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神 » 第三十五章 清虚真人

第三十五章 清虚真人

    《墉城集仙录》:夫人者,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罗,字勃遂,事玄都太真王,有子为三天太上府都官司直,主总纠天曹之违比,地上之卿佐。年少好委官游逸,虚废事任,有司奏劾以不亲局察,降主东岳,退真王之编,司鬼神之师,五百年一代其职。夫人因来视之,励其使修守政事,以补其过。道过临淄,值县小吏和君贤为前冤所伤,当时殆死。夫人见骨相有异而愍之,问其何伤,乃尔君贤以实对。

    众人到了北极宫,紫薇夫人说道:“北极宫,又叫无量祖师殿,建在正院北台阶上,由后山根蹑云桥登153级石磴,进入龙门道院即至。为道院最大的5间大殿堂,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气魄宏伟。殿中有北极玄穹真武无量祖师金身坐像,两边陪祀四大天王站像,威武庄严。桌上供有清代铁铸昊天玉皇大帝坐像,高1米,重约25公斤,头戴王冠,身着蟒袍玉带,面形丰满,另有檀木雕刻的无量祖师坐像,高约1米,雕刻精细。此殿为道场主殿,殿内幢、幡、宝盖、经籍、钟鼓、道家法器俱全,斋醮诵经均于此处举行。木架上悬有云板形片石一块,重约15公斤,用物撞击,声如钟磬,远处可闻。殿台下深处,有作为龙门洞山名的黝深石洞,传说丘处机初到时曾在此居住过,今留有清康熙时刻有龙纹图案并‘秀水’二字的石板标志。”

    伏羲抬手敲了几下,说道:“并没有啊。”

    众人从七真楼后悬崖援木梯铁链登高约4米到达丘祖洞,洞高约1.5米,深约3米,面积约6平方米。

    紫薇夫人说道:“这里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修道之处。这块石头是丘处机的遗物磨性石,直径约50厘米,是当年丘祖磨性练功之石。传说丘祖在此洞修道时,磨炼心志,每天将此石掀滚下去,再抱上来,年深月久,竟将不规则的石块磨成圆形。后传说此石具有灵气,游人若抱此石,可以增加气力,沾触福气,百事如意。这是丘处机座像。看看这‘长春洞’三字。游人和全真派弟子到此,必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感,必发崇古之幽情,虔诚朝拜。”

    伏羲看着那三个字说道:“还是没有啊。”

    紫薇夫人说道:“你又不是全真派弟子。”

    众人到了龙门洞道院。

    紫薇夫人说道:“

    龙门洞道院里祀奉太上老君的太清殿内,有清道光十三年根据《老子化胡经》所绘的《太上一气化三清》道教故事壁画81幅。壁画全部工笔彩绘,线条飘逸生动、细腻柔美,人物形神兼备,情态各异,线条勾勒清晰生动,色调朴雅,为道教庙观中罕见的艺术珍品,是民间艺术工匠的杰出之作,颇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伏羲看着那些壁画说道:“有了。”

    紫薇夫人翻了个白眼:“你也就只能看图识话了。”

    “你懂什么?我这是有艺术细胞。”

    众人由太清殿的50米栈道向前,这些栈道全在峭壁凿孔,打入铁桩,用木板架桥,游人攀铁索倚壁而登,感觉毛骨悚然。

    到了混元阁,紫薇夫人说道:“混元顶,又名混元阁,此处是龙门洞最高处,海拔1800米,距道院地面约130米。凡来龙门洞者都以有勇气到此一游为乐。混元老祖龛洞全用斗拱临空架设,凿壁衬托,相当险峻,可谓神工鬼斧。阁内供奉着混元老祖。垂悬凌空,过栈道,攀铁索,蹬云梯,入此阁,登临此顶,凭栏远眺,茫茫林海,尽收眼帘,四顾旷杳,白云在握,宛如置身云天,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

    伏羲看着高峰悬崖,大喊道:“有了有了。”

    紫薇夫人说道:“神经病。混元阁东侧陡壁上有摩崖刻石,竖写着‘定日月娄景先生洞’8字,刚劲有力,其左横刻‘福洞天记,太子千秋’,字迹较小,原字迹被苔藓封闭,经风雨剥蚀显露。混元阁西侧峭壁刻有‘全真岩’3字。这3处均为峰顶凹入部分的悬崖峭壁,距地面约40米,距峰顶约30米,不论从上从下,于左于右,都无从攀援。镌刻此字,在过去条件下,很难想象。传为西汉方士娄景所留。崖下旧有娄景洞及炼丹炉遗迹,今圮毁难考。”

    女娲看着那几个字说道:“也许当时真的有仙人在此刻字。”

    伏羲看着紫薇夫人问道:“不会是你刻的吧?”

    “不是,我哪有那闲心。”

    “我刻的。”众人只听得是一个男声,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男子对着众人拜道:“清灵真人裴玄仁拜见各位仙友仙师。”

    紫薇夫人说道:“这是我徒弟。”

    伏羲看着裴玄仁玩味的说道:“不知道会不会又是一个好徒弟?”

    裴玄仁不知道伏羲何出此言。

    众人继续向前,

    元代白玉碑:俗称连山碑,碑身为汉白玉,竖立于四公祠前卷殿内。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清明节立石,为龙门洞最早的修建记事碑。碑首方形,刻有龙戏珠花纹,中有篆书“玉宸宫记”4字,碑文多残损。

    丘祖青天歌碑:碑原镶嵌于北山腰石崖上,清雍正三年(1725)所刻,欧体楷书,极工整。全文阐述了道家如何修持、驱魔,达到澄清雾障、明心显性的思想境界等内容。

    龙门洞仙迹:为展现龙门洞全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有木刻制龙门洞平面图,长115.5厘米,厚3厘米,图中有12行简介小字,概述了龙门洞的变革过程与现状,现存县图博馆。

    景福山大钟:钟,原置景福山混元顶峰上的三清殿南侧(此殿今尚未修复),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开山道士田守存等38人铸造。钟高1.4米,肩高1.15米,肩外径0.81米,钟口外径1.2米。钟顶为虎头(蒲牢)纹式,互靠成纽结状。钟肩端铸有4个圆形小孔。钟身分为4部分,肩部有“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篆体大字;腹上部有两道龙纹图案,中间为铸者姓名;腹下部铸有喜鹊闹梅、孔雀戏牡丹、双凤朝阳、天马行空、鱼龙变化、松竹梅鹿、云龙戏珠等纹饰;最下部为八卦爻文,图文清晰。

    北极宫楹联:大殿柱上的一副对牌楹联为清朝同治年间的著名书画金石文字学家、陇州同知云南人方玉润手书,墨迹刚劲潇洒、清丽俊逸。

    九级空心铁塔:系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六月,在旧香火炉原迹上建成,全高2.60米,顶层高0.8米,小于塔身,出檐,中层高1.15米,直径0.88米。底座高0.65米,塔身周围有6个缠龙小柱,每棱铸一蹲狮,高约0.8米,空档上孔上分别铸有篆书“天精”、“地闿”、“山寿”、“水炀”、“民富”、“物阜”字样。足部各铸大兽头,中部凹入,间隔空档铸卧象、卧狮各一。造型精巧美观,上镌的兽纹古雅遒劲,属珍贵文物。

    大理石花纹摇钱树:大殿山墙头镶嵌的一块半米见方大理石花纹摇钱树,花纹清晰秀气,一棵婆娑多姿的老树枝头金钱累累,恰似硕果垂枝。奇妙可爱之态悠然可掬,久久观赏,不禁令人哑然失笑,堪称世间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