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东北酒事 » 第38章 百万调酒

第38章 百万调酒

    连续几轮“散装”国名酒进肚,所有同学都服了,纷纷拜倒于何老师麾下,以小婕为首的女同学代表队甚至跑过去与他合影。

    老廖活了三十几年,近千次厮杀酒场,经历过各种高规格酒局,从未一次性喝过如此多的国名酒,今天算是开了眼界,在何老师的奇淫巧技加持下,他的灵魂都仿佛得到洗礼,有种我欲乘风归去的感觉。

    董胖用肩膀拱了拱身边的潘大师,低语:“潘总,这人你必须得拿下,整你们歌厅去兑酒,那不是发达了!”

    潘大师既是酒场老手,又是以卖酒为生的生意人,他怎能不知道何老师这手艺的分量,心中打着小九九,盘算着如何结交这位高人。

    小新屁颠屁颠地跑到何三酉身边,恭敬地问:“何老师,你收徒弟不?”

    何老师笑而不语,手却一刻未停,迅速地勾兑着酒水。小婕端着手机对小新说:“新总,你还是别研究拜师的事儿了,想想今天的单咋买吧?”

    小新大咧咧地说:“上学一定要交学费,咱们绝对不能亏待了何老师。”

    小婕向小新勾勾手,示意有话对他说。小新大咧咧地走过来,弓着腰问:“领导有何吩咐?”

    小婕把手机屏幕点亮与小新共享,念叨着:“小喜刚刚传来的消息:何三酉,男,生于1976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师承白酒院士方老,国家级特一级品酒顾问……”一大堆头衔罗列而出,小新惊叹不已,但是当小婕读到倒数第三条时,小新再也无法淡定了。“每次调酒费用最低一百万元起,业界美称——百万调酒师。”

    新晋千万富豪小新同学,虽然有千万身家,但是喝一顿酒一百万,他这点钱也折腾不起几回啊!颤颤巍巍地拉着老廖,一起看向小婕手机。

    何三酉看出门道,喝了一口刚刚兑出的酒后拱手说:“廖哥,新总,这次授课的费用黄总已经付过了,各位不用担心,请尽情品尝吧!”

    当全桌都知道这次品酒的费用至少是一百万元时,都不淡定了!特别是老廖,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何教授,咱们这一百万是随便喝吗?”

    何三酉客气回答:“廖哥,请畅饮。”老廖还想再问,何老师却适时地补充了一句:“不能打包!”老廖有些失望,其余的同学都有同感,场面有些冷。

    何老师指着身后的五只酒坛子说:“今天一共带来一百斤基酒,各位领导请尽情畅饮!”

    老孟小声盘算:“就算是茅台,也才2000块一瓶,一百万能买500瓶,谁能喝得了啊!”

    小美在一旁附和:“喝死,也回不了本儿了!”

    董胖在一旁不耐烦地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天桥盖小被儿。”小婕在一旁横眉冷怼道:“死胖子,再多嘴,把你塞酒缸里,腌上!”

    众人嬉闹间,何三酉已经调配好整整十只广口瓶,整齐地排列在转桌最外围,并用记号笔在瓶侧标签纸上注明品名:“给各位领导调配了: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贵州董酒、剑南春等十大国名酒口味饮品,请品尝。”何老师扔出王炸,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小脸红扑扑的小美拉着老孟说:“老头子,这干拉有点受不了啊,咱俩趁着没喝多,下山去整点熟食啥的!”

    小新忙挥手阻止道:“潘总给准备了,马上到。”

    话音刚落,刘爷爷就驾驶品酒专用车上山,铁柜KTV领班小王经理领着两名服务生,端着各色佳肴下车:鸭货、干果、凉菜、果盘等等,反正歌厅里有的基本都上齐了,把转桌中间摆得满满登登,好似一座小山。

    酒备足,菜备齐,小新正式提杯:“感谢何教授,感谢黄老板,感谢潘大师,感谢所有同学,我也不会说啥,都在酒里。”

    小婕咳了一声道:“新总,祖宅奠基,祖传古方试酒,这么大的事儿,不能多说两句吗?”

    小新刚想再说几句,老孟突然做个停止的手势,拧着眉问:“哎,不对,不对!”

    小新也纳闷地回问:“咋了?哪不对?”

    老孟接着说:“听我给大伙捋一遍哈!这酒是黄总请的,对吧!”众人点头。

    “这菜是潘总,潘大师安排的,对吧?”众人点头,很多头脑灵活的已经感觉出问题所在了。

    老孟一拍桌子说:“小新,你个鸡贼,你家祖宅奠基,结果你一分儿没花啊!”

    董胖也回过味儿了,眼睛瞪得像铜铃:“他奶奶的,为富不仁,是不是这个意思?”

    老廖老脸一拉,对着小兰严肃地说:“那什么,小兰,你家小新学坏啦!”小兰无语,尴尬得只能喝酒。

    小新的战斗欲终于被拉满,撸胳膊,挽袖子地狡辩道:“谁说我一分儿没花,这桌子,这凉棚儿都是我买的,哼!”说完双手叉腰,头向空中扬起45度角,嘴噘得老高。

    小新继续表演,单手叉腰,另一手握着一根风干鸭脖,挥舞着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然后瞪着小圆眼睛,围着众人转圈。

    老廖尴尬地抹了一把汗,提杯对何三酉解释道:“何教授,你别介意,这货精神有点不正常,你见谅啊!”后者哈哈一笑说:“廖哥不必见外,新总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都是自家人,无所谓,来喝一杯。”

    讲完评书,小新又拉着小兰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小兰百感交集:羞涩、悔恨、尴尬、囧……现场观众的气氛拉满。

    席间小新端着杯问何三酉:“何教授,你说我这酒厂还有必要开吗?买点基酒,都用你办法勾兑?”

    何三酉摆手微笑,指着桌上的广口瓶道:“这些酒虽然味道跟正版酒差不多,但其本质仅仅是味道,细节经不起推敲,在专业人士面前,更是上不了台面的。民间有一句话:好酒得冒烟儿。也就是必须是真材实料,用上等的水,优等的粮食,精湛的酿造工艺,才能生产出传世佳酿。”小新如小学生般频频点头。各位同学见何老师又开始上课,立刻正襟危坐,仔细聆听,毕竟一百万一节的学费真挺贵的。

    何三酉继续讲解:“勾兑其实并不是贬义词。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品牌名酒,必须具备:高质量和高辨识度,诚信赢天下,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高辨识度是最重要的,不管是1950年的,还是2010年的茅台,其口感契合度必需高度一致,或者说普通人应该喝不出来太大的区别。但大自然馈赠的谷物不断更替,特别是近几年杂交技术的大力发展,可能同一年,不同茬的粮食味道都有一定的差异。用这些参差不齐的原材料酿出的原酒,怎么可能是同一个味道呢!为了确保高辨识度,保证所有批次的产品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适当地勾兑是必须要有的工序。”

    稍作停顿,何三酉继续讲解:“新总未来酒厂的酿造工艺我已经为你谋划好了:一是对祖传的配方进行微小的优化调整;二是水源选择吉林本地的泉水;三是按一定比例加入基酒。详细内容迟一些我会发给你。”小新抱拳致谢。

    何三酉继续解释:“之所以要加基酒,是因为东北平均气温常年偏低,湿度也偏低,特别是冬天。而温度和湿度都是白酒发酵所需有益菌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利用发达的物流把南方的细菌搬运到北方来,加入到我们的原酒中,使其二次发酵,以获得更为醇香的美酒。传承古法却又不拘泥于古法,此为推陈出新。基酒比例大概占总量的5%至8%之间,具体用量要看新总未来酿造出的原酒品次。”

    小新发誓,从幼儿园算起,听课从未如此认真过,这次虽然没有抄笔记,但是他保证能记住一辈子。

    小婕看着小新小圆眼睛好似土拨鼠般烁烁放光,笑着问:“何教授,这段儿收费吗?”

    何三酉被美女调侃,有些害羞地说:“直到新总的酒正式面向市场,这中间的过程都是免费的。”众人拍掌叫好,小新从老房子里找出一面破旧的拨浪鼓,拿着刚才那根风干鸭脖极富节奏地敲打着说:“何教授,徒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再给你来一段儿京韵大鼓,给你助兴下酒。”何三酉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大人物,万万没想到今天被强行拜师,而且这“徒弟”还是多才多艺的活宝,也乐得前仰后合,本来都是同龄人,又因酒结缘,有着共同的爱好,所以很快融入到这个小群体。

    桌上十只广口瓶共计10斤白酒,很快被九人喝干,何三酉今天非常开心,不停炫技,又弄出很多“大品牌”口味的名酒饮品,直到20斤的酒坛子即将见底,才惊叹道:“各位领导好酒量啊!”众人也极为惊诧,他们9人,两个多小时,竟然已经喝下快20斤酒了。

    核算下来,酒量最差的小兰都超过八两,小美一斤出头,小婕一斤半,董胖、老孟、老黄差不多都是一斤,小新大概一斤二两。得到结果以后,七人目光齐聚何三酉和老廖,小婕说:“我们满打满算喝了八斤,你俩喝了多少?”

    何三酉此时也有七分醉意,强撑着说:“廖,廖哥好酒量,他比我喝的多。”

    老廖风轻云淡地说:“不不,咱俩差不多,刚才大伙轮番敬你,你也没少喝。”

    何三酉伸出白白净净的手紧握老廖的手说:“你可算了吧,他们敬我的时候,我看你都自觉的陪了,有的时候还多陪一杯。”

    小婕拎起一根鸭脖,走到老廖身后,轮在他脑后,教训道:“你小子劣习难改啊!小时候就多吃多占,偷鸡摸狗的,现在又偷喝!我替何老师教训你。”

    老廖的小伎俩被火眼金睛的何老师戳穿,现在又被死对头打,一声不敢吭,拎着一块西瓜狂啃。低声嘀咕着:“我自罚,还罚出错儿了吗?”

    何三酉圆场道:“今天高兴,咱们都敞开喝,我先亮个底儿,我刚才大概喝了5斤,使使劲,也就还能喝1斤,各位领导还能喝多少,我现在就给你们调。”冷,这大热天的,除了老廖,其余五人都被吓出一身冷汗,“5斤,还能喝1斤!”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