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大唐废皇帝开始 » 第54章 改历史,杜甫诗

第54章 改历史,杜甫诗

    此剑虽然来的迅猛,不过在李重茂的眼中,还是太慢。

    右手上前,双指轻轻一夹,便将剑尖夹住。

    任凭持剑之人如何用力,都始终无法突破李重茂的双指。

    李重茂此时也看清楚了来人的相貌,居然是陈知瑾,陈家的少主。

    “是你……”

    就在李重茂的话还没说完之时,一旁的冯知雪急忙说道:“知瑾,我只是过来拿琴,顺便为李公子弹了一曲,你千万不要误会!”

    陈知瑾不依不饶道:“他在你房中过夜,你又如何解释?”

    很显然,陈知瑾应该就是唯一跟冯知雪过过夜的人。

    她听到了那些嫖客的议论,又亲眼见到二人在一起。这一切,让陈知瑾怒不可遏,醋坛子打翻了一地。

    “干妈得罪了他,我是赔罪,才……”

    陈知瑾此时有些失去理智,根本不听冯知雪的解释。

    剑被李重茂紧紧的钳住,陈知瑾的左拳便向李重茂砸来。

    李重茂一侧身,陈知瑾的拳头落空。

    拳头缩回后,陈知瑾居然又一次砸来。

    李重茂此次不惯着他,右掌伸开,直接抓住了陈知瑾的拳头。

    “你……”

    陈知瑾恼羞成怒,左腿抬起便向李重茂踢来。

    李重茂丝毫不慌,用双腿夹其紧紧夹住。

    这一下,陈知瑾成了金鸡独立,站在那里。

    “你,放开……”

    陈知瑾满脸通红的叫嚷着,此时他拿李重茂丝毫没有办法。

    “李公子,请您放了他吧!”冯知雪也在一旁十分着急的说道。

    着急归着急,她对现在的事情,丝毫没有办法,只能不停地劝解。

    李重茂也不想把事情闹大,说道:“放开可以,只要他肯罢手!”

    “不可能,我非杀了你不可!”

    陈知瑾咬牙切齿,此刻,他心中对李重茂的恨,已然滔天。

    “知瑾,他只是住过这里而已,这又是何必呢?”冯知雪只能苦口婆心的劝陈知瑾。

    陈知瑾没有丝毫的改变,而是大喊道:“来人!”

    四个大汉推门而入,他们是陈知瑾的跟班。

    此时,住在隔壁的刘牧之与苏子墨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

    见此情景,立刻与那四个大汉动起手来。

    这四人哪里是刘牧之与苏子墨的动手,只交手一个回合,便被扔出了门外。

    “公子,你没事吧?”刘牧之问道。

    李重茂一脸平静的说道:“没事,放心!”

    冯妈妈也是听到动静,跑了过来。

    她一脸的谄笑,赶紧说道:“哎呦,几位,这又是何必呢?”

    说完,走到陈知瑾的面前,轻轻的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家少主,都是我这个老妈子不好,惹了李公子,知瑾是为了我,让出房间!”

    “我老妈子怼天发誓,知瑾跟李公子绝对是清白的,否则就让我老妈子不得好死!”

    冯妈妈如此一番的劝慰,陈知瑾也知道,再闹下去,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这才稍微消了消气。

    李重茂见状,也是松开了陈知瑾的手脚。

    陈知瑾收了剑,依然是脸有气愤的坐在凳子之上。

    冯妈妈赶紧凑过去,有些讨好的说道:“等李公子走了,老妈子我立刻给知雪房间的所有家具,全部换掉,如何?”

    其实冯妈妈的年纪,并不算大,顶多是半老徐娘,风韵犹存。

    她这么说,是为了给陈知瑾台阶下,让他觉得更有面子。

    陈知瑾抬头看了一眼,见刘牧之与苏子墨站在李重茂的身后,全神戒备着自己。

    以这三人的武艺,自己是讨不到半点的好处。

    于是,陈知瑾生着闷气说道:“只能如此了!”

    见陈知瑾送了口,冯妈妈与冯知雪这才都放下心来。

    冯妈妈有些叹息的说道:“可惜你不能娶知雪,唉!”

    听到冯妈妈的话,冯知雪有些埋怨的说道:“妈妈!”

    冯妈妈也明白了自己失言,打了一下自己嘴巴,说道:“呸呸呸,是我老妈子胡说八道了!”

    冯知雪则是上前,用手搀着陈知瑾的胳膊,有点撒娇的说道:“我们去别的房间吧,我弹你最爱的曲子!”

    面对冯知雪的温柔,陈知瑾十分顺从的离开。

    房间内,只剩下李重茂三人。

    “公子,如何?”李牧之问道。

    他问的不是这件事情如何,而是太平公主那里如何了。

    李重茂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事情难以挽回!”

    李重茂本想改变历史,让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斗的结果,变成太平公主胜利。

    可是当见到太平公主一帮人,傲慢自大后,李重茂觉得,恐怕最后胜出的,还将是李隆基。

    他能做的都做了,在京城,他也没有掌握武装力量。

    若是太平公主还是没意识到李隆基的果断与狠辣,那么历史无法改变,事情难以挽回。

    刘牧之问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不要有什么行动,静观事情的发展吧!”

    “是!”

    离开太平公主府时,李重茂一阵的心惊与后怕,若是太平公主突然反悔,不肯放自己离开。

    以那鹤发童颜修士的实力,自己是万万逃不掉的。

    离开后,李重茂也十分的警惕,在长安城内转了几圈,在确信没有人跟踪后,才返回倚翠轩。

    在皇宫之中,皇帝李隆基这里也不消停。

    李隆基正与姚崇、高力士、张说、王琚、李范等人在商议如何对付太平公主。

    张说与王琚同样是李隆基的心腹,信任程度丝毫不差姚崇,甚至对张说的信任程度,要超过姚崇。

    不同的是,这二人的能力,特别是张说的能力,根本无法与姚崇相比。

    李范是李隆基的弟弟,原名为李隆范。李隆基登基为皇帝后,为了避讳,就改名为李范。

    他同时也是李隆基得力的干将,铁杆心腹,在李隆基做皇帝的前期,可谓是权倾朝野。

    后来怕引起李隆基的忌讳,这才放弃权力,做了个自在王爷。

    不过最让他在历史上留名的,并非是这些事情,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一首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里的岐王,便是李范。

    如今的形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分危急。

    可以说是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一旦有个闪失,他们这些李隆基的心腹,都将万劫不复。

    李范十分愤愤不平的说道:“让皇兄去巡边,定然是太平的意思,绝非父皇!”

    其他人也都是一脸的愤怒,诅咒太平公主。

    相比较而言,姚崇就冷静多了。

    他经历的大风大浪太多了,比这凶险的也不在少数。

    “说这些都没用,为今之计只有快刀斩乱麻!”

    姚崇的语言虽轻,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这话,分量很重。

    李范起身,靠近姚崇大声的说道:“老姚,别卖关子了,有什么主意,赶快说!”

    李隆基瞪了自己弟弟一眼,语气略带责怪的说道:“放肆,老姚是你能叫的吗?”

    被李隆基这么一训斥,李范没了之前的暴躁,乖乖的回到自己座位上。

    李隆基换上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对姚崇说道:“姚爱卿,有什么主意,快快请讲!”

    姚崇捋着胡子,慢条斯理的说道:“就看皇上敢不敢了,有多大的决心!”

    李隆基一拍龙椅的扶手,站了起来,十分坚定的说道:“哪怕粉身碎骨,朕也扳倒太平公主!”

    见皇帝有如此大的决心,姚崇也不藏着掖着,开口道:“趁现在太平公主得意,以迅雷之势,将她彻底铲除掉!”

    说到铲除掉时,姚崇做了一个斩首的姿势。

    这文人有时候要狠起来,比起武将要狠上百倍。

    张说眉头紧皱,说道:“好是好,可是拼武力,就算太平公主没有准备,我们也未必是对手!”

    李重茂深知姚崇的能力与性格,绝对不会说无的放矢的话,于是问道:“想来爱卿已经有了准备吧?”

    “不错!”

    听到姚崇这么说,李隆基的双眼都有些放光。

    姚崇也知道,对于皇帝的胃口,不能吊得太久,不然自己就容易出事。

    “万骑中有一个将官,叫做王毛仲,掌握了三百名万骑。虽然会有点冒险,但并非没有取胜的把握!”

    “好!”李隆基喝彩道。

    除了万骑,京城附近还有十六卫守护,之前派往房州的龙武卫,便是十六卫之一。

    而且万骑与十六卫不同的是,万骑是在长安城内的,而十六卫没有命令的话,只能驻守在长安城外。

    三百名万骑,虽然人数少了点,不过都是以一当百,甚至是以一当千的存在。

    只要修士和其他的万骑将士不出手,他们几乎可以横扫整个京城了。

    听到有万骑可以参与,其他人也都信心倍增了不少。

    “不过!”

    此时,姚崇的话锋一转,又把众人的心给吊了起来。

    “如何防止太上皇参与其中,极为关键!”

    这句话让所有人又再次沉默,如今的京城之中,太上皇、太平公主、李隆基三足鼎立。

    太上皇不希望任何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任何一方倒台,所以很多时候,他做事情不偏不倚。

    若是李隆基政变,则是把太上皇往太平公主一方逼。

    而且这个事情,也有前车之鉴。

    当年李重茂的父亲李显在位时,太子是李重茂的二哥,但当时武则天一脉的势力还很强大。

    李重茂二哥被逼无奈,发动政变,诛杀武氏。

    本来一切都极为顺利,当李显出现时,认定李重茂二哥是叛乱,顿时所有的将士倒戈。

    致使眼看成功的政变失败,李重茂二哥也被诛杀。

    “姚爱卿有什么高见?”李隆基问道。

    姚崇伸出两个指头,说道:“分两步走,第一,当晚只针对太平公主,武力诛杀只发生在宫外,太上皇就算知道,也难以见到万骑的将士!”

    “第二,派人守护太上皇的宫殿,若是他听到动静,就言太平公主叛乱,陛下替太上皇平乱。”

    “妙啊!”

    李隆基拍手叫绝,他对姚崇的这两步安排钦佩不已,可谓是滴水不漏。

    张说在一旁说道:“何人来守护太上皇的宫殿呢?”

    “郭元振!”

    郭元振也是宰相之一,他是太上皇的心腹,而且替太上皇掌握着十六卫的武力。

    在郭元振的身上,李隆基也是花费了大量的力气,通过各种手段收买。

    而郭元振也知道,太上皇的年纪大了,而且性格懦弱。若是想保护郭氏一脉的富贵,他必须投向新的主子。

    李隆基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年轻有为,又是皇帝,还是太上皇的儿子,投向他,并不算叛变。

    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而且除掉太平公主后,无论是太上皇还是李隆基掌握最大的权力,对郭元振来说,都是有利的。

    想来,郭元振也必然乐于做此事。

    “好!”

    姚崇的安排,十分得李隆基的心,让李隆基十分满意。

    思索了一下,李隆基开口道:“爱卿刚才说的万骑将官王毛仲,朕想亲自见一下!”

    如果正常政变中,有什么不确定或者变数的话,那就是这个王毛仲了。

    此人官职虽小,但却十分的重要。

    姚崇对李隆基的性格十分了解,也明白他会怎么做,当下开口道:“臣已经将他带来了!”

    姚崇拍了拍手,一个体型彪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进来之后,倒头就拜:“臣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官见过姚大人及诸位大人!”

    李隆基从龙椅上走下,十分热情的扶起王毛仲,轻抚他的背说道:“爱卿可就是朕的常何了!江山社稷、万斤重担就交在爱卿的肩膀上的。”

    常何,原本也是一名小武将。

    在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中,他正好负责守护玄武门,打开城门迎接李世民。

    李世民这才得以悄无声息的在玄武门设伏,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当上了皇帝。

    可以说,没有常何,李世民极有可能被李建成除掉,整个历史都将改写。

    正所谓,影响历史走向的小人物。

    常何当时是小人物,后来凭借玄武门之功,颇得唐太宗青睐,成为大将军,在武将中位极人臣。

    李隆基简单的一句话和一个动作,把王毛仲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可是天子啊,皇帝啊,能够如此的礼待自己,换做是谁,都会感动的一塌糊涂。

    王毛仲毕竟是个武将,此时的声音都有哽咽:“臣定然肝脑涂地,鞠躬尽瘁!”

    他也听的出,此事一旦办成,自己也将会像常何一样,一步登天。

    众人又一番的商议,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

    此时,已经是深夜了。

    李隆基也伸了个懒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若是没事,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姚崇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宋璟来了奏折,他不仅未能杀了李重茂,而且愿意留在房州做长史。”

    听到姚崇这么说,李隆基也觉得十分奇怪。

    不过此事不是最急的,能否战胜太平公主,谁的心里都没底。

    若是失败了,在场所有人都得掉脑袋,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跟他们无关了。

    作为老大,李隆基还是要给所有人信心,开口道:“此事先不急,等除掉太平公主,朕没了掣肘,动动小指头,就能灭了李重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