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修仙漫游指南 » 第二十二章 入伏龙观

第二十二章 入伏龙观

    “别挤!别挤!都有的吃,都排好队喽!”

    “一人一碗!”

    众多青衣仆役在十数口熬煮着米粥菜叶的大锅前掂着锅勺,给饥民们发放食物。

    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排成一条长龙,少说也有数百米。

    衙役们持着水火棍在队伍旁巡视,走来走去,时不时敲打某些个不讲规矩企图插队的家伙。

    “喏!这是你的,拿好了!”

    “谢谢...谢谢小兄弟..”

    一位年轻仆役熟练地从锅里舀出一勺热粥,另一只手拿碗,盛给眼前的饥民们。

    “嘿!要我说啊,你们还得谢谢这稽灵山上伏龙观里的道爷,要不是道长们大发慈心,施舍粮食啊,你们还没得吃呢!”

    这仆役闲不住嘴,大声地说道。

    “无量寿福!”

    那仆役嘴上嘟囔一句不知从哪听来的道号,手上却是毫不停歇又舀了一勺粥。

    “你们吃了这粥,若还想以后吃饱,倒是可以去那边寻寻运气,伏龙观道爷们正在招人开荒锄田呢!”

    队伍中众人听见这话,顿时议论纷纷,有年轻力壮的后生们眼睛一亮,脸上又有了生气,摩拳擦掌准备去大干一场。

    “虎子哥,要不咱们喝完这粥就过去看看?”

    “好,咱们一起去看看,选上了这日子就有盼头了!”

    “囡囡,你乖乖的跟着额娘好不好?阿爹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陈子瑜牵着王仁的小手,领过粥,两人咕噜噜两三口喝完,也不怕烫。

    将碗放在一旁,陈子瑜擦擦嘴道:“走吧,咱们也去看看。”

    两人便往衙役指的地方去了。

    远远望去,便见一伙七八个穿藏蓝道袍的道人被围在人群中,云袜芒鞋,全身上下干干净净,如同鹤立鸡群。

    一位魁梧道人坐在中间的桌椅上,穿着宽松道袍也掩盖不了他肌肉虬劲的强壮体魄,远远望去就像一头巨熊挤在椅子上,看他手中拿着一本名册,像是其中领头的人。

    另外几个高壮道人则在维持秩序。

    “那么多人啊,子瑜哥咱们快去,不然赶不上趟了!”

    小王仁见状拉着陈子瑜便想往那赶。

    陈子瑜哭笑不得地拉回他,指了指另一边。

    “走错了,那边才是。”

    只见另一边同样有一伙道人,只不过样貌身形看着要瘦弱文雅些,面前围了一群孩子。

    两人赶忙跑过去。

    只见为首的道人头戴道冠,粗布道袍,约莫三十余岁,黄脸短须,面容普通,嗓音粗哑。

    此下正在不紧不慢地作着宣讲:

    “伏龙观招收道童十五名。

    一、身有缺憾、恶疾者不收;

    二、年不满七岁者不收;

    三、本观无坤道,女童不收;

    另,会识文断字者优先。”

    说罢,让孩子们一个个排好队,依此查验录名。

    “你叫什么名字?”

    “李一”

    前排一个矮小的孩子怯生生地回答道。

    “几岁了”

    那黄脸道人蹲下身子来,在那孩子四肢面首上摸了摸,估算孩童的骨龄。

    “九岁”

    “有甚恶疾没有?”

    黄脸道人一张皮笑肉不笑的扑克脸,声音低沉又粗粝,望之不似好人。

    “没...没有”

    那名叫李一的孩子瘪着嘴回答道,都快被吓哭了。

    “下一个”

    “钱多多,十岁”

    “田二牛,俺十二了”

    ......

    现场拢共就来了二十几个足龄的孩子。

    那黄脸道人心下估摸着,都一直看了十数个孩子了,倒是还没碰见一个会识字的。

    走着走着便来到陈子瑜二人面前。

    “无量寿福!道长吉祥!陈子瑜,十六岁,识字。”

    陈子瑜打了个稽首。

    “咦?”

    黄脸道人稍有些惊讶,识字懂礼还有这般风姿的少年可不多见啊。

    “这是我兄弟,王仁。”

    陈子瑜拉过小王仁介绍道,“今年恰好七岁了。”

    “道长慈悲!”小王仁连忙打了个稽首,按照先前子瑜哥吩咐的照做。

    “嗯。”

    那黄脸道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闷吭一声。

    将目光放在小王仁身上,眼睛一转又望向陈子瑜,咧开嘴笑了笑。

    陈子瑜的眸子澄澈又平静,面带微笑坦然地望着那黄脸道人。

    那黄脸道人并不多说,心下却已有了打算,一番检查过后,背着手走开。

    “下面听到名字的便是入选我伏龙观童子之人,站到我身后来,我只报两边,听好了。”黄脸道人从身旁的道人手上接过名册簿,开口道。

    “李一、田二牛、蔡有福......最后两个是:陈子瑜、王仁。”

    “子瑜哥!我们都入选了哎!嘿嘿!以后咱们有饱饭吃喽!”

    小王仁拉着陈子瑜的手,忍不住喜笑颜开,露出残缺的门牙。

    陈子瑜听到二人的名字不禁松了一口气,摸摸小王仁的头顶,也露出了微笑。

    待这边道童的招募告一段落,又留足了给尚有父母的孩子告别的时间,黄脸道人先行携一众道人领着十五个年龄各异的孩子朝稽灵山上走去。

    稽灵山地处云州幽宁县境内,与封龙山并肩矗立在云州西侧,仿佛一对张开的臂膀怀抱着偌大而富庶的幽渭平原。

    而滋润着幽渭平原沃土千里,养育了近百万人的水系,除了幽宁县以北相隔不远的渭水外,便是穿稽灵、封龙两山而过的幽水。

    这稽灵山山势奇绝,虽不峰峰高耸如云,却也丹崖怪石,洞窟奇穴。

    后山更是千峰万仞,削壁奇峰如列戟开屏,不仅有走兽众类,麋鹿白狐,更有灵禽玄鹤,锦鸡长鸣,着眼处皆奇花瑶草,修竹乔松。

    可谓山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

    正是: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

    这前山临近幽渭平原,地势稍低,山间常有涧水长泄,涧壑藤密,巉崖苔生。

    初来乍到的众道童们看到这奇景自是惊叹不已,连爬山半途的劳累也似缓解了不少。

    一年轻道人擦擦汗,忍不住开嘴道:“入了咱伏龙观啊,以后这景色可有的你们看了!”

    伏龙观建在前山一处地势稍缓的山峰间,走了也近三刻钟头七拐八扭的山路,众人都走得热汗直流,唯唯那黄脸道人仿佛平地散步似的,看着好像一点汗没出。

    看着众人的疲态难掩,只是淡淡地说了声,“就快到了,先歇息片刻吧。”

    “是,巡照师叔!”

    众年轻道人回应道,忙不迭的坐下歇息,连带着分些水给累渴的道童们。

    这伏龙观也算个不大不小的道观,除了观主、监斋、上座外,还下设负责六方面事务。

    寮房,由巡照负责安排劳务。

    典造,由典造负责膳食。

    库房,由库头负责照料库房。

    帐房,由帐房负责管理财务。

    经堂,由高功负责经忏事务。

    客堂,由知客负责迎送接待宾客和游方道士。

    只是毕竟观中人也没有那么多,大多都由一个人兼着好几方面的事务,例如这黄脸道人除了管理着寮房外,还兼着典造的事务,平时安排劳务和观中伙食。还有监院也领着经堂、账房的事务。

    歇上一阵后,众人又赶起路来。

    爬上不到一刻钟的台阶后,忽的踏上一块平地,出了深树幽景环抱的林子,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一座半旧不新的道观门庭掩映在几株参天松柏之下,玉阶铺前,朱墙青瓦,藤萝挂壁,观门两旁的楹联漫漶不清,古旧的飞檐上青雀欲走。

    青烟袅袅透过经窗,在庭间松柏四周飘荡。

    这座古老的建筑经受那日晒雨淋风蚀尘染后,与此间天地山水仿佛融为一体,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青幽”。

    竹径清幽,瑞霭纷纷添做景;楼台缥缈,落霞明明衬云低。

    好一座洞天福地、静室幽居!

    只待后有君子,得以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