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知青中的手艺人 » 第1章 二流子知青

第1章 二流子知青

    “如果你穿越了,从知青时代崛起,绝对是人生最明智的选择——周卫国语录。”

    周卫国低着头,怔怔地注视着洗脸盆中陌生而又熟悉的脸庞。

    那是一张属于十八岁年轻人的脸,青春,活力,又带着痞子气。

    面前的洗脸盆,盆底是大红鲤鱼,并且印着红双喜字儿,搪瓷做的。

    盆底的瓷掉了一块,用铝合金补上去的,似乎打上了着这个这属于这个火热年代的岁月的烙印。

    脸盆不远处,是一个褐色的铁锈压水井,不同于自来水管,而是那种在农村都已经绝迹了的手工压水井。

    压水井是一种把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铸铁造的,底部是一个水泥式的垒块,井头式出水口。用手按压手柄,深处的水就被压出来。

    大红双喜洗脸盆,压水井,这是专属于七八十年代的印记。

    现在是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时代。

    周卫国茫然的打量着四周,这是一个带篱笆的院子,不远处还停着一个人工架子车,简直不可置信自己竟然穿越到了七十年代,成为了十八岁的上山下乡的知青。

    土胚的墙体,残缺的土砖,破旧的凳子,还有篱笆外面一群穿着破烂的知青,都让周卫国觉得那么不真实,内心两股记忆在交织着,差点没有让他神经错乱。

    再看看脸盆里那张脸,一切都像做梦一样。

    那张脸,白皙,细腻,又棱角分明,五官立体,俨然就是一个青春少年。

    这颜值放到后世,直接可以吊打一众小鲜肉,能让富婆三天三夜下不来床。

    已经四十岁的周卫国,重新成为二十岁的青年,心里感慨万千。

    “冬青。这刀连萝卜都切不动了,这么多知青都不会磨刀。这该怎么办?”

    “磨刀这种技术活,我一个知青怎么会?”

    “唉,谁说不是呢?刀不能切菜,怎么做饭?”

    “要不,问问老乡谁会磨刀?”

    “问过了,老乡们说,磨刀的都是走街串村,还不一定啥时候能来。”

    厨房里传出来几个人的议论声。

    穿越过来第一件事,自然是跟人打好关系。

    周卫国脑海中涌现出有关于磨刀的知识,把头一偏,就看到厨房里四五个知青,对着刀,一筹莫展。

    “刀不是这样磨的,你得注意角度,还有手的力度,你看就像这样……”

    周卫国的动作骤然停止。

    左右两边那几个知青若是石化了一般,都瞪着他,就像不认识他了一样。

    然后,左边的李冬青从周卫国手里抽出来刀,怜惜地在衣服上擦了擦。

    其他几个准备切菜的知青,回头看了他一眼,继续研究怎么磨刀?

    周卫国有点不知所措。

    刀都已经给你们磨好了,看都不看一眼,这是不相信我的手艺?

    “周卫国,你平时连饭都没做过,怎么可能知道磨刀的手法?得了吧,别乱出风头。”

    一道声音在周卫国身后响起。

    周卫国扭过头,就看到一个穿着绿色军装,挎着黄绿色包,浓密的头发像拖把一样的蘑菇头的土包子。

    潘东方,他高中的同学,在家有名的娇少爷,仗着有钱,有事儿没事儿总爱捉弄其他知青,惹人烦。

    周卫国没理他,脑海中却涌现出前身的记忆。

    二流子。

    这是别人给他贴上的标签儿,几乎要伴随着他的一生。

    这……

    周卫国很是无语。

    上一世,他可是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怎么就穿越成了一个二流子?

    回忆继续,就更加让他难受了。

    从小到大,整天吊儿郎当,跟着一群少年站街到处乱窜,爹不疼娘不爱,姥姥看见就躲开?就这人设,还有脸活着?直接撞豆腐上死了去球。

    周卫国想辩解,但最终闭嘴,不料,潘东方可不打算饶过他。

    “呵呵,周卫国,你还幻想着知青返乡后去找林佳瑶啊?你天天拿着脸盆洗脸,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哈哈哈。”

    小农庄里,知青们一阵哄堂大笑。

    就连刚从外面回来,放下锄头的几个知青,也都跟着一起起哄的笑。

    唯独李冬青皱着眉头,剜了潘东方一眼,欲言又止。

    而周卫国一阵血气上涌,差点没回炉深造。

    两股记忆又在体内交织着,前世今生……走马灯一般在他的眼前一一晃过。

    他在其间努力搜寻着和林佳瑶的有过交集的片段,最终化成了一声叹息。

    人家是阳春白雪,哪能看得上他这个下里巴人?

    这年头,一入农村深似海,从此佳人是路人。

    “呵,地位悬殊,不要也罢。”

    周卫国上一世可是有名的企业家,身边环肥燕瘦,啥女人没见过,更不想与沙雕们有过多深入交流。

    周卫国轻舒了一口气,与前身的恩怨和解,内心一片澄明。

    这种态度,直接惹怒了潘东方。

    他走到周卫国面前,掂住了他的衣领,瞪大了眼珠子叫嚣着:“呵呵,周卫国有进步啊,敢跟我叫嚣了。有种来打架呀。打了三次架,林佳瑶理都不理你……人家早就攀上公子哥了……”

    周卫国翻身来了一个扫荡腿,直接把潘东方摔了一个狗啃泥,嘴巴里面出了血,骨头像是散了架一般。

    “你……周卫国……胆儿肥了……去你…”

    潘东方想要反抗,无奈周卫国又补了一脚,死死压在他的后背上,让他动弹不得。

    明知是作死,潘东方还是忍不住调侃周卫国。

    周卫国小的时候,被送到武校专门学过散打,从小就有一把子力气,格斗技巧更是没得说。

    每年暑假,他都跟少林寺的和尚一起苦练晒得黢黑。

    不过,周卫国也有一个短处,那就是林佳瑶。

    只要潘东方一提林佳瑶,周卫国就像是个一头被激怒的狮子,跟人拼命。

    为此,潘东方没少挨打,但每一次挨打之后,潘东方直接把谣造得飞起。

    周卫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暗恋林佳瑶这样的消息在校园里飞起。

    谣言,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深深刺痛了周卫国的心。再加上老师同学的歧视,久而久之,周卫国更加叛逆,索性直接当了二流子。

    相反,潘东方却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快感。

    受害最大的是周卫国,每一次叫家长回去之后,他总会面临着男女双打,第二天必定鼻青脸肿去上学。

    同样,老师和同学看他的目光也越来越怪异,渐渐地被孤立,老师从不耐烦到极度厌恶。

    这个前身早就受够了,碍于潘东方高干子弟的身份,有所顾忌。

    现在都上山下乡做了知青,他还不放过他。憋屈的火苗自胸中蓬勃而出,化作了心底的呐喊。

    这辈子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能因为二流子的人设被人处处看低,一蹶不振,葬送了美好的前程。

    长得帅,痞子气,成为林家瑶喜欢周卫国的原因,同时,也招来了潘东方的嫉妒。

    抢老子的女神,就让你身败名裂。

    就让你抬不起头做人,让你一辈子死死被嘲笑。

    跟我斗,你个二流子还嫩了点。

    潘东方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报复方式。

    干农活时,他嘲笑周卫国不懂姿势:“哟哟,穷腿子也有假把式,拿锄头都不会拿。”

    闲暇说笑时,指着周卫国的鼻子挖苦:“就你这样的人,一辈子受穷,还想娶林佳瑶?做你的大头梦吧。”

    在一次次的讽刺挖苦中,潘东方得到了双倍的快乐。

    仗着家境优越,父亲是高干,潘东方这辈子没服过人,走路都鼻孔朝天。

    唯独这一次,被周卫国死死压制之后,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周卫国的双眼中,迸发出野兽一般的凶残,似乎下一刻就能把他撕成碎片。

    往日的小打小闹,被狠厉,凶残所代替。

    他像是一头竖起了鬃毛的狮子,随时准备着给他致命的一击。

    再对上那一双愤怒的眸子,潘东方的气焰顿时降低了。

    一丝恐惧紧紧地抓住了他,也让他瞬间怂了。

    可怕,太可怕了。

    这样的周卫国,他招惹不起。

    “村长来了。”

    做饭的知青赶紧拿起了刀,接着,就有一个矮胖的地中海发式的老头,走进了篱笆院,声音明显有些发憷。

    “怎么回事?”

    上山下乡过的男知青,很少有没打过架的。地方上不时有恶霸一方,打架成了知青保护自己、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周卫国,还不把腿抬开……”

    潘东方若看到了救星一般,拼命挣扎着,就差没喊救命了。

    上一世,周卫国打架就是一把好手,才不会惯着潘东方。

    在他看来,前身还是不够狠,一次把潘东方收拾的心服口服,哪里还有再一次?

    他朝村长点头示意,算是打招呼,然后就去抱柴火。

    村长有些意外,周卫国举手投足间,完全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倒有一股子成年人的淡定和从容。

    “冬青,这到底咋回事?”

    李冬青停止了切菜的动作,小学生告状一样:“村长,刚才潘东方嘲笑周卫国,说他不会磨刀…都是城里来的,谁会磨刀?”

    周卫国一愣,李冬青跟自己同一个战壕啊。

    知青下乡,固然热情高涨,但磨刀那可是手艺人干的活。

    周卫国就是在干农活的时候,不小心踩住了铁锹把,直接打在了头上,才换了一个灵魂。

    潘东方极力争辩:“本来就是嘛,周卫国不懂装懂……”

    “幼稚,你们可真幼稚。”

    村长不想听他们之间的争论原因,直接对着潘东方道:“潘东方,你这是没事找事。闲地蛋疼,就去收玉米吧。”

    潘东方揉了揉腿,赶紧去拿碗,脸上都写满了不服气。

    周卫国更不怕潘东方。

    两世为人,他一个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企业家,对付一个小毛孩绰绰有余。

    何况,他上一世可是满级农村手艺人,啥把式都会,亮出各一两个,直接亮瞎村长的眼。

    “都赶紧吃饭,吃完了,今天带你们去学编草鞋。”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农村建设的佼佼者,争取成为全国知青先进。”

    啥?

    编草鞋。

    周卫国有些出神。

    这不是小儿科的东西吗?有几个农村长大的不会编?

    这是把他们当几岁的孩子吗?

    哦…也不对…城里长大的,哪里会这个?

    村长也太会给知青找活干了,中秋节都不放过他们。

    编草鞋,成为知青的先进,这哪能达到周卫国的要求?

    他一个农民企业家,多个手艺人称号,就这点追求吗?

    虽然这些对于一般知青来说,已经是最大的目标。但对于周卫国来说远远不够。

    不在农村大有作为一番,都对不起这一次穿越。

    毕竟有句口号喊的好。

    到农村去,大有作为。

    这样不混个人上人,风光回归,都对不起穿越大潮的弄潮儿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