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宋,匡扶汉室 » 第四十九章 车裂 火刑(求追读)

第四十九章 车裂 火刑(求追读)

    刘备一听,不禁莞尔一笑,说道:“朕知道你怎么想,但是此事还需要你,帮忙盯着点御史台,免得他们出来逼逼赖赖。”

    杨沂中一听,口中发苦,心里嘀咕着:“皇城司您老人家不能用?何必追着我霍霍。老是让我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

    不管心中如何想,毕竟官家发话了,也是对自己的信任不是?

    口中称是,离开了殿中。

    次日清晨,刘备在崇政殿开启了早朝。

    众臣进殿,分列两班。

    刘备在案几后,扫视着群臣,开口说道:“今日,朕只想询问两件事,一是对待朝中细作,该如何处置。二是武举之事,可有流程进展?”

    各位大臣一听,不少人活跃起了小心思。

    陈亮出班,对着官家行了一礼,说道:“臣以为,对待细作,应当从严从重,毕竟泄露国家机密于敌国,便是对我朝的打击。臣建议,发现细作,发现传递我朝情报之人,无论是否身居高位,还是街头小贩,皆以谋逆论处,凌迟牵连九族也不为过!”

    话音未落,便听的有一人出班说道:“陈大人此言差矣,刑罚过于严苛,以老夫之见,夷三族即可,牵连九族未免也太过了。”

    陈亮一看,从未见过此人。

    对着官家拱拱手,退回班中。

    刘备在座位上,笑呵呵的说道:“王大人请继续说,还有何见解?”

    这位王大人咽了一口唾沫,继续说道:“应该再加上一条,泄露机密者,凌迟处死,牵连三族,此等人犯,不在大赦天下之列。子孙三代,不可参与科举,不得经商,赋税翻倍。。。”

    刘备听得津津有味,不忍打断。

    听完,说道:“王卿家所言,可不比陈卿差到哪里去啊。”

    挥了挥手,让这位王大人退回班中。

    “官家,臣以为,此法不仅要针对泄露机密者,更可以用来针对谋逆之人!”

    韩世忠也不出来,就在队伍中大声的说道。

    震得刘备耳朵嗡嗡作响。

    “韩太傅,注意礼仪!”

    朝中随行太监对着韩世忠厉声喝道。

    刘备摆摆手,说道:“此事无碍,韩太傅也是一片好心,诸位可还有建议?”

    群臣默然不语。

    刘备说道:“那就将此法写入律令,后世子孙不得更改一字!现在说说第二件事,武举开科之事。辛弃疾,陈亮,准备进度如何?”

    辛弃疾和陈亮一同出班,对着官家躬身行礼。

    辛弃疾率先开口,沉声说道:“武举一事,臣已经选好场地,就在演武场举行,现在演武场之中,武举开科所需物资已经准备完毕,就等待官家开口,武举随时可举行。”

    陈亮向前一步,继续说道:“武举分两场,一场为骑射,比斗。一场为排兵布阵。骑射比斗可在演武场进行,唯独这排兵布阵考校谋略之事,则是需要考生在纸上作答。”

    刘备想了一下,说道:“那名次如何排列?若是一员考生,骑射比斗拿了头名,纸上作答未尽人意,该如何?”

    陈亮脑子一转,说道:“若是如此,则交于考官综合考量,选出人选,交于官家定夺!”

    刘备点点头,说道:“那便开起武举之事,考官由岳飞,杨沂中,辛弃疾担任,岳飞为主考官,杨沂中、辛弃疾为副考官,御史台中,辛次膺作为监考官,力保武举开科一事,做到公开公正,以防有人舞弊!”

    被刘备点到名字的几人,一同出班。

    岳飞对官家说道:“武举开科,可有状元之名?可否参加琼林宴?”

    刘备看着岳飞,说道:“可,琼林宴,朕亲自前往,好好的看看我大宋未来的武将良臣。”

    岳飞点点头,沉声说道:“若是如此,臣有信心将武举之事办的漂漂亮亮,好为北伐选出合适的人才。只是开科时间,定于何时?”

    刘备想了想,说道:“全国各地,参与武举之人,大概已经来到了临安城吧?那就定于三日之后,三日后,武举开科!”

    几人口中称是。

    刘备见这两件事已经解决,内心中也有了计较。

    说道:“各位爱卿,今日一同与我看看季九的下场,且随我一同前去演武场!”

    众人不解,不知道管家今日又是什么情况。

    乌泱泱一群人跟着官家一同到了演武场之中。

    只见演武场中垒起一座高台,高台上赫然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捆绑着一人,看不清面目。

    刘备指着高台说道:“此人便是季九,身在枢密院,却联通金人,与金人交换情报,不,也不是交换情报,而是单纯的将我朝的情报送往金国。除此之外,甚至买凶暗杀我朝重臣!”

    刘备越说越激动,在他心中,叛徒是不可能被原谅的。

    若不是吕蒙白衣渡江,若不是吴国背盟,自己的二弟又岂能败走麦城,与自己天人永隔?

    挥了挥手,散去了心中的回忆。

    阿荣见官家挥手,误以为是要将连儿粘得力带上来。

    一把拉着铁链,将连儿粘得力拖入场中,说道:“官家,金国的探子已经带到,官家如何处置?”

    刘备愕然,心说还没到这个货出来的时间呢,你将他拉出来干什么?

    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反驳,轻声说道:“车裂罢。”

    话语虽然轻,但是也足以让金国探子听清楚了。

    “江南国主,你敢车裂我?我的下场,便是你日后的结局!”

    金国探子大声疾呼,这可倒好,在场之人都听到了要对此人实行车裂之刑。

    群臣拍手称快,倒是朝中慷慨激昂,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述如何处理叛逆之人的王大人,在队伍中几欲先走。

    因为他认出来,眼前的这位连儿粘得力正是自己在临安城的接头人。

    此时,禁军甲士已经将金国探子拉入车阵之中,将金国探子的头颅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随即套上马匹,朝着五个不同的方向驱赶马匹。

    金国探子刚开始还能发出阵阵哀嚎,不一会,只留下躯干。

    不少大臣见状,不由得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不忍心去看金国探子的惨状。

    刘备看着众人的反应,对着禁军甲士挥挥手,指了指王大人,说道:“将这个人也给朕抓起来。”

    禁军甲士一拥而上,将王大人抓到刘备面前。

    刘备看着他,说道:“王大人,我是该叫你王大人,还是该叫你连儿甲得烈呢?”

    刘备不等他回答,抄起身边禁军的一把佩刀,轻轻划开这位王大人的面皮。

    面皮被划开,但是并没有血液流出。

    “人皮面具,你以为你在葛恩府上将真正的王大人杀了的场景,没人看见吗?若不是搜查之中有个男孩活了下来,朕还真不知道,你们金人竟然有此手段!”

    说着,挥手,将此人也一并车裂了。

    高台上,季九将官家所作所为看的清清楚楚,一阵骚气顿时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刘备揉了揉鼻子,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看着大臣,又看看高台上的季九。

    说道:“点火!”

    禁军甲士纷纷将干柴稻草等物填充在高台下方,又浇上火油。

    刘备自己拿着火把,扔在了高台下方。

    一阵大火蔓延而来,在季九的哀嚎声中吞噬了季九的生命。

    刘备看着各位大臣,说道:“这,就是下场,诸位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