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道争锋:一万年来谁著史 » 第五十三章 还书明志

第五十三章 还书明志

    “李管事且慢走!”

    程振出了洞府就看到刚才那位管事才走出没多远,赶紧出声叫住。

    程振此前心中绕过了无数念头,其实不过片刻而已,是以管事还没走远。

    此时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回头见是程振,当即停下回身。

    “不知小老爷还有何事?”

    “只是劳烦管事将此书也一并带回交于师尊处。”

    “这……”

    程振笑着将手中玉匣递还给李管事,笑道:“管事复命时就言,我已明白师尊之意,多谢师尊点醒。本来该亲自去当面拜见,只是我今日所获良多,现在还需要闭关一番,就先不去拜见师尊他老人家了。”

    说我也不等李管事回复,就笑着飞回,然后闭了洞府,直接闭关去了。

    其实程振倒也不是真的急这一点时间。

    程振是觉得既然自己师尊并未名言,而是行无声之教。那自己巴巴跑过去回复一通反而落了下乘。

    不如效法师尊,借还书表明自己心意。

    这样,师徒之间,一个行不言之教,一个明不言之悟。一切尽在不言中,岂不美哉?

    程振还书,也表达了两重意思。

    还书表明自己已经醒悟,不会在找寻法道捷径上浪费功夫。

    同时,若将《一气清经》视作气道象征。将《一气清经》还回,也是表明,自己虽然醒悟,但是不表示自己会放弃法道从此按部就班只拘泥于气道修行。

    当然,这并不是程振在故弄玄虚,也不是暗暗要与李庚阳较劲。

    还书之举,完全是出于程振本心。

    得鱼忘筌,过河弃舟。

    捕到了鱼,渔具就不再需要了。到了河对岸,舟楫也不需要带上岸了。

    既然自己已经领悟了李庚阳的用意,那本《一气清经》对自己来说就如同捕鱼用的渔具,过河用的舟楫。

    至于说,那本《一气清经》是不是有什么特殊之处,有没有什么隐秘。

    程振表示并没有。

    一气清经本来就不长,又是蚀文写的,总共也不过数百文字。程振刚才早就翻看一遍了。

    至于日后,尝试在蚀文中领悟法道。那程振自己又不是没有《一气清经》。

    不独《一气清经》。程振所修的功法《太乙金华秘要》,他也是看过蚀文版本的。

    溟沧派中,但凡上乘功法或者神通,都是有蚀文版本的。

    或者说,蚀文版本才是根本。

    只是蚀文太过晦涩难懂,修士很难看懂,才不得不翻译出其他图文版本。

    自修行以来,蚀文和剑术一样,程振从未荒废。即便他在蚀文上天赋不是特别惊艳,但是勤能补拙。

    程振自信,同辈之中,自己目前的蚀文水平一定是最顶尖那一批。

    在溟沧派中,很少有弟子能像程振这样,始终不曾放下蚀文方面的钻研。

    因为,以明气期弟子的水平,研究蚀文也很难对于自身修为有什么助益。

    数千年来,门中的蚀文功法早已被诸多祖师翻译了多遍,逐字逐句注释了无数版本。

    低阶弟子完全不用耗费心力再从蚀文开始解读。自己费心劳力解读出的功法,还有可能有错漏之处,等你解读完一套功法,说不定别人都已经修行到下一阶段了。

    包括程振,修行功法时,也不是用的自己解读的版本。而是以当前最被认同的解读为基础。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己的蚀文水平肯定不如那些前辈真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程振自然不会为了争那一口气,非要自给自足,从而断送自己的道途。

    但是,与大多数弟子不同的是。程振虽然修行的是他人解读的版本,但是自己并未忘记提升解读蚀文的能力。

    程振实力低微,但是他毕竟有这超出实力的眼光。自然知道,想要在道途走得更远,蚀文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其实,溟沧派门下弟子入门时,几乎所有师长都会督促他们在蚀文上下功夫。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发现在蚀文上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后,大多数人就慢慢懈怠了。

    包括程振,之前都有想过花费这么多精力钻研蚀文是否值得。

    毕竟,此前他也不敢确定自己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

    最终他也是靠着一股心气坚持了下来。

    这些年的坚持,在此时也看到了作用。

    至少,明白蚀文可能有助于法道修行后,程振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当然,研究蚀文暂时还要放一放。

    此时,当务之急还是闭关检视一番自己最近的心境状态。

    对于九洲玄门修士而言,大的心境变化并非一件好事,哪怕是正面的情绪也是一般。

    那样往往代表着道心不够稳定。

    玄门修士讲求心如止水,不起波澜。

    如程振之前,那种状态,显然是心境出了问题。

    现在虽然被点醒,但是还需要闭关一段时间稳定心神,同时反思得失。

    这种心灵上锻炼也是一种修行。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心灵修行比修为上的提升还要重要。

    修真不仅仅是修法力,修神通,更是修道行,修道心。

    程振接下来的几天中,在静室中除了每日例行修行功课外,就是不断在心中反复回放一年来修行种种。

    在不断回忆不断反思中,过往种种不断清晰。

    有些修行中被忽略的细节,此时也回忆起来。

    原来一些错漏之处也显现而出。

    这些,程振都一一记下。

    并且反省哪些错漏是今后可以避免的,哪些是可以弥补的。

    这些经验教训,都是功法正册副册以及各种注释笔记中没有记载的。

    人有千般,即便修行相同功法,各人遇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

    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前人不能给出指导的,毕竟修真不是流水线生产修士。

    每个人的道途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修士根据自身情况,在修行中自行反思,然后解决自身问题。

    程振现在做的就是这件事情。

    不要看程振发现的都是一些小问题,小瑕疵。

    但是,若不加理会,这些这小问题积少成多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修士只有不断将这些小瑕疵消弭,才能让自身无暇无漏,不断靠近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