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大唐废皇帝开始 » 第25章 投名状,武科举

第25章 投名状,武科举

    前段时间,李重茂的死讯传到京城,所有的官员皆知。李隆基还假惺惺的为其哀悼。

    姚崇如此精明之人,为何突然关心起已经死了的废皇帝呢?

    而且,如今李重茂死而复生的消息,自己刚刚得知。姚崇就来了,这未免也太巧合了。

    “爱卿何意?”李隆基问道。

    姚崇不紧不慢的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说道:“这是黄门侍郎葛鸿飞的奏折,请陛下龙目御览!”

    在古代,奏折都会先到宰相的手中,宰相看过后,觉得没问题,才会给到皇帝。

    即便是在没有宰相的明清时期,也是由内阁和军机处看过后,在给到皇帝。

    除非是遇到了像雍正这样,超级勤勉的皇帝。

    高力士赶紧上前接过奏折,小碎步走到李隆基处,递了上去。

    李隆基一看,原来是葛鸿飞上奏,襄王李重茂尚有气息,但房州地处偏僻,没有良医,也没有珍贵药材,难以医治。

    因此,葛鸿飞请求朝廷派遣御医,携带药材,前去救治李重茂。

    李隆基眉头轻皱,拿起一份密折,开口道:“这份密折,爱卿也看一下!”

    高力士又赶紧将密折递给姚崇。

    对于姚崇,李隆基绝对的信任,因此密折也不隐瞒于他。

    姚崇一看,密折是葛知员写的,内容也是李重茂死而复生。不过请求却不同。

    葛知员是向李隆基保证,定然会让李重茂再死一次,而且是不能复生的死。

    姚崇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问道:“两份奏折陈述内容基本一致,看来李重茂死而复生是真的,陛下准备如何做?”

    李隆基盯着奏折,面露杀机的说道:“按照葛知员所奏,让他再杀一次李重茂。”

    在武则天时期,姚崇就是坚定的支持李旦、李隆基一脉,而非李显、李重茂一脉。

    姚崇虽然是得到狄仁杰的举荐,在这一点上,与狄仁杰不同。

    “只恐怕葛知员杀不了李重茂,而且即有可能现在已经被李重茂所囚!”

    听到姚崇这么说,李隆基不禁一惊,不禁问道:“为何如此一说?”

    对于姚崇的判断,李隆基从不怀疑,只是这未免有些匪夷所思。

    李重茂身边只有十八名侍卫,葛知员可是能掌控一千多府兵的。暗杀不行的话,葛知员完全可以明着剿灭。

    除了一些边疆、重镇外,唐朝很少在州设置府兵。

    房州的府兵,就是为了能够镇压住那些被流放的皇族,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很少出差错。

    姚崇不紧不慢的分析道:“葛知员之前已经密奏过,杀了李重茂。如果李重茂没死,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做法,都是尽力隐瞒,然后想办法杀了李重茂。”

    “如今,他主动上奏,难道就不怕陛下一怒之下,杀了他吗?”

    李隆基本就是极为聪明之人,姚崇这一点拨,立刻明白了。当即说道:“这份密折根本就不是葛知员所写,他极有可能已经被李重茂制服了!”

    姚崇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葛鸿飞的奏折充分佐证了这一点。真正上奏之人明白,李重茂没死的消息,隐瞒不了太久。”

    “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之,借葛鸿飞之手,让朝堂之上人皆知李重茂没死,这样一来,陛下也不好加害与他!”

    对于姚崇的这个分析,李隆基极为赞同,开口道:“而且此人可以保证,在房州范围内,李重茂是安全的。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住了房州。”

    高力士在一旁,有些担忧的说道:“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通过控制李重茂,极有可能想复辟!”

    三人都以为是有人控制了李重茂,从没想过,这个人就是李重茂本人。

    毕竟,之前李重茂懦弱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任谁都不会想到,李重茂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李隆基沉思道:“此事该如何?他们没有明着造反,派大军围剿的话,未免太名不正言不顺了。”

    姚崇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此事简单,对方不是给我们递过来刀子了吗?我们只要顺手一刀就可以!”

    李隆基眼睛一亮,说道:“爱卿快快请说,该如何办?”

    姚崇慢条斯理的说道:“现在葛鸿飞不是请求派人去医治李重茂吗?这山高路远,盗匪横生。陛下自然要派大军保护御医和药材了!”

    跟聪明人说话,很多时候,没必要说完,只要说到点上,对方就会明白。

    姚崇的意思也很明显,房州山高林密、消息闭塞。这支大军进去后,在里面干啥了,很难有人知道。

    李隆基沉思了一下,说道:“好,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宋璟!”姚崇语气坚定的说道。

    宋璟也是李隆基的人,只是在朝中,他没有姚崇这么深的根基。

    所以,宋璟遭到了太平公主一党的弹劾,李隆基无奈之下,只能将其贬为楚州刺史。

    如今,宋璟还在京城之中,还未出发。

    楚州,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位于扬州的北面,运河穿境而过。境内水系纵横,古黄河的入海口便在此。

    朝廷的漕运衙门就设在楚州。

    楚州是一个繁华的上州,将宋璟贬到此,李隆基也有保护宋璟之意。

    李隆基有些奇怪的问道:“我已经让他出任楚州刺史,这也不顺路啊?”

    姚崇叹了一口气,十分动情的说道:“陛下,臣老了,不知道还能服侍陛下多久。宋璟治国安邦的才华,不在臣之下。他可是接臣班的最好人选啊!”

    姚崇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宋璟虽然是文官,但以他的才华,带兵打仗并非难事。三千精兵,足以横推房州了。

    宋璟杀了李重茂,就相当于是给李隆基纳了投名状,与李隆基的感情必然是更进一步。

    将来考虑接替自己的人员,宋璟必然是首选。

    李隆基明白姚崇的用意,知道对方也是在为自己考虑,于是点头答应道:“好,就这么办吧,力士,速速传旨!”

    此时的房州城内,张贴了不少的告示。每张告示旁边,都有一个官兵敲着铜锣,吸引百姓的注意力。

    虽然大部分百姓目不识丁,但依然十分好奇的靠近告示。

    很快,每一个告示前都围满了百姓。

    官兵停下手中的锣,开始念道:“……为保房州平安,荡涤贼匪山寇,今日于襄王府前召开武科举……获胜者,便可直接任命为昭武校尉……从六品……”

    哗——

    当百姓们听清楚告示上的内容后,都瞪大了眼睛,充满了震惊之色,紧接着议论纷纷。

    “武科举?”

    “要是能获得胜利,就能成为昭武校尉?那可是将军了呀?”

    “这……这简直就是鱼跃龙门,光宗耀祖之事啊!”

    “这可比从军或者参加科举容易多了啊!”

    也有人,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惜啊,我不会武艺,要不然运气好就真的能扬眉吐气,一飞冲天了!”

    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嚷道:“在襄王府前吗?后天我们去看看!”

    是个普通百姓,就都有平步青云的想法。若是自己做不到,去看看别人也是好的。

    此时,在这告示的下方,还有几人的神色,与百姓明显不同。

    其中一人看上去与李重茂岁数相仿,身着青衣,眼眸中偶尔闪过道道精光。

    他一幅世家公子的打扮,身后背着一个包袱,原本正是打算出城离开,却正好看到了这份告示。

    “只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就能成为昭武校尉!”

    这个少年沉吟了一下,改变了原来的打算,向着城内走了过去。

    在他离去后,还有两人略有贼眉鼠眼的人,也在认真的看着告示。

    不一会儿,两人快步离开。

    来到一处僻静之地,一个人说道:“襄王要通过比武选择昭武校尉,会不会是陷阱?”

    另外一个人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应该不会,如此大庭广众之下,一个王爷,应该不会如此!”

    “那我们赶紧回去禀报给寨主吧,这穷乡僻壤的没啥油水。咱寨主要是能弄个校尉当当,我们也能跟着混上好日子!”

    “哈哈,没错!”

    两人便也都连忙跑出了城,向着深山中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