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贪官指南 » 第一章 赈灾粮换麸糠,这算是贪官吗?

第一章 赈灾粮换麸糠,这算是贪官吗?

    洪武八年。

    应天府皇城武英殿。

    “一群囊虫,王八羔子,都该给咱杀了,剥皮实草挂在城门口!”

    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响彻整个大殿内。

    在大殿候着的人慌忙俯首跪地,将头低的不能再低了。

    “咱就不信,杀不光这群贪官污吏!”

    大殿之上,四十八岁的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横眉怒目,俨然一副要杀人的模样。

    半跪在他面前,身着红袍金甲的中年人低着头,看着好似胆战心惊颤颤巍巍,可他微微上扬的嘴角,却暴露着他心中的窃喜。

    “毛骧!去把这些囊虫全部带到咱这来,咱要剥开他们的心肝,看看他们的心到底是不是黑的!”

    “臣,遵……”

    “父皇,且慢!”

    毛骧正要领命,大殿外突然传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

    才刚刚抬起头来的毛骧又垂下了头。

    在这个时候,敢来打断皇帝命令的,整个大明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来。

    果然,下一刻,只见一位身穿青蓝直裰长衫的儒雅青年,迈步走了进来。

    他面带凝重,步伐急促,进了大殿后先是扫了一眼毛骧,随即才向着上方的朱元璋躬身参拜。

    “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看着来人,眉头皱起,将满腔的怒火强行压制了下去。

    “老大,起来吧。”

    “谢父皇。”

    没错,这位就是有史以来地位最为稳固的太子之一,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

    朱标刚刚起身,跪在一旁的毛骧连忙转过身来,向着他行礼跪拜。

    “臣毛骧,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谢殿下。”

    他起身后垂头站着,心中万分紧张。

    这个时候太子突然出现,不出意外肯定是为了他上奏的事情。

    现在的毛骧还不是后来的锦衣卫指挥使,所管辖的亲军都尉府也没有后来锦衣卫那么大的权利。

    但是他有野心,心里也很清楚,他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利,就要成为皇帝陛下手中杀人的刀。

    前段时间,济南府中有十八个县因为去年的水灾闹了饥荒,朝廷第一时间下发了赈灾粮,然而依旧饿死了数千人。

    根据亲军都尉府的暗线查探,其中竟然有三个县的县令倒卖赈灾粮,然后购买麸糠下发给了灾民。

    根据暗线的奏报,这些个官员贪污的数目至少在十万两以上。

    毛骧接到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能够让陛下意识到,亲军都尉府不仅仅能够做密探和拱卫皇城,还能够监察百官。

    眼看着陛下就要同意了,却没有想到太子突然出现。

    在这位太子面前,毛骧根本不敢动一点小心思。

    “老大,如果你是为了济南府的事情过来的,那你就别说了。”

    “你知道的,咱最恨的就是这群贪官污吏!”

    朱元璋拿起桌案上的一本奏疏,愤恨似的直接扔了出去。

    “你看看,这群囊虫竟然敢卖了咱给百姓的米粮换成麸糠,咱恨不得亲手将他们剥皮实草了!”

    朱标闻言眉头也不由蹙起,作为老朱的儿子,潜移默化下他对贪官污吏也格外憎恨。

    但是从大明立国之后,杀的人太多了,这一次济南府再这么杀下去,只怕又要数千个人头落地。

    他不是不想杀贪官,而是觉得能不能只杀主谋,至于那些从犯能不能从轻发落,判抄家流放或者充军。

    他上前,将朱元璋扔下来的奏疏捡了起来,刚刚翻开朱标的神情不由一滞。

    他的神情自然而然落入朱元璋的眼中。

    “老大你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启禀父皇,奏疏上所言贩卖赈灾粮的为济阳、齐东、章丘三县,可是据儿臣所知,其中齐东、章丘二县饿死不过十几人,而济阳自饥荒始并无一人因饥荒饿死。”

    “这件事情儿臣之前还上禀过。”

    这个消息朱标也是从户部那里得知的。

    饥荒发生后,户部的主事便去了济南府,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朱标还不相信派人又去查了一遍,结果证明就是事实。

    为此他还上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还大加赞赏,表示要给济阳县县令升官。

    朱元璋闻言也楞住了,之前毛骧奏报的时候他太过愤怒,忽略了这件事情,现在被朱标这么一提醒,他也想起来了。

    “毛骧!”

    朱元璋怒拍桌案,瞪向了毛骧。

    毛骧此时冷汗都下来了,慌忙下跪禀报。

    “启禀陛下,此事臣多方验证确有其事,这才敢上奏陛下。”

    “最先贩卖赈灾粮的正是济阳县县令,此事臣绝无虚报,请陛下明察!”

    毛骧战战兢兢,他知道自己这么做就是在和太子唱对台戏,可是不这么做的话,他的人头就不保了。

    更何况他说的就是实情,只是他想不通为什么太子要保下那三个县令。

    朱元璋看他如此模样,也不由得深思起来。

    对于毛骧他还是信任的,这是条忠犬,至少目前他不敢欺瞒自己。

    可另一边是自己最信任的亲儿子,如果不是时机不成熟,自己身上的龙袍都可以脱下来给他。

    正当朱元璋犹豫的时候,朱标却忽然问了毛骧。

    “那孤来问你,你的暗线可知济阳县是否有人饿死?”

    “啊,这!”

    毛骧不由得咽了咽口水,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启禀殿下,济阳县确实无人因为饥荒饿死,倒是有几人病死的。”

    “混账!”

    朱元璋大怒,拿起桌上的镇纸砸了过去。

    毛骧不敢躲,被镇纸砸了个正着,头上都被砸出了血。

    可他心中却不敢有半分怨怼,只能俯首求饶。

    “陛下,臣的奏疏上所言皆是真的,即便济阳没人饿死,但是他们确实倒卖了赈灾粮,请陛下明察!”

    毛骧连哭带喊的,他心中憋屈的很。

    他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那个县的县令把赈灾粮都给卖了,怎么会没人饿死呢?!

    “滚!”

    朱元璋不愿意再听他辩解,在他一声怒吼下,毛骧起身忍着剧痛起身:“臣,告退。”

    他脚下踉跄的退出了武英殿。

    在他离开后,朱元璋当即重哼了一声。

    “这条狗虽然忠心,但是办事不力!”

    “老大,咱觉得这件事情肯定有猫腻,你和老四明日带着两个百户到济阳县去看一看,如果此事是假的,那咱就不得不杀几个户部的官了!”

    朱标一愣,父皇怎么又想着杀人了?!

    他连忙躬身一拜,然而朱元璋这次可不是和他在商量。

    “这事你也别再说了,咱知道是李先生让你来的,但是你也知道咱的脾气,如果济阳县县令真是个王八羔子,你们就直接杀了他!”

    看着自己父皇杀意凌然,朱标无奈的叹了口气,他知道无论济阳县的事情是真是假,还是会有无数的人头落地了。

    ……

    十几日后。

    济南府济阳县。

    这是个位于于黄河下游北岸,鲁北平原南部的小县城。

    金太宗天会七年在此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这里的县令名叫赵旅,是洪武四年的二甲进士,去年刚刚调到这里做县令。

    本以为能够大展宏图的他,刚刚来就遇到了黄河泛滥,然后又是饥荒。

    好不容易平稳了下来,却发现自己贩卖赈灾粮的事情泄露了出去。

    “杨主簿何在?”

    焦头烂额的他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内衙,抓住一个小厮便询问道。

    “杨主簿还在后堂午睡。”

    “他倒是清闲的很!”

    赵旅忿忿的哼了一声,甩了袖子背着手,大步流星的朝着后堂走去。

    与此同时。

    在县衙后堂的花圃边上,一个身穿青色直裰的青年,正悠闲的躺在摇椅上。

    两个十五六岁如花似玉的女孩,轻柔的揉捏着他的双腿。

    身侧还有一个貌美的女孩,轻摇蒲扇为他散去燥热。

    他那清秀俊郎的面容上,洋溢着悠然自得。

    “杨烨!杨烨!!”

    一阵暴躁的呼喊,打碎了这份宁静的气氛。

    摇椅上的青年睁开双眼,面露不耐的皱起了眉头。

    “谁啊,大中午不睡觉,叫魂呢!”

    他从躺椅上惊坐起,一旁服侍的女孩们纷纷起身退到一旁去。

    “杨烨!”

    “赵县令?!”

    看清来人,杨烨脸上的不耐消散了,换做一副笑容来。

    “县尊,今日怎么没去百花阁,反倒是来后衙了?”

    他调笑一声,赵旅刚想说话不禁语塞,想起这段时间自己都在百花阁中,将县衙的事务都交给了县丞,便不禁老脸一红。

    可想当初他也是满怀抱负的想要管理一县的,直到遇到了面前这个叫做杨烨的少年。

    “今日本县是有急事寻你,你可知之前我等卖赈灾粮的事情被人告发了,陛下龙颜大怒。”

    赵旅焦急万分,这事还是他在户部的一位同窗告诉他的。

    只是现在还不知道,陛下会怎么处置。

    杨烨看他焦急的模样,嘴角上扬轻蔑一笑。

    “县尊不用焦急。”

    “都死到临头了,还不着急,你是不知道陛下凌厉手段,他是最恨贪官了!”

    赵旅急的直在原地跺脚。

    杨烨摇了摇头,这老小子这么就这么沉不住气呢。

    他一屁股坐回了摇椅上,拿起了一旁的摇扇,轻轻的摇晃着。

    赵旅见他这副模样,正要发怒,却问杨烨问道:“卑下敢问县尊,自认为可是贪官?”

    “额…”

    赵旅楞了一下,自己是贪官吗?

    他确实把朝廷下发的三千石赈灾粮给卖了。

    但是那笔钱他全部都去换了麸糠给了杨烨,而杨烨将这些麸糠做成了一种叫做黑面包的东西,下发到了县内。

    因为有了黑面包,全县九万多人无一人因为饥饿而死,所以他应该不算是贪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