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宋,匡扶汉室 » 第五十一章 这种人,也配参加武举?(求追读)

第五十一章 这种人,也配参加武举?(求追读)

    夜色渐浓,宫灯摇曳。

    在皇后的寝宫之中,刘备独自与吴氏对话,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

    “朕心中有一事,颇感烦扰。”

    吴氏微微侧头,看向刘备,她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关切与温柔。

    作为皇后,她深知官家的忧虑和抱负,也愿意成为他的倾听者。

    “陛下可是为了武举之事?”吴氏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给人带来安慰。

    刘备点了点头,眉宇间透露出几分凝重。他说道:“正是。朕欲从武举中挑选英才,以充实朝廷武将之职,然而此事关乎国家安危,朕需慎重斟酌。只是,朕总觉得有点不放心,眼皮跳得厉害。”

    吴氏闻言,轻轻一笑,说道:“陛下何必过于忧虑?自古英雄出少年,武举之中必有潜龙在渊。陛下只需以公心选拔,不拘一格,定能选出适合的人才。”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她的话让自己心中豁然开朗。他点了点头,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当以公心选拔,不拘一格,为大宋选拔出真正的英才。”

    此刻,杨沂中府中。

    窗外夜色朦胧,屋内灯火通明。

    辛弃疾与陈亮二人坐在书房中,

    “陈兄,关于武举之事,我思之再三。”

    辛弃疾沉声说道,“我认为,武举选拔之人,当以武艺为先。毕竟,武将的首要职责便是领兵作战,没有过人的武艺,何谈保家卫国?”

    陈亮闻言,眉头微皱,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辛兄,你的观点我理解,但我认为,武举选拔更应该注重谋略。

    将领不仅要有过人的武艺,更要有出众的智谋。毕竟,领兵作战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两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书房内的气氛渐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电光从二人眼中迸发出来,直射着彼此。

    在一旁的杨沂中,听得有些昏昏欲睡。

    他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忍不住插嘴道:“两位兄台,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不过,咱们能不能先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让我先睡个觉?明天还要早起练兵呢!”

    他环视了一圈,看着两人,开口说道:“关于武艺和谋略的争论,其实各有各的道理。武艺是武将之基,没有过人的武艺,何以在战场上立足?但谋略同样重要,没有智谋的将领,只会是匹夫之勇。”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然而,如何分辨这两者的重要性,确实不是你我三人争论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官家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我们争论到天亮,也未必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陈亮和辛弃疾面面相觑。

    一时之间不知说些什么。

    辛弃疾在一旁开口说道:“我承认你说的不错,但是在哪里去找文武双全之人呢?”

    杨沂中看着辛弃疾,心中想着:“这个人,又开始了,明明自己就是文武双全之人,却来此地口出狂言,认为自己是百年难出的英才?”

    脸色一冷,说道:“辛幼安,你这是何意?莫非武举还选不出来几个文武双全之人?不奢求在武举选拔之中,能挑选出来几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北疆的神人,但是选拔几个懂谋略,会武艺的人,应该不难吧?”

    辛弃疾被杨沂中的话语惊出一身冷汗,低声说道:“杨殿前,勿怪,是我说错话了,该罚。”

    实际上,辛弃疾自己也不知道,自从被姜维英灵附体之后,自己也无意之间也变得有些自大。

    认为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有种逢人便问可认历城辛幼安的感觉。

    杨沂中强忍着困意,说道:“天色已晚,你们二位就在我这里歇息吧,明日再筹备武举之事。”

    二人口中称是,自是休息不提。

    次日,清晨。

    杨沂中府上的大门被宫中来的太监给叫开了。

    杨沂中倍感疑惑,心说今日正是休沐之日,太监来寻自己作甚?

    走入院中,发现太监正在等候,脸上的焦急之色难以掩饰。

    “杨大人,辛弃疾和陈亮可在你的府上?若是在,请将他们二人一并叫来,官家有急事相召。”

    杨沂中一听,那还了得?

    匆匆返回屋内,将辛弃疾和陈亮二人唤醒。

    一同走出屋外,跟着太监进宫而去。

    崇政殿中,刘备看着奏折眼神冰冷,心中也是烦躁不安。

    心说办事的太监怎么如此磨蹭,都快一炷香的时间了,让他去叫个人还没回来。

    正想再派一人前去督促,这时候,先前外出的太监已经进宫复命。

    刘备看了他一眼,说道:“让他们三人进来吧。”

    三人进入殿内,对着官家行礼。

    刘备此时正是火气上升之时,冷冷的说了句:“免礼,朕且问你们几句话。”

    “昨夜你们争论的事情,无非是武举之事,武艺为先还是谋略为先,在朕看来,这都不重要,毕竟谋略也好,武艺也罢,都是可以后天培养,唯独一点是培养不了的,那就是人的品质和品行。”

    此话一出,三人皆惊。

    毕竟官家所言昨晚之事,自然有皇城司的人向官家做了报告,官家知晓并不奇怪,只是奇怪的是,为何突然转向人的品质上来了?

    杨沂中开口说道:“官家,这是何意?”

    刘备让随行太监将昨夜皇城司的报告交给三人观看。

    只见纸上清楚记载着,昨日在临安城中预备参与武举的学子中,居然被揪出来几个来自于金国和西夏的探子。

    “这几人,身份倒是我大宋之人,生于斯,长于斯。但是,这几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甘心沦为敌国走狗,你们看看吧,有的出入于赌场,沾染了金人的高利贷,有的流连于青楼,被西夏的歌姬迷惑。如此种种,朕如何放心让这种人参与武举?若是这种人夺魁,那才是我大宋的灾难!”

    刘备的声音传入三人耳中。

    三人不一会儿将纸上所记载的内容看了个七七八八,与官家所言一致。

    辛弃疾看着,忍不住青筋暴露。

    大声说道:“官家,臣提议,重新审查武举考生资格,若是流连于赌场青楼之间,臣建议,剥夺考生资格,永不录用。”

    陈亮口中喃喃说着:“简直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刘备听着辛弃疾的话,点点头,说道:“那么此事就交给你去办,朕会让皇城司配合你。”

    “杨沂中留下,朕还有其他的事情和你说。辛弃疾,陈亮,你们且先退下吧。”

    二人离去,殿中只留杨沂中和官家。

    “沂中啊,有件事,非得你去处理一下了。”

    刘备在座位上淡淡的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