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知青中的手艺人 » 第35章 吹花腔,亮绝活【四更求打赏月票】

第35章 吹花腔,亮绝活【四更求打赏月票】

    “大悲调,周卫国竟然会吹大悲调。”

    知青们中间爆发出一声惊叹,陆轻语勾着头看着周卫国双手扶着唢呐,如泣如诉的演奏,渲染地现场的气氛让人感同身受。

    “有两把刷子啊,周卫国从哪儿学的?”

    李冬青将手指放在嘴唇,很有些意外。而黄大庆眯着眼睛,眼神不屑一顾。潘东方更是嗤之以鼻。

    “从哪儿弄来的雕虫小技?周卫国这是在咱们面前卖弄呢。”

    所谓外行听热闹,内行听门道。冯家村的农民,一耳朵就听出这娃娃有水平,能跟焦老爷子合奏一曲,而且还丝毫不露出破绽,这水平俨然已经很高。

    一曲完毕之后,焦老爷子给周卫国递过来一条毛巾。

    “小周,来擦擦汗吧。”

    明明是霜冻的季节,周卫国由于用力满头大汗,他接过来手帕,把脸上的汗水擦去,直接跟老爷子建议道。

    “老爷子,你年纪大了,体力不支。要不,接下来让我单独来一段?”

    周卫国可不是一个单纯的唢呐匠,上一世他独创了一种吹法,绝活还没有拿出来,自然是没达到目的。答应跟老爷子一起演奏,他可不仅仅贪图的是那一点钱。

    唢呐匠看中的就是一个名气,一炮走红之后,直接可以坐地起价,一场唢呐下来轻轻松松赚到别人想象不到的钱。

    寻常唢呐匠演出一场,差不多能得到3~6块钱,这对于兼职的唢呐匠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周卫国还不满足。

    “你自己表演?”

    老爷子以为是自己耳背,这么多人在看,这孩子指定是经不起夸,出了洋相,可就让大家笑话了。

    “放心吧,老爷子,给你砸不了场子。”

    周卫国笑着说道,然后吩咐葛大鹏把自己的家伙事拿过来,一支唢呐,一只低音呐子,一只小呐子。

    去世的这位老族长,年纪已经90多岁,在农村,办这种丧事称作是喜丧。意思是老人寿终正寝,这是好事。所以,唢呐匠演奏唢呐的时候,不仅仅会演奏大悲调,有时候也演奏欢快的曲子。

    前世在农村高寿的老人过世,也会以这样的方式欢庆,不过大多请的都是歌舞团,十里八村的人过来看歌舞,图的是一个热闹喜庆。

    “那就来一段儿朝阳沟中的,亲家母你坐下……”

    周卫国爆出了曲目之后,大伙拭目以待,目不转睛地盯着周卫国。

    “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那知心话啊。”

    欢快的节奏,将中年妇女农村人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曲子的第一段出口,顿时赢得了一片叫好声。在座的都是豫东人,从小浸润在豫剧当中长大,什么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还有朝阳沟这些曲目,大家都耳熟能详。

    这一段儿主要演出的是偷偷跑到乡下去下乡的银环,她的母亲第一次去乡下看她,和银环的婆婆之间的一段对唱。

    “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只见周卫国,施展着三个乐器,将三个人的语言性格临摹地惟妙惟肖。

    大唢呐,小呐子,低音呐子模仿的是不同人的音色,仿佛是三位豫剧表演名家正在同台演出一般。周卫国一个人分饰三个人的角色,而且还是以乐器的形式,将其吹了出来。这更是难上加难。

    “好,好。唱地太好了。”

    伴随着周卫国的演奏,周围不时爆发出叫好声,甚至,还有的人站了起来神情激动地跟着一起哼唱。

    完全听不懂的葛大鹏,看着大伙热情高涨,又见老爷子双手端着茶杯,眼睛却似乎愣在了那一样,忘记了喝水。

    “哈哈,哥,加油啊。”

    这一刻,焦老爷子的确是看呆了,他从事唢呐表演差不多有五六十年了,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绝唱。

    用三种自己自制的乐器,模仿人的声音,中间还切换自如,自己收的一众徒子徒孙还不如眼前的青年。

    “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伴随着那一句“朝阳沟就是我的家……”这一句词儿,周卫国用小呐子和唢呐同时吹出来了这样的花腔,堪称整个龙国绝无仅有的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