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贪官指南 » 第三十六章 这朱达真不懂人情世故

第三十六章 这朱达真不懂人情世故

    “哈哈哈,句容侯长子朱达(四子朱思)见过府尊,蒋佥事!”

    远远的两个身影走近,他们大笑着来到郭权安和蒋瓛面前,二人拱手一拜,郭权安和蒋瓛的身体顿时僵住了。

    太子和燕王这演的太过了吧,随便拜拜就好了,不必这么重视吧。

    应天府里的那些纨绔子弟见到官员哪有这么客气的。

    “咳咳,那个二位快快请起,呵呵呵。”

    郭权安下意识弯着腰就要去扶朱标,幸好蒋瓛眼疾手快,将他的胳膊拽住,这才没有让他失态上前。

    杨烨并没有发现他们的异样,他正站在郭权安的身后,拱手冲着朱标和朱棣笑着。

    这俩兄弟可是自己的贵客,等他们那十万块香皂买完之后,肯定还得从自己这进货。

    更别说他还得借着这两人和太子拉上关系。

    “两位小爵爷,今日怎么到府衙来了?”

    郭权安已经尽量的克制自己了,可是这话语中还是带着几分的讨好样子。

    蒋瓛眉头不由一皱,心中担心他破坏了太子殿下的计划,便开口对着朱标说道:“咳,那个,朱小爵爷,这一次暗访的事情你们做的不错,等回应天之后,本官定会向太子殿下为二位请功。”

    他倒是入戏了。

    朱棣暗自偷笑了一下。

    朱标也配合着他,拱手一拜:“那某在此便多谢蒋佥事了。”

    “嗯。”

    蒋瓛安心中暗示着自己,面前这两位不是太子和燕王,就是两个勋爵子弟而已。

    在他不断的暗示下,逐渐的进入了朱标这场大戏的角色中。

    “诶,这位不是济阳县的杨主簿吗?”

    朱标抬头朝着杨烨这边看来,故意装作不知情的模样,露出大吃一惊的表情来。

    “杨主簿怎么来了?”

    朱棣也学着他大哥的模样来。

    看这模样,一旁的郭权安不由得佩服起来,不愧是太子,这装的真够像的。

    “两位上官,昨日匆匆一别,未曾想倒是在此处见到二位了。”

    杨烨上前一步,再次向着两人拱手。

    朱标和朱棣也随即回礼。

    “我兄弟二人来府衙是来寻蒋佥事的,未曾想在这里见到了杨主簿,本想着打道回府时与杨主簿表示谢意,今日正巧,不如一会到此地酒楼痛饮一番如何?”

    朱标这么客气,杨烨倒是没想到。

    不过,这家伙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郭权安和蒋佥事可都在这呢。

    他就请自己一个人,难道就不怕那位蒋佥事以后给他们穿小鞋啊。

    年轻人连这点官场的人情世故都不懂。

    他这一愣神正好落到了朱棣的眼中,朱棣暗中看了一眼蒋瓛和郭权安,心中顿时明白了过来。

    他当即上前,弥补道:“蒋佥事不知可否赏脸,我与大哥此次要多谢佥事了。”

    有他这话在,朱标随即明白了过来。

    他也连忙顺着朱棣的话对蒋瓛发出了邀请。

    蒋瓛自然不敢当真,他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什么要演这么一出,但是现在当务之急是魏家的事情。

    想到这,他便开口拒绝道:“不必了,今日本官和杨烨还有要事,至于吃饭喝酒,便罢了。”

    “如此倒是可惜了,那杨主簿,不如我们相约济阳县,待你回去之后,我兄弟二人在百花阁设下一桌,与你共罪如何?”

    “盛情难却,到时候定然光临。”

    别人这么客气,杨烨自然不好驳了他们的面子。

    朱标见他答应,当即表现出欣喜模样来,再三和杨烨确定之后,便匆匆告别离去了。

    看着他们离开,杨烨心中不禁有几分疑惑。

    这两人莫名其妙的来到府衙,说是见蒋佥事,可是他怎么感觉他们好像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而且之前的生意也都已经谈妥了,他们不着急回去,还等着请自己吃饭。

    他心里总感觉哪里有些奇怪。

    “杨主簿!”

    突然,蒋瓛的声音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杨烨回过神来,只见蒋瓛和郭权安正盯着他看。

    他见状,连忙告罪道:“二位上官恕罪,下官方才在想着魏家的事情,所以失神了。”

    “呵呵,杨主簿倒是忠心啊,罢了,你与我前往魏家吧。”

    “现在啊!”

    杨烨愕然,看外面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了。

    魏家在沾化县,从府衙到沾化县,赶到的话至少是傍晚时分了。

    他才赶了一中午的路,现在还要跑啊!

    “自然是现在,要不然魏家如若得了什么风声,到时候畏罪潜逃,本官拿你是问!”

    “好吧好吧,现在就现在吧,不过……我能坐马车吗?”

    ……

    对于杨烨提出坐马车的提议,蒋瓛秉着人道主义同意了。

    没办法,谁让杨烨不会骑马呢。

    蒋瓛要跟着杨烨一起去魏家,那么这路上就不可能是他们两人。

    这一次蒋瓛可是带了两个百户的亲军,其中一百人留在了太子身边,另外一百人此刻正在杨烨四周。

    杨烨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体验一回老朱家的待遇。

    “出发!”

    蒋瓛一声令下,一百多亲军簇拥着杨烨的马车,离开了济南府。

    就在他们离开后。

    一直躲在府衙大门后的朱标和朱棣走了出来。

    “大哥,你真的想按照那个杨烨所说的去做啊,如果父皇知道了,只怕是不会同意吧。”

    朱棣有些担心,会因为这件事情而触及到自己父皇。

    大哥他肯定不会犹事,他有父皇宠着,但是他可没有这个待遇,说不准父皇会拿他说事。

    朱标闻言,神色有些凝重,他望着远处的杨烨一行人,沉默着。

    朱棣正等着他的回答,见他不说话,顿时着急了起来。

    就在这时,朱标忽然开口说道:“你不知道,今年张士诚残部与倭寇勾结袭扰海疆,父皇如今看着北方,顾不得海上,如今更是有了禁海的念头,只不过中书省极力反对,这才作罢。

    若是杨烨此举,真的能够解除倭寇祸患,善莫大焉!”

    朱棣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父皇竟然有了禁海的念头。

    禁海可不是简单的不让下海而已,而是靠近海边的渔民全部都要内迁。

    若是这样,只怕是靠海吃饭的那些老百姓,都要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