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心火长明 » 第1章 风尘山平安村

第1章 风尘山平安村

    关于风尘山名字的由来,也是众说纷纭。有一说法是先帝御驾南巡曾在此歇脚,因感慨旅途劳顿,命此名为风尘。又一说法是此地每年夏秋之交时必定大风呼啸,尘土漫天,因而得名风尘山。山脚下的小村子名为平安,住有百余户人家。村人大多务农而生,山腰处开垦有大片农田。农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便进县城找份体力活补贴家用。几百年间数代人皆是如此,倒也过得平平安安,无事无灾。

    十多年前,平安村来了一落魄武师,随行妻子怀中还抱有几个月大婴孩。武师自称江湖中人,因与人斗争伤及根本,大夫称其也就余下十载光阴,如果好生休养的话也可延命数年。因此,武师便退隐江湖,来到此地,打算在余下的数十载专心教习其子。

    起初,平安村并不待见这武师,毕竟众人都是从祖辈开始代代生活于此,也从没哪个外人迁居。不过这小村落并非全然抗拒外来人来此定居,平安村也非是那一姓之村,祖上也是来自各地的流亡难民,起初说着彼此听不懂的方言,在此聚落而居,如今也倒是在一国版图上有了个名字。

    说起来,那武师似乎也并没唬人。虽说伤了根本,一身实力倒也余下十分之一二。当时正值风尘山上有猛兽出没,武师二话不说,来此首日便打死一头大虫,翌日又猎了两匹首狼。如此一来,平安村人倒也接纳了这武师。自后,武师便在山腰农田处安了家。不仅看护农田,更是能防出山觅食的猛兽。

    再后来,武师又开了教习,在自己院子里教文授武。平安村人对这位武师也是愈发敬重。为人谁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村里人日夜劳作,农闲时也要进城务工,除去吃穿家计,攒下的钱全部留作子女进城求学所用。但即使如此,县城里的教习先生也是大多不愿意收这小村落出身的学子。县城里的孩子入学孰前便能识千字,富裕人家的子女更是早已通读数本经书,而且所付求学钱也不是普通农户能比得上的。更不用言学武,锻打筋骨所需外药,也确实非大户人家所不能担负。不过如果让武馆的教头那么一摸,摸出一副好根骨,也能求个徒弟的身份在武馆练武,今后开销皆由武馆担负。如果是女娃,家里稍有些钱,也是要送出去学文字,女红的。要是能在大户人家谋求个婢女的差事,那也比在村子里当农妇来的好。

    武师姓李,名元纯,据他所说,武林人士起名皆此风格,起初他本不叫这名,也是后来师傅给改的。不过山村里人也不懂得这些,反而觉得还不如自家的狗蛋来的好,好养活。村里人也没多少读过书的,给孩童起名皆是如此。不过大家心里也都门儿清,这般名字,若是进城打拼定会让人看不起。因此进城的孩童,若是被学堂武馆收下,定会让先生另起一名。即便是去哪里帮工,有心的也会找个路边的算命先生,给上几个铜板,起个好听的称谓。

    不过这十几年来,倒是有李武师来给村里孩童取名了。村里的孩童幼时,皆来李武师这习文,要是碰上根骨好的,适合练武,李武师也会教些最基础的打桩,身法。等过了垂髻,家里有些余钱的,就送到县里上学塾。根骨好的,就去武馆当学徒。如这两样皆做不了,便去看大户人家或酒楼这般地方是否在招佣人,帮工。若有,便去试上一试。若不成,那也只能回村子里干祖宗基业了。

    不过,还是如李武师刚来时所说,自己本就余下十几年活头。就在去年,李武师还是支撑不住了。临终前嘱咐到要把自己一把火烧了,村民都颇为不解,李武师却说,这是习武之人的风俗,练武之人气血旺盛,到了他这种境界,肉身更是要十几个年才得以腐败,如若这期间阴邪作祟,保不齐已死之躯化作僵尸出来祸害世间。

    葬礼上,是李夫人亲自点的火,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才得以停息。而后的骨灰被葬在了房后的柳树下。

    李武师虽说是习武之人,但据以前从村中走出去的孩童回村省亲所说,李师傅的学问远超县城的先生,有时幸听得从郡城来的夫子讲习,大多也不比不过李师傅。不过每当村民与李武师闲聊问起出身时,李武师总是笑而不语。后来,平安村也为李武师编排了一套故事:李元纯本是京师大家的旁系子弟出身,颇有习武天赋,习成之后不愿委身家族,便出来闯荡江湖。此后与人结仇,遭到暗算,才流落至此。虽说只是村中流言,不过听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

    李武师之子李长明今年一十有二。自识事辨物起,就与村中孩童一同受教。非授业与村童之时,李武师夫妇也皆把时间放在了李长明身上。虽说李武师流落至此,观其子李长明举止,反而却没学村里山野孩童一样顽皮活泼。颇有大家子弟的风范。但其实不仅李长明,李武师在的这些年,村里去县城的孩童也少了些乡野之气。比起周遭其他村落出来的少年,县城里的商贾酒楼与大户人家也都爱招平安村出来的。

    今日恰是李武师忌日。木屋中李夫人在教孩童识字。李武师去世后,便是李夫人教孩童识字。李武师刚来之时便同村里人说了,自己虽归隐,但先前在江湖上也算有些旧交,若到了李长明该外出闯荡的年纪,便会离去投奔旧友。虽说如今只剩下李夫人一人,但今日过了李武师忌日后,李夫人便要带着李长明离去了。

    村民们虽说不情愿,但也知道窝在这山村里实在没什么出路,自己家的孩子况且都想拼了命的往县城里送,李长明也实在不该在这里一辈子。只可惜以后的孩童,却无人启蒙了。先前平安村中一直盼着谁家的孩子能在外面混出个样子,到时便能请个教书先生回来,只可惜,到现在混的最好的,也只不过在县城有钱人家谋个大管家。

    院子外,李长明与三人坐在台阶上休息。除他之外,两男一女。皆与李长明年纪相仿,一直在李武师这习武。

    此间正值初春,众人皆着缝缝补补的青灰朴素单衣,李长明坐正中,坐其左手边的少年名为陈远游,四年前便一直在这学习。坐其右手边的兄妹二人,三年前开始在这习武。先前唤作王铁牛与王翠花,因兄妹二人身法上颇有天赋,李武师而后为其另起名为王追风与王轻燕。

    李长明手中翻看着一绘本,身旁三人也探头一同瞧着。此书名为《山水志》,是李长明前月托在武馆当学徒的赵家老二从县城书铺买的。此书是京师大学堂的大学士经三十余年游历本洲山河而作,并且其中绘图也是亲笔作画。放在哪个书铺也是价格不菲。其价格一两银子也够平民一户生活一个月之久了。

    “李师兄,这世上真的有仙人吗?”左手边的陈远游问道。

    这一页说的是刘学士游历本国东南的淮南郡丰年县郊外时所见仙湖。据丰年县县志所记,此湖是五百年前,两位仙人在此斗法,斗出了一方圆二十里的巨坑,后来便成了这湖,县人皆称此湖为仙湖。

    “想必是有的”李长明翻了一页。

    “一定是有的!上个月我家隔壁二花回来说,她服侍的二公子去郡城比武,被仙家高人看上了,说要收为徒弟,带回仙山哩。”王轻燕兀地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学飞行状,“听说仙人都是可以上天入地,腾云架雾,无所不能。二花还说,她那二公子对她说,等学成归来探亲时,就带她回仙山一同生活。”

    “好羡慕二花哦。”说完,王轻燕又一屁股坐回原地。

    王追风也操着一口本地方言说“没想到还真的有神仙。俺以为练武之人就已经够厉害的了,李师傅是俺见过最厉害的人,俺七岁的时候还吃过李师傅打的虎肉哩。”

    “好了,好了,有没有仙人,等明日我们出了村子,闯荡个几年就知道了。现在休息也够了,今天的七步拳桩还有三百套没打完呢。”李长明起身。三人也跟着起身。

    小院子里散落着几个木人桩,也不知用的是什么木,这么多年在院子里风吹日晒,也没有腐烂,反而被踢打得更光润。

    七步拳桩锤炼下盘,是江湖上给孩童打底用的基本拳桩之一。七步为一套,能连续不断走上六百套便是大成。陈远游与王追风二人现皆可走上五百又五十步,王轻燕稍逊一筹,只得五百步上下。李长明从六岁开始便一直同村里的孩童一齐习武,李武师教孩子们什么,李长明便一同跟着练什么,如今可走八百套不停。

    只不过初春之雨,来得也快,众人刚走了二十套,风打山另一边吹来了几朵乌云,这便开始下起来了。

    “呀!嘻嘻,下雨了,该回家喽!”王轻燕停下桩步,摸了摸头顶。

    大家也都停了下来。不过李长明当下一套七步才走至第三步,便边走边说:“既然这样,那今天便到这里吧。回去都各自打点一番,明天一大早就要出发了。”

    “那,大师兄明天见。”王家兄妹轻快地应了声,便顶着雨出了院门,消失在视线中。

    李长明一套打完,原地调气,“远游不回去,还要进去听一听吗?”

    “嗯”陈远游颔首。

    “那走吧,进屋。”

    二人轻步走入木屋厅堂,蹲坐于最后。李长明不知从哪抄来两方布巾,一方递给了陈远游。二人擦拭着头顶雨水,听着李夫人向孩童讲书。说的是越国官话,讲的是《育德经》。

    “先王问夫子:何为德。夫子答曰:路不拾遗为德,尊长爱幼为德。持家敬业为德,胸怀天下为德……”

    孩童们也有模学样,“先王问夫子……”

    《育德经》是越国夫子庙编纂的经书,笔调简单,流传甚广,各学堂私塾皆用于稚童启蒙。不过李长明与陈远游倒是听了不知几遍。

    夕阳渐斜,炊烟升起。孩童也各自回家吃饭去了。李夫人将书放入角落的棚架。转身向二人问:“今天走桩可累?”

    “师娘,我……”陈远游低着头,没有接过李夫人的话语。看上去似乎想说别的,但却有些支支吾吾,胸中似有些起伏不定。

    “远游,明日来或不来,还须自己下决定啊。不过,我想你父亲还是想使你随我们一同走的。”

    “明白了,师娘,我再回去想想。”陈远游抬头看了一眼李夫人。李夫人的眼神很柔和,陈远游顿时觉得没有那么难过了。“师娘,我这就回去了。”

    李夫人揉了揉陈远游乱草般的脑袋,“明儿,你送一送远游。”

    “好。”李长明应了声。

    王家兄妹与陈远游,一直跟着李武师学武,几人家里本打算送其去县里武馆当学徒。不过李武师却说,县里那些小武馆会埋没这几人,倒不如先跟着他练上几年,自己以前闯荡江湖时,也有些许结交,等李长明之后外出拜大派山门时,也一同前去拜山门。届时,看几人喜好何式武功,剑庄、拳宗,皆可去得。

    当然,十余年来,李长明也对不少根骨上好的孩童家里说过这话,但毕竟要等李长明长大后一起。外人看来,这话中是真是假不好分辨,就算是真,过往至交,十多年后还卖不卖得出去这个面子也是说不准。最后留下来的,也就王家兄妹与陈远游三人罢了。

    王家,王家双亲正在给兄妹二人打点行李。兄妹二人还在饭桌上扒饭。

    王父不知从哪翻出两小匣子,“柱啊,明天你们就走了,你爹我也没啥好东西给你们,这两根老人参俺放了好多年了,明天走的时候拿着,一根给你们师娘,算是咱家的谢礼。一根留着你们以后练武补身子还用得上。”

    “爹,你从哪搞得这两根人参,有这玩意你不早卖了换酒喝了。”

    “这玩意是还没有你的时候俺从山上挖的,一直想卖来着,但找不到门路怕被骗。后来这不你们跟着李师傅练武去了,就想着不卖了,留着给你们也用的上。拿着让你娘放到这包裹最下面,可别让人看了去了。”

    “晓得了,爹”王追风继续吃饭。

    “大柱,出门多照顾着点你妹”王母在叠二人衣物。

    “就俺哥那笨样,俺不照顾他就不错了。”王轻燕一旁插嘴道。

    “出门好好练功。”

    “晓得了,爹”

    “练好了,出人头地,说不定还能弄个大将军当当。”

    “晓得了。”

    “最次也得在县里武馆当个大师傅吧。”

    “晓得了,晓得了。”

    ……

    陈家,陈远游推开房门,便见陈父在地上爬着,锅碗散落一地。三个月前,陈父在县里筑场帮工,没成想突遭变故,落得双足残疾。

    “爹!”陈远游紧忙扶起,搀到床上。

    “远游,我,就想自己烧个菜。”

    “不碍事,不碍事,我来就行。”陈远游转身收拾散落地上的锅碗。身后是陈父的叹息。

    “远游,你娘死的早,我又没啥能耐,没让你过上好日子,好不容易碰上李师傅,我又拖累了你。”

    “不碍事,不碍事的,左右师娘师兄他们走了后也无人教习,我便学李师傅在这里教小孩儿识字。”陈远游生起火,倒米,添水。

    陈父支起身子,靠坐在床上,“明日你同你师娘一起走吧,不用管我,那边也赔了不少钱,村里邻里帮个忙,我还饿不死。”

    “不碍事,不碍事的……”陈远游搅动着锅里的粥,没有回头,几滴泪水顺着锅沿滑了进去。

    身后又是陈父的叹息。

    李家小院,李长明在屋后柳树下挖出了一坛子,坛中并不是李武师骨灰,李武师骨灰早已被李夫人倒入山下的河水,随波而去了。揭开封口,坛里装有两物,一青玉石手环,一乳白青纹玉简。这是仙家之物。

    早年李武师还在江湖闯荡时,曾阴差阳错救过一位落难仙人。仙人予李武师一枚玉简,一串手环。言其后辈若有可修炼之人,可于十六岁之前持玉简拜访玉龙剑庄,许其一桩仙缘。

    李武师是习武之人,习武之人皆知,仙家上古初有修炼之法时,其法门本就脱胎于练武之法,外功修得罡气,内功修出真气,便可修习仙法。

    早些时候李武师也把这其中故事说给李长明来听了。李长明十岁之时就已练出内功真气。如今,这仙缘便落到李长明头上。否则莫不是要再等李长明的子孙是否有缘了。

    李夫人身着青素长裙,端坐在矮凳之上。

    李长明取出手环与玉简。交予李夫人。

    李夫人接过二物,收起玉简,亲自将手环系于李长明左手手腕。

    “娘亲。”李长明看着李夫人略显疲惫的神色。

    “明儿,娘亲也该走了,等拜入仙门后,要好好照顾自己。”

    “娘亲,听说修成仙人之后,便可以去到阴曹地府,那时是不是就可以再见到母亲与父亲了。”

    “傻孩子,莫要论你可否修练到那种地步,就算可以,到那时娘亲与你父亲早已投胎转世。等你再找到娘亲,怕不是要娘亲叫你一声仙人老祖了。”

    ……

    与村中外人不同,李家双亲还是与自家孩儿说过自身来历。其实村中流言倒也猜个八九不离十。二人皆出身京师练武世家,世家本就子女众多,除嫡系外,旁系人氏独立门户,出来闯荡江湖的人比比皆是。而江湖也不是那么好闯的。夫妻二人早年与仇敌争斗,虽说手刃仇敌,但也却是两败俱伤。可习武根基受损,再加上无法治愈的暗伤。这才归隐于此。

    而关于自身命数,打小夫妇二人也说与李长明听了。再加上夫妇二人从小便亲自挑选书目,亲自教李长明读书识理。史经与山水之志,道法与自然之书。杂文与妖怪之谈,天文与经纬之辩,均有涉猎。闲暇之时,李长明也不用像山村孩童一样,需得帮家中务农。便喜好读些江湖小说,神仙演义。因此李长明从小便知道这死去是个什么东西。

    夫妇二人也时常与自家孩儿说:“今后的路还需你自己来走,父母二人最多也就再陪你几年了”、“等明儿你修炼有成,就不用像爹娘这般受寿命所困。”诸如此的话。李武师葬礼之上,李长明没有悲表于面,只是暗暗下决心,若是今后修炼有成,定要去阴曹地府走上一遭。

    再说回仙家,世人皆知这世上确是有仙人的。只不过,仙家之人有仙家所居之地,凡人国度极少见到而已。要问如何求得仙缘,听说练武之人可有此良机。因此世人若自家子女有习武天赋,再加上负担的起的话,皆会送自家子女去习武。只不过能求得仙缘的,那是少之又少罢了。

    半夜时分,陈家小院。陈父坐在门前矮凳上,身前站着的是李夫人。

    “哎!李夫人可有办法劝劝远游。你说我这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到这时候出事。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远游怕不是要一辈子窝在这小山村中了。”

    “远游是个好孩子,其中事情我早已与远游说明,但是去是留还是要远游自己做决定。”

    “李夫人,这有些事情怕是没有明说吧。”陈父在怀中摸索着,掏出一被麻布包裹着的长条状物什。打开后,其中是一暗赤色小木匣。陈父将其递于李夫人。

    李夫人伸手接过木匣,问到:“仙家之物?”

    陈父没有回答,反而说到:“我陈家是从我八世祖一辈流落到这平安村的。祖上也曾是豪门望族。这小匣子从祖上传到现在,无一人能打开。虽然不知是何物,但怕是如李夫人所说,是仙家之物不假了。”

    “那你这是?”

    “李夫人,我是知道的,练武之人,十六岁之前,外功修出罡气,内功修出真气,便有机会求得仙缘。我想李夫人此行不是去拜武林门派,而是去拜仙家门派吧。”

    “陈远游,陈远游。”李夫人笑了笑,摆弄着手中的小匣子。“虽然陈兄是土生土长的山村之人,但第一次听到这孩子的名字,就知道陈兄还是有些不同的,八世祖那便是二百年前,恰是三家分越之时。”

    “我现在只是个山村野夫罢了。”陈父苦笑一声:“祖上的事情我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不过当下远游这孩子有机会便让他去试试好了。倒不是指望他光复门楣,只要不枉来这世上一遭,便足够了。”

    “此物留着给远游吧。”李夫人把小匣子还给陈父,说到:“不必担心,今晚我来找你便是为了此事。就算明日一早远游不愿离开,我会与他说‘拜入仙门便可以治好你父亲的双腿’之类的话,大抵远游就会与我一同走了。”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啊!”陈父松了口气,转而又有些期许:“李夫人,你说我这双腿真的能医好吗?”

    “若是远游拜入了仙门想必是没问题的。之前不予远游他们明说,一是怕他们好高骛远,二是怕他们孩子心性到处在村里乱说,惹得麻烦。如今我们明日便要离开,告诉他们也无所谓,不过陈兄往后还要一直生活于此,希望陈兄守得住口风。”

    “其中利害我还是晓得的,自不会到处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