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0小山村 » 第四十五章 远方

第四十五章 远方

    李红玉掩去失望,像是没有任何异常的对许如山说:“林书学?你也知道他出事了?”

    许如山神色一愣,心里想:我也知道,我知道个锤子。

    视线收回来,好奇的问道:“怎么回事?不是搞破鞋真被抓了吧?”

    李红玉白了他一眼,说:“你这不是知道吗,还问?道貌岸然,你们男人就没一个好东西!”

    许如山满脑子黑线。

    啥?

    又是道貌岸然又是坏东西的,跟他有啥关系?自己不就是好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么?

    没吃你家大米饭,咱也没招惹她,凭什么骂人不是东西。

    女人果然是个麻烦动物,只能影响我变秃而不能变强。

    许如山没好气的回道:“我人在老家哪里来的消息,就是随口一说,怎么回事,说说呗?”

    “具体细节我也不是很清楚,前几天在招待所被堵了,闹得挺大,好多人围观,听说跟咱们学校李副校长有关。”

    李红玉就这点好,生气了骂归骂,但也不会耽误她传八卦。

    许如山听她提到李副校长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心中一动追问了一句:“那林书学现在怎么样了?”

    “有人说,调走了。也有人说,被开除了,具体结果我不知道。从那天后学校就没见过他人,有人去了他家里,东西都搬走了。真没想到,林老师会是这样的人,平时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这种人呀?”

    李红玉略有遗憾的感叹道。

    许如山笑她幼稚,嘲讽着说:“你可拉倒吧,有哪个坏人会把[坏人]两字写在脸上啊,别天真了。就你这样的心智,去了山区最好小心点,别被人卖了还乐呵呵帮着人家数钱。”

    李红玉气的打了他一下,不服气道:“去你的,我才没有你说的这么傻呢。”

    许如山没有再搭理李红玉,因为曾西青和水东来给他送东西过来了。

    他们是随着一群送行的老少家长一起进来的。

    两人抬着一个半人高的帆布包放在许如山跟前。

    从放下的动作,可以看出包的份量很沉。这是回老家前列的一张清单,让他们按照清单买的。

    里面装了很多东西。

    带了许如山日常换洗的衣物,还买了好几套内心、袜子,另外还有两双托陈为民搞来的战地靴。

    几套课外书,以及本子和笔。除此之外还有乒乓球和球拍,篮球和打气筒。

    总之,各种杂七杂八他能想到的东西,能买的都买了。

    还特意准备了一只手电筒和很多节电池。许多带不了的东西,他也早早对水东来他们做了交代,已经提前通过邮局寄往华兴乡了。

    只不过当下的邮寄速度,许如山也不敢保证过去后什么时候能收到。

    因为一会就要集合,领导作学生动员讲话,他们现场分组后,就由老师带队从教委立即出发。

    时间很紧,这些东西也没法放在别的地方,他们干脆就直接送到这来了。

    许如山的双肩包里,也被重新整理,塞得满满当当的。

    这几天在家里穿过的两套夏装,各种糖果面包以及几包方便面。

    最贵重的是那台海鸥相机和一沓现金,整整一万元。

    许如山担心去了那边,村子太偏出行不方便,特意多备了一些。

    上午10点整,县教委一行领导准时露面。

    许如山在领导长达半个小时的官方套话里,昏昏欲睡。

    在一阵掌声中又复清醒。

    随后,按照地域方位行程线路,分组。

    李红玉和许如山在一个小组,既出乎他意料却又在预料之中。

    自隐隐察觉到她心思起,许如山就猜测过,她选择支教的地方该不会是和自己选的一样吧。

    许如山趁着空隙走到她身侧,问道:“你到底要去哪所学校?刚才问你还神神秘秘的不说,这会总能告诉我了吧。”

    李红玉掩嘴一笑,低声对他说:“跟你是同一个地方,不过比你近一点,你是去农村,我在乡里,华兴乡华兴小学。”

    既猜对了也算猜错了。许如山恨铁不成钢,忍不住气急而笑教训她:“好好的教委学区不珍惜,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跑那么做什么,你怎么不干脆和我一起去石银坳村小啊!”

    这种带着朋友关心凌厉语气,李红玉听了不但没生气,反而开心的笑起来,心里嘀咕反驳:“哼,要不是爸爸死活不同意把人家臭骂一顿,说不定我就可以和你一起去同一所学校支教了。不过现在也好,在同一个乡,离得也不远,周末还......。”

    许如山教训完李红玉,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猛烈反击。

    万万没想到,反击没到来不说,他竟看到李红玉露出一脸幸福的模样。

    玛德,见鬼了!

    这人怕不是有神经病。

    被人骂,还笑,莫非有受nue倾向。

    也幸好许如山不会知道她心里想什么,不然估计能气的吐血而亡,就地给大家表演一个什么叫做“出身未捷身先死”。

    要换成许如山是她爸爸,何止骂一顿,直接甩她两个大兜逼,看她还敢不敢不听话。

    十一点,几辆中巴车和面包车开了进来。

    车是教委找的,免费乘坐,可见领导对此事是多么的重视。

    许如山他们这组加上带队老师和司机,一行共七人。五男两女,刚好塞满一辆面包车。

    带队老师与林书学同姓,四十出头,男性。性格随和,自带社交光圈,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林老师”。

    林老师其实不是老师,而是教委学区的一名干事,也算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至于级别,人家不说,许如山也看不透。不过能作为带队负责人被派出去的,那至少能说明,其本身是具备成熟稳重、能力突出、随机应变等特点的。

    所以,跟着这样的人出去,许如山还是比较放心的。

    这时等在角落里的曾西青和水东来,过来把行李帮忙扛上后备箱。

    在林老师的安排下,男生坐后排,女生坐前排,五人一次上了面包车,林老师去了副驾驶位。

    大家隔窗与家人朋友作别。

    “李红玉,你家里人怎么没来送行?”

    “我不让他们来。”

    分别在即,大家情绪都不高。面包车启动前,这是他俩间唯一的对话。

    车厢里沉默了下来。

    “滴滴~”

    汽车带着鸣笛声和巨大的轰响缓缓启动,踏上了漫长的行程去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