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贪官指南 » 第七章 贿赂?不,我们这叫分红!

第七章 贿赂?不,我们这叫分红!

    当红绸掀开,好奇心驱使下,朱标和朱棣都好奇的看向了木盘之上。

    只见,在棕红色的木盘上,赫然摆放着四块白璧无瑕的四块凝脂物件,隐约间似乎还能够嗅到上面散发的淡雅清香。

    但凡这里有一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见到这东西肯定会惊呼一声:“卧槽,这特么的不是肥皂吗?”

    没错,这就是肥皂,也就是杨烨准备在大明朝大规模推广的第一笔生意。

    原本的肥皂工坊中生产的都是最普通的,主要是用来给灾民洗手洗衣服的,改善卫生用的。

    但是现在他拿出来的这款肥皂可不一样,里面加入了精油和花香,卖的群体也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那些权贵。

    他无比庆幸,自己大学勤工俭学的时候去过肥皂厂,和里面的老师傅学过一些简易肥皂的制作方式,要不然他肯定也得一筹莫展。

    现在香水暂时做不了,但是肥皂,啊不,为了区分开普通的肥皂,这一款应该叫做香皂才是。

    但是香皂完全可以推广开来。

    杨烨一直记得一条生意经,无论是什么年代,女人和小孩的钱都是最好赚的。

    “这,这是何物?”

    朱棣伸手去拿,将一块香皂握着手中,只觉得掌中光滑无比,一股淡雅的清香直冲鼻尖,就好像女子身上的清香一般。

    “此乃香皂,可用于洗衣、洗浴,比草木灰和皂角还有胰子好之千百倍,价格也不贵,一块香皂的批发价是三百文,介绍费为五百文。”

    杨烨背着手,莞尔笑着。

    听到这东西竟然才三百文,朱标顿时愣住了,这简直太便宜了。

    要知道市面上的胰子模样看起来十分丑陋,也没有这香皂中的香味,而且一块胰子的价格就要两三贯,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只有权贵之间才有流通。

    这香皂竟然才三百文,即便是卖五百文那也有很大的赚头……不过等等,怎么还有介绍费?!

    “介绍费?这介绍费是何?”

    朱标不解,杨烨笑着拿起了桌上的酒壶,上前给这兄弟二人各自倒了一杯。

    朱标不知道,杨烨一点都不奇怪,整个大明这介绍费独此一家。

    “所谓介绍费,便是杨某等人的辛苦钱而已,生意归生意,规矩归规矩,衙门的兄弟和县令、县丞也是需要打点的,收取这点辛苦钱难道不应该?”

    杨烨说着话,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等他看向朱标和朱棣的时候,却发现这两人脸上表情宛如怒目金刚。

    朱棣瞪着杨烨,那一双眼睛宛如要喷出烈火一般,放在桌下的双手紧握成拳,如果不是怕坏了自己大哥的事情,他刚才就想动手了。

    自己刚才真是瞎了眼,竟然会觉得这杨主簿是个好官,没想到却是一个胆大包天的贪官污吏,竟然在此巧立名目的收取钱财!

    商人虽然低贱,但那也是大明的百姓,这贪官竟然利用权利压榨商人,简直该死!

    不单单是朱棣这么想,一向温文尔雅的朱标,此刻心中也泛起了怒火。

    他之前以为杨烨做生意是为了济阳县的百姓,万万没想到此人竟然中饱私囊,还把县令、县丞以及府衙内的所有人都给拉了进来。

    “你如此,难道就不怕触犯了大明律?就不怕陛下知道了龙颜大怒?”

    朱标压着火气,即便如此他的语气也带着几分不善。

    杨烨见状,当即轻笑了一声,拿起桌上的酒一饮而尽。

    “敢问公子,大明律上可有不让官员做生意?”

    “额,这……”

    朱标楞了一下,好像还真没有,只是说了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亲自行商贾之事,但是并没有规定官员不能做生意。

    “那再问公子,我做此事可害民了?”

    “似乎,也没有。”

    朱标犹豫的点了点头。

    他虽然想说这么做不合适,但是杨烨所拿的都是商贾的钱,完全没有伤害到百姓的利益,更何况来买这些东西的也都是非富即贵的人,普通百姓根本用不上,也就没有害民之说。

    至于商人的利益,老朱家的根本不会管他们,对于老朱来说富商就是头肥猪,自己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

    朱标脑子有些发懵,自己竟然还觉得这人说的有道理?

    可这明明是错的啊?!但“

    是你这是巧立名目,公然的贿赂!”

    朱棣看自己大哥似乎被杨烨绕了进去,便开口大声呵斥道。

    杨烨失笑的摇了摇头。

    “这位公子误会了,我之前说的打点是分红,可不是贿赂,这些生意赵县令他们都是有股份的,我们是合伙人,这似乎分账可不是什么贿赂。”

    这如果在杨烨之前所在的时代,这么做自然是不行的。

    可这里是大明啊,一个连股份制度都不完善的时代,谁又能够想到用钱贿赂官员,还能用这样的方法。

    即便是想调查他们贪污,也没有任何的证据。

    他们之前可没有用一份府库里面的钱财,甚至没有用一分钱,只不过用了一些民力而已。

    而在大明律中,当地的县令在灾荒的时候,是有权利召集百姓自救以及劳役的。

    没错,无论是面包工坊还是肥皂工坊,这都是百姓自救的方式。

    “合伙,分红……不对,那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我听说你们之前还卖了赈灾粮?”朱棣急切的询问,一旁的朱标目光微沉,心中惊呼一声不妙。

    这老四还是这么沉不住气,怎么能够问的这么直接,他在朱棣声音落下未等杨烨开口,便解释道:“杨主簿,其实我们此次来不是为了这香皂,我家是粮商,正好家中有大量的麸糠,听说你这能换取粮食,所以想着……”

    朱标说到一半便缄口不言。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说的太多反而不真了。

    正如朱标所想,刚才朱棣说起赈灾粮的事情时,他心里确实产生了怀疑。

    虽然他知道老朱这个时候还没成立锦衣卫,但这件事情既然已经闹上去了,老朱便不可能不调查。

    看这朱达的意思,也不像是假的,不过自己还是小心一些的好。

    “呵呵,朱公子说笑了,这赈灾粮我等就是胆大包天也不敢卖啊,只是县中百姓疾苦,县令不忍百姓受苦,才不得已将赈灾粮换成麸糠,正好我有门手艺,用麸糠和麦粉做出看可果腹的黑面包。

    这黑面包别看吃着硬,但是极其果腹,半斤麸糠加半斤麦粉就能造出两斤的黑面包,而一斤口粮却能换五斤的麸糠,那些灾民一日不过两斤黑面包便可果腹。

    而且工艺简单,只要有材料和火炉便可以制作,每日都能够有数百石的产能。”

    杨烨一番话,将赈灾粮的话题转移到了黑面包上,又将这黑面包说的天上有地上无,好似神器一般。

    朱标听到一愣一愣的,朱棣似乎也被唬住了,两人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自己刚才提起赈灾粮的目的是什么了。

    不过朱标确实动心了,他也尝过,虽然难吃,但是确实能够果腹,而且用料又便宜,如果用黑面包来赈灾,那么朝廷也能够用现有的、为数不多的粮食,去救更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