儿,又怕误了早朝,只得硬着头皮去叫醒她。叫了几声也没反应,女婢有些惊慌,赶紧叫来江德明。江德明小跑着过来,连呼带唤,又推又搡,刘太后方才睁开眼睛。她看到围在身边人的脸色,明白了她们在担忧什么,轻声说:“没事,睡得太沉了。”她想坐起来,却感到全身乏力,动弹不得,她用眼神示意江德明,江德明上前扶她坐了起来。

    她试了几下想下地,身子却不听使唤,无奈地吩咐下去,今天的朝会不开了。

    身体的不争气再次提醒她,令她不得不正视眼前的形势和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自己年事已高,虽说心比天高,毕竟是力不从心了,搞不好适得其反,招致身后更大的麻烦,维持现状才是为今之上策。

    刘太后从辅助病中的真宗到走到前台“同知国事”已经十几年了,权倾朝纲,自认对赵氏有功。趁着大权在握,她必须及早解决这一身后大事,如何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