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道争锋:一万年来谁著史 » 第11章 修行

第11章 修行

    龙渊大泽之西,赤岩岛。

    这处得自妖族的岛陆,经过数十年经营,早已今非昔比。岛上原来裸露的赤色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绿色。

    岛中如今金脉比以往收敛了不少,原来不适宜草木生长的地方如今也种上了灵植。

    岛上灵脉变化并非是金脉被削弱了,而是以阵法可以约束了。

    为了让岛中灵脉恢复旧观,使得赤岩岛再度达到福地级数,程氏十多年前就开始布置了。其中一项就是先将金脉约束,这样才有利于日后的动作。

    静室中,感受着周围比以往略微浓郁的金行灵气,程振缓缓运转丹煞,将面前十余大瓮中的神砂采摄一空,然后绞磨出精纯之气最终化入丹煞之中。

    这些精气在丹煞收回后,还需反复熬炼,最后方能彻底壮大丹煞。

    对于化丹修士来说,每次炼化神砂精气的时间不会差太多。不过,丹品高的修士,每次能够携带的精气却要比丹品低的修士多不少。长此以往,化丹修士的丹煞差距也就出来了。

    程振如今丹成一品,每次能够炼化的精气又不是寻常修士可比。

    他面前那大瓮,每一个都能装整整一船神砂,这样的大瓮他一次便要用去十二个,也就是十二船神砂。十二船为一纲,可以预见,等程振丹煞不断浑厚,他一次能够炼化的神砂很快就要超过一纲。

    将所有神砂炼化后,程振收回丹煞。接下来几天便需要不断炼化丹煞中的精气,完全炼化之前便不需神砂了。

    自巡枢岛回到赤岩岛,时间已经过了三月。这段时间,程振便一直在岛中闭关,不断壮大丹煞。在这个过程中,程振也感到自己金丹外的“壳”也在越来越坚固。

    这便是化丹一重的修行,不断壮大丹煞,同时也是在不断壮大自己金丹的“外壳”。直至丹煞进无可进,此时丹壳也到了最坚固的状态。

    此时想要再进一步,便需打破丹壳的束缚。

    金丹此物,介于虚实之间,本不该有类似鸡子的壳。从本质上说,金丹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是修士精气神圆满的一种象征。而“壳”则可以理解为修士固有的认知。

    金性不朽,丹性圆满,是为金丹。然而,除非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又哪有真正的不朽和圆满。说到底,金丹所谓的圆满,也只是相对的圆满,只是此前修行的一种虚幻的圆满。

    所谓“壳”,便是心中对于圆满的一种执念,是执念的具现。即便修士从道书中了解这一点,也仍会经历这一关。因为,能够化丹成功的修士,无不是对自己此前修为有自信的,对过往满意的。

    这种对过往那种虚幻圆满的执念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丹煞越强,这执念也就越强。

    到了最后,修士只有真正能够突破自我,让自己再度从“圆满”进入“有缺”状态,方能更进一步,否则便只会被束缚在原地。所谓“不破不立”,便是如此。

    这一步,需要大智慧,也需要大勇气。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将过往的光辉打碎的。

    程振当然还没有走到“壳关”这一步,他如今还处在加固己身之壳的阶段。

    丹成一品,意味着他自身丹煞法力远强过一般化丹,但也意味着他想要丹煞圆满需要耗费旁人数倍的资源和积累。

    正常而言,化丹修士在第一步时往往都要耗费十余年至数十年的时间。由于丹品越高,所需积累也就越多,是以,这一步,天资卓越的修士也并不能缩短这个积累的时间。

    想要快速完成第一步的积累,不是做不到。但是,想要没有后患的完成,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除了海量资源作为基础外,还需要修士能稳住自身心性,道行能够跟得上修为的提升。

    对于程振来说,他不断炼化神砂的同时,也一直在探索法道的奥妙。那道名为“振”的法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在法理道海中延伸着分支。这个过程很缓慢,但是却实实在在一直在发展。

    这个过程,可以说也是程振提升自身道行的过程。是以,程振虽然在快速提升着自身丹煞,但道行方面并未拉下。即便为了争位需要快速提升气道修为,他也不会因此让自身根基不稳。修行之途,孰轻孰重程振从来不会搞错的。

    自程振回到赤岩岛,程氏那里便不断送来诸多神砂、真砂供程振使用。这些修炼之物都是整船整纲地运送,一刻不停。如此海量灵物,也只有大家族能够承受。

    程振这段时间,除了每日炼化神砂,每隔时日,还会入灵脉深处采摄重煞。配合《宝金云箓》中秘法,两相化合,自身丹煞增长速度很快。

    化丹第一步就是个积累的过程,这种增长不会出现越往后越困难的情况。相反,随着丹煞增长,炼化外物速度反而会有所提升,直至遭遇“壳关”位置。

    程振估算一下,若是按照这个速度修行,那自己当有很大把握在十年之内完成积累,去尝试突破壳关。当然,前提是自身道行跟得上。

    既然自身修为只要按部就班就能达到预期,那剩下的就是看看门中局势是否如同老师李庚阳暗示的那般了。

    “单单埋头修行也不行,也该找个机会投石问路,看看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