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云月如醉 » 72、慕家

72、慕家

    “你是?尘,尘月,哈哈哈哈。”

    慕朝北笑的上气不接下气:“你,你这是掉进臭水沟了吗?”

    “是臭泥潭。”慕尘月认真的纠正道。

    慕朝北好不容易憋住笑。

    刚想说什么,可一抬头,他的双眼便和慕尘月头上如独角般立起的发带,对了个正着。

    几撮张牙舞爪的头发,似乎努力的诠释着,什么叫做恣意妄为。

    他连忙撇开眼睛,可低头的瞬间,又和慕尘月身上时不时掉下的零零碎的沙土块,来了个不期而遇。

    “哈哈哈哈——”

    他再也绷不住了,笑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

    或许是因他笑的太过大声,也或许因这一刻的会面,本就引人瞩目。

    故意滞留在立风苑的诸人,楼上休憩者,院中闲谈者,往来忙碌者,目光皆汇于此。

    眼神交汇间,视线凝视中,几分探究观望,几分嘲讽戏谑。

    谁都见过那污泥潭,可谁也没有掉进去过,怕是往前数百年,也没有几个慕家人曾为此污了衣角。

    这本会成为一件闲谈的逸事,却因慕尘月的特殊身份变了味道。

    中秋时,慕家所有掌事和长老收到了家主令:

    得三令者出,长老会启,本月二十七日古宅,过则勿往。

    这是慕海平成为代家主后,发出的第二个家主令,无人不振奋,毕竟慕家沉寂了太久,太久。

    可初时多期待,到时便有多失望,虽慕海平和五长老从未透露只字片语,可好事者和好奇者,却早将事情编了个七七八八。

    也有不听不信之侥幸者。

    然此刻见了所等之人果是慕尘月后,本该断了胡思,可偏又生出了另一番期待,觉得事有蹊跷,或许一切不过是个由头,今日所聚另有目的。

    而看热闹者,却是得意,又不屑:看,就说是她,不过就凭她,便是凭运气拿到了三块令牌,也难过长老的考核。

    至少在他们眼中,想慕尘月这般无能无德的女子,竟说继承家主之位,不过是痴人说梦,更透着不知天高地厚的滑稽。

    毕竟慕尘月绝非是众望所归的候选者。

    她在慕家的名声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多的是诋毁和流言。

    此刻慕尘月的狼狈,不仅应和了她在许多慕家掌事心中的形象,更多了一份执拗的垂死挣扎,既可悲又可怜。

    慕尘月知道这样目光背后的敌意和鄙薄,却是不愿多想。

    她此时的心情,是无奈多过郁闷。

    她天生的性格里本就是个很能安慰自己的人。

    跨出林子的刹那,她已然觉得自己很厉害,竟真能凭那样的地图寻到这里。

    只是这身上隐隐飘来的恶臭,实在让她自己也有几分招架不住。

    可她依旧微扬起头,像雄赳赳的斗鸡般。

    只是这份得意与叫嚣,在弹指间,便被另一双与她相似的浅褐色眸子完全镇压住了。

    “三叔。”慕尘月十分乖巧的弯腰行礼,又向乌星垂示意。

    乌星垂也礼貌的行礼,跟着慕尘月唤了句:“见过,慕三叔。”

    慕尘月没想到慕海平会亲自来立风苑迎她。

    立风苑即是慕家古宅的入口和大门,却也是古宅最大的一个院子。

    这里曲径蜿蜒,翠影婆娑,花香萦绕间彩蝶穿梭自如,又有假山点缀其间。

    两处朱漆精妙如华亭的瞭望楼,恰到好处的立于左右,楼下环着涓涓如小溪的浅沟,

    乍观之下整个庭院颇有一番意趣。

    慕尘月知道慕海平喜洁,想到自己周身污泥,有些局促不安的垂着头,等着慕海平的训诫,竟是等来了一声:“不错,很守约。”

    对这预期外的肯定,慕尘月显是既不敢相信,又十分开心。

    她偷偷瞥了,眼乌星垂,眉眼间都是笑意。

    但她的高兴并没有维持多久,便被慕海平身后不屑的冷哼声,击的所剩无几。

    她疑惑的盯着慕海平身后的女子。

    那人看着约莫不过三十岁,一身蓝灰色长袍,飘逸清雅,秀眉美目间,却有着拒人千里之外的疏离。

    “月儿,过来见过你小姑。”慕海平介绍道。

    “小姑?小姑!”

    慕尘月却是一脸错愕,没人告诉过她,她小姑还活着。

    她当然知道,她爷爷慕川流有三子一女。

    她大伯慕海成与她的堂哥慕圭依在一场灾祸中罹难,尸骨无存,而她父亲去了神树林,带回来的只有一件血衣。

    她看向慕海平,她记得幼时曾听慕海平提过,慕海清也遇了难。

    这么多年她一度以为,她这两位从未谋面的大伯与姑姑,早已和她爹在地下成功见了面,续了兄妹之情。

    她甚至还动过祭拜的念头。

    此刻这人竟活生生的站在她面前,这威力几乎等同于诈尸。

    可既然慕海清还活着,为何她从未听任何人提起过,又为何这位血亲从未来看过她。

    她脑中的所有思绪和问题都拧在一起,打了结:“三叔,你怎么,从未与我提过?”

    “你也没问过啊。”慕海平答得很是理所当然。

    “四小姐一直在北方养病,五六年前才回来。”白薇在慕尘月的身后小声解释了一句。

    慕海平了解慕尘月一根筋的性子,看着她的狼狈又起了几分恻隐之心,加上白薇阴沉的眼神,他竟耐着性子解释起来:

    “你小姑,虽未回来参加你的归宗礼,却是专门托人带了话,她回来后,你却去游历了,我也不知道你在那,自是没有办法告知。”

    慕尘月木然的点头,眼神里依旧是一片赤裸裸的茫然无措。

    慕海清见慕尘月的模样,顿时心凉了半截。

    本来慕尘月是她亲侄女,又是他们兄妹四人唯一活下来的骨血,是如何珍惜爱护都不为过的。

    她重伤后一直长居北荒。

    慕尘月归宗时,恰逢她旧疾突发,卧床不起,未能想见,为此她一直耿耿于怀,愧疚不已,于是就更加关注慕尘月的消息。

    可多年来,她听到的却没有一句是好的。

    诸如从未参加过祭祖,无视家规;不学无术又武功极差,天资拙劣;言行桀骜乖张,愚钝傲慢等等。

    她原是不信的。

    她二哥正直疏朗,如霁月当空,自小便是文武全才,怎么想,他的独女断不会如此不堪。

    可每每她向慕海平询问求证,得来的却又都是,待见面,你自可判断。

    于是她待身体复原,便急急赶回,却又得知慕尘月去游历了,便是慕海平也不知其所踪。

    面没有见到,可流言蜚语却听得越发多了。

    无论什么,听得多了,难免会当了真,便是你觉得从未相信,却还是入了心,画了影,等终于相见,只是轮廓里描色罢了。

    不过越来越像罢了。

    何况慕尘月从来不是众人想象中从容娴雅的世家嫡女。

    她不过是一团固执执拗的小小火焰。

    以至于慕海清看见慕尘月后,就算她不愿承认,可心中却已有了四个字,话不虚传。

    失望犹如寒夜冷风,刮得她心生厌恶,声音也越发冷了:

    “你不会以为,我也死了吧。”

    不知是过于疲惫,使人迟钝,还是因为忽然冒出的亲人,让她太过混乱和无措,慕尘月便这样直抒胸臆的,木愣愣答了一句:嗯,是的。

    这一句话的震撼显然是不可小觑的。

    不仅在场的所有人都呆住了。

    方才还满脸欢快的慕朝北哑然失笑。

    就连一向桀骜的乌星垂,都被她的回答实实在在惊到了。

    太阳渐西,天染赤红,云朵镶金。

    晚霞犹如烧红的帷幔罩着大地,为所有的东西镀上一层红色的光晕。

    慕尘月的脸也被渲出了淡淡的红。

    此刻她正坐在慕家瞭望台上。

    慕家古宅里共有九处瞭望台,而她此刻所在的,便是其中最高的一处。

    站在这里可以将整个慕家寨尽收眼底。

    慕家寨便是慕家的起源地。

    传说慕家的先祖是一个颇有能耐的方士,他信谶纬学说,擅阴阳之术,便是在医道,武道上也极有见地。

    本在宫中任重职,享受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却在某一天忽然开罪皇族,被重兵围剿追杀。

    经历无数困苦,躲过重重危险,他方带着亲眷和几个学生,逃到这里。

    见此谷山色清灵,水韵畅祥,似有守元归一之风姿,便在此安家,又取,慕圣尚德,固循本心,之意,改姓为慕,方士为嫡,学生为旁。

    又将此谷定名为归元谷。

    方士修习百年,成近仙之姿,羽化之时,曾卜一卦,后留石刻,定六百年之期。

    六百年间王朝几度更迭,而慕家也日益壮大,从几户几家成了囊括半山的慕家寨。

    第六代家主慕子归,遵照石刻内容,带慕家族人出谷,分而划之,而他也带着一部分慕家人择地安家。

    便是后来宗门诸人熟知的慕家山庄。

    为了更好的保护归元谷,慕子归甚至在慕家山庄重修慕家祠堂。

    若非有家主离世,葬回归元谷,或者每十年一次的大祭。

    慕家人鲜有在回归元谷的。

    时间沉浮里,被慕子归分支出去的慕家人,有的因灾祸连连没了踪迹,有的繁盛壮大另立家门,也有的归会了本家,但渐渐都不再被人提起认可。

    只道世事难料,六百年后,慕家不仅再次将慕家分而划之,还封了慕家山庄,除了每年祭祖,不得开启。

    而慕家诸人却又因她重新聚在了这里。

    慕尘月看着数百年里开辟出来的山路和围墙,犹如一条蛟,匍匐于山谷上,将慕家寨紧紧护在其中,而那层峦叠嶂的绿色成了海。

    慕家的族印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映入了她的脑海间。

    她曾听慕海平说过,慕家的族标是初代家主某一日梦中所得。

    慕尘月有些疑惑,一个人要有怎样的本事,才可料到百年后的情景。

    她忽是有些好奇,不知道那个厉害的初代慕家家主可曾料到,千年后,慕家会有今日之景。

    “一个人在这里发什么呆呢?”

    悠闲调侃的声音,忽在她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