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0小山村 » 第三十三章 修房子

第三十三章 修房子

    家里修房子的事情定下来后,许如山这次回来的目标基本上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不过,上午在水库听的那一串消息,让他心里又有了些新的想法。

    原本立志要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正苦于出路难寻之际,好事却自动送上门来了。

    沉迷于反复点钱的许妈把许家父子弄得不胜烦扰,干脆决定起身出去聊一聊。

    不过在这之前,身后还有个跟屁虫先打发走。

    “若兮,我房间的床头上有个背包,里面有好多漂亮衣服漂亮鞋子,你赶紧去拿出来,让妈妈给你试穿一下。”

    “真哒?”

    “真的,骗你是小狗。”

    许若兮“噔噔噔”掉头就往房间跑,等到许如山把大门合上时,还听见“呀”的惊喜声从房间传出来。

    父子俩相视一笑,往房子左边的菜地方向走去。

    许如山家的房子左边挨着一条通往后村的路,路的左边有一块荒地,荒地再过去一点才是另外一户人家。

    当年分家建房子时,许妈很有先见之明的连带那块荒地也让人一起开垦了出来,一直作为菜地在使用。许如山想把房子修大一点,自然要用到菜地的地皮,这会跟许爸一起正是想去实地勘测一番。

    菜地长大概有二十米,宽十米。加上现有房子这边进深也是十米,还有个五米长,加起来面积大约有二百五十个平方。

    房子用个两百,还能剩下五十平,正好弄个院子。

    实地观察后,许如山对这块宅基地甚为满意。都在想,要不干脆直接从后世抄一个别墅图纸过来,一步到位算球。可惜也只是能想想而已,自个手里的钱还是太少,别墅建不起。

    别墅搞不起,不过别墅的格局倒是能借鉴借鉴。即将新修的这栋房子要建成什么样子,许如山不准备听许爸的,要是弄个与各家各户一样格局的,还不如不修呢。

    要么不修,要修就修个好点的,许如山准备修一栋放三十年后都不会过时的新房子。

    “趁我这几天在家,您抓紧时间找人来修呗,下午我先把房子平面图画出来,让他们照着弄。”

    许爸突然想起儿子已经毕业的事情来,急切的问:“对了,被这些事情一折腾差点忘了你都已经中专毕业了,分到哪个工作单位了?”

    “这次运气不错,还搁县里,在下湾区南郊小学。”

    “留城里了啊,还不错,那你户口能随迁过去吗?”

    “还不是很清楚,要去户政咨询一下才知道。”

    进城吃皇粮,是这年代大多数农村家长望子成龙的终极目标。

    他们其实并不完全明白变成城里人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但这不妨碍他们对此有着自认为正确的理解。

    高工资,铁饭碗,旱涝保收,稳定。

    这几个词几乎涵盖了他们对城里人的全部印象。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城里和农村的最大区别其实不是这些表现里的东西。准确点来说,是不仅于此。

    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体现在资源、环境、信息等方面,这些才是核心价值。

    比如说,教育资源。城市和农村天差地别。以后有了孩子,在哪上学,上什么样的学校,这些潜在的东西才最能体现双方差异本质。

    再比如说,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在城里周围相交的人群大多是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遇上贵人,促进自我提升和改变命运的机会,永远要比农村来多。

    而地理环境则预示着走出去看世界的困难程度。现在是90年,可能大多数的农村人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他们甚至很难走出那个困守自己一辈子的那个藩篱。

    城里人则不同。他们可以较为容易的去往全国各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道理。

    信息这一块就更不用说了,城里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接触到各类即时信息。比如新政策、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乃至国际大事。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成败,其实就在于信息差上。

    而在当下的农村,只能接触到一些家长里短无关紧要的信息,为茶余饭后增添些许乐,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生活上的改变。

    所以,这些才是当下城市与农村的本质区别。不过这些对比出来的优劣,再过二十来年将会有所改变。

    高速、高铁组成的庞大交通网络,会把地域上的距离无限缩短,甚至把城乡结合起来不分彼此。而互联网的发展则做到了让信息没有时差,距离将不会再成为影响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最大障碍。

    这段时间,许如山纠结着一个事,自己将去山区支教的消息到底是先隐藏还是直接坦白,一直反复纠结着。

    此刻话赶话到了这里,决定干脆一并告知了事算了。

    “爸,有个事得告诉您,毕业前县里组织了一个山区支教的活动,我报了名。”

    许爸突然就愣住了,沉默一会才急切的问:“不是,都留在县城了,怎么还去山区?放着好好的工作单位不去,你怎么想的?”

    做父母的,自然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个好的前程和未来。

    在工作这种大事上,听到儿子干出了糊涂事,许爸急了。

    “现在能不能改,还可以撤回来不?”

    这个场景给对话,一如前世的当年。许爸急切的表情,说过的话,每一个字,都与当时一模一样。

    许如山有些内疚,没想到重新来过,还是得靠“骗术”过关。

    “爸,您先别急。我的档案和人事关系还是留在县里现有单位处,只不过暂时离开工作一段时间,您可以理解成出差。而且领导都说了,这次活动对我们以后升职评先有好处。”

    听到许如山的如此解释,许爸终于没那么担心了,不过还是加紧追问了一句:“在哪里?要去多久?什么时候能回来?”

    许如山毫不犹豫的回答:“没出省呢,资沅市南陵县下面的一个村子,去一年,日常假期我也能回来。”

    许爸这下彻底放下心来,一年过后也不过才十九岁,年轻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