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君,且听剑吟 » 第16章:中州商会,钱庄金券

第16章:中州商会,钱庄金券

    陈词是铁了心要狠狠宰一笔上杉祁,其实他也并非是因为谋得好处才这样。

    第一,既然朝廷那边,不管是别有用心的鹰派大臣也好,还是东瀛人内部的右翼分子也罢,他们都想看到大凉人和东瀛人撕破脸,与其被人牵着鼻子走,不如主动出击。

    再说,他本来对东瀛人就没什么好感。

    第二,和余雄一起合作收拾东瀛人,也能拉近和余雄的关系。别看他现在顶着“丞相嫡长子”和“当朝驸马爷”两个闪亮的头衔,但都不中用,没什么实际权力,如果能趁机和余雄牵上线,凭着军方的关系,未来做生意会顺风顺水很多。

    至于吴王,陈词现在有一丝警惕,能不主动接触,就不主动接触。

    陈词和余雄三言两语就把上杉祁逼到了绝路,他沉思了许久,咬牙道:“你们想要什么赔偿?”

    余雄不自觉看向陈词。

    赔偿多少,倒是无所谓,他只要看到东瀛人吃瘪,而且还是堂堂小千叶剑道馆的宗师吃瘪,他就觉得满足。

    陈词也不敢轻易做决定,要少了吧,亏;要多了吧,就把人家惹急眼了,都得不偿失。

    于是乎。

    陈词伸出一只手指头。

    让上杉祁自己去猜测。

    “能给得起这个数,这件事就算了,若是给不起,那我们就天天来。”

    东瀛街总计有约一万多人居住,按照广陵的经济水平,普通百姓一户人家一年所需的全部开销大概在五十两官银。姑且算这里有两千户,那一年所需的银钱,大概是十万两官银。东瀛人在广陵既无田产,又无坊厂,所需的必需品都是购买,他们一定有钱。

    “好,某同意了。”

    “你同意什么?”陈词纳闷,心想自己只是胡乱伸出一只手指头,就是想试试东瀛人究竟拿得出多少钱。

    结果上杉祁直接同意了?

    “一万两黄金,此事揭过,再不得提起。”上杉祁语气平静。

    一万两?

    陈词吓了一跳,原只是认为东瀛人有钱,没想到这么有钱?一出手就是整条街一年所需的全部钱财。

    余雄也是直吸凉气。

    “哈哈哈,好,阁主大人出手阔绰,佩服。”陈词抱拳。

    上杉祁捧拳微微作揖回礼。

    余雄也是心情大好,军剑归鞘,粗犷大笑:“阁主大人真是豪爽啊,早这么大方,咱们何至于此大动肝火?”

    上杉祁微微一笑,没有回应。

    他身后一干东瀛武士脸都绿了,一个个唉声叹气,但碍于上杉祁在,也不好抱怨,不然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可能就此瓦解。

    余雄搓了搓手,问:“钱财,什么时候到位?”

    上杉祁给身后叫作“田中”的鼠须男人使了一个眼色,那男人虽然不忿,却也不敢说什么,愤然离开。

    这鼠须胖男人也是小千叶剑道馆的武士,位排十九,名田中仁大。

    须臾,他就送来一卷黄布文书。

    余雄眯起眼。

    陈词也纳闷,心想莫不是要打欠条?

    上杉祁接过,然后双手呈给陈词,“这是中州商会的折子,驸马爷收好,凭此折子,可在中州商会旗下的任何钱庄兑换黄金万两。”

    陈词展开细细看了一眼,上面书写着一行字据,还盖了几个大红戳子,除了“中州商会”的大印,还有一行东瀛文字,陈词不认识,便递给余雄,余雄一看,啧啧称奇:“啧,还有‘东瀛北海道军府’的大戳子,东西不是假的。”

    上杉祁微笑道:“东西自然不会有假。”

    “退兵!”

    余雄一挥令牌。

    军阵变化,呈现特定秩序开始退后。

    上杉祁微微鞠躬,目送陈词和余雄上马离开。

    如此,一场冲突在没有吴王府的干预下,被上杉祁用一张价值万两黄金的文书化解。

    出了东瀛街半里,余雄让几个提旗主指挥各旗各营士兵回乾山兵站,命将士们今晚取消训练,杀猪宰羊,拿出酒水,狂欢一夜。

    此举得到了无数士兵的欢呼。

    在城内上空,响彻“将军万岁”的呼喊。

    “驸马爷,咱们真是捡了大便宜了,不虚此行啊,这么一折腾,就搞了万两黄金,哈哈哈。”余雄拿着文书折子,爱不释手。

    陈词也笑着。

    “我也没想到这些倭人这么富庶,竟一出手就这么大方。”

    “哼,东瀛人确实不差钱,狗日的。”余雄闻言,却是骂了起来。

    陈词面露疑色。

    “驸马爷不知,这些东瀛人别看长得矮小,像是发育不良,哦,我估计脑子也不正常。”余雄骂了一阵,又叹了口气,“不过不得不说,倭人的冶金技术和锻造工艺,水平确实很高。”

    “哦?”

    陈词也很意外东瀛人为什么那么有钱。要知道,就广陵城就有上万倭人,他们最多就开办青楼、歌院、酒馆、饭店,如何维持自给自足?东瀛贫瘠,物资匮乏,能养得起那么多人?

    “驸马爷不知,东瀛人自太安初年臣服大凉朝廷,就和中州商会达成了协议,赚得盆满钵满,这些年积累了不菲的财富。”

    “什么协议?”

    “好像是和军方的协议吧,是和中州铁军的合作。这群倭人制造的军械,质量很高,再后来,整个中州铁军的盔甲、佩剑、盾牌、战车等,都完全交给了东瀛人……哦,还有咱们吴越两州水师部队的战舰,也和东瀛人有合作。”

    余雄说着,又展开那个文书折子,指着上面的一行东瀛文字说道:“这是东瀛北海道军府的戳子,是东瀛北海道军团的最高统帅府。”

    陈词听完,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吴越两州的水师军团,所用的战舰,是东瀛人建造的?”

    “有一部分是,并且已经有许多战舰在服役了。”

    陈词脸色很不好看。

    开什么玩笑。

    自己国家的军械、战舰,需要向另外一个民族采购?

    陈词一瞬之间想起了晚清时期,那时候国家穷,上下勒紧裤腰带,科技也落后,造不起战舰,只好向欧洲人买。可现在的情况是大凉强盛,经济繁荣,军事也不弱,为何要跟东瀛人合作?

    这不是引狼入室?

    陈词觉得头晕目眩,他有理由怀疑东瀛人的野心,若是再一次爆发海战,他们如此熟悉大凉的军舰,又怎么会输?

    说白了,陈词猜测应该是朝廷上,不……是整个大凉十四州,从未真正看得起东瀛这一个民族,认为这些矮小的倭人,不过是弹丸小国上的蛮夷,不足为虑。

    轻视敌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