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楚春秋 » 本书的一些设定和情节走向

本书的一些设定和情节走向

    这是一本春秋末年的架空历史小说,故事开始于公元前506年,这一年发生的最重要事件就是吴军伐楚,大破郢都,楚王逃随,然后秦哀公派兵救楚。

    正史里楚王先逃郧,再逃随。所以郧国和随国应该是同一级别的小国。但郧国国君是斗氏,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斗成二氏是若敖氏的分支,在楚王逃随的故事发生很久之前就大宗已经被干掉了,所以此处的斗氏应该是斗氏小宗,在楚国灭掉周王室分封的郧国以后斗氏的一支得到了郧地。为了方便讲故事,本书中将郧国设定为周王室分封的小国。

    此外书中会出现孔夫子、老子等春秋末年的历史名人,这些大学问家的思想不是本人这种编小说的人能乱改的,所以老子、孔夫子等人在书里只是工具人,出现的情节也和正史里基本差不多。

    法家在孔夫子时代没有代表人物,但管仲以后齐国是有法家思想流传的,晋国此时也有法家思潮的启蒙,所以儒法之争在此时是有群众基础的。本书大胆将儒法之争提前一百多年,这是为了后续剧情推进,不然不能解释楚国为何改变任人唯亲的局面和楚国以后快速对外扩张的动机。

    历史上司马儴苴和孙武是没有正面交过手的,伍子胥和晏婴也没有。作为同时代的两位名将,司马儴苴和孙武居然没有作战记录,这实在是不符合他俩在武庙的位置和历史上的名气。所以本书的第一卷就大胆把这这一对凑在一起打一仗。

    按正史,此时中原战争还是以春秋时的战争形式为主,但在吴国在伍子胥孙武的影响下已经有了改变,包括成年男子大多要参军,而不是中原各国的闾右之人也就是富人士族参军,这样就极大的增多了兵源数量,也是吴国这个南蛮小国能爆兵五万的原因。所以后续剧情里,楚国的征兵制里,无论是闾右还是闾左都能参军,“国人”和“野人”也会逐渐不再加以区分。

    此时的国际形势,晋国还在六卿相互防范的阶段,而八年后,中行氏与范氏就会被智魏韩赵四家瓜分,这也是影响这个时代的重要事件,这也给楚国苟住的机会,不然吴国在公元前506的这一波就能带走楚国。而秦国在秦哀公出兵救楚以后就被晋国打得死去活来,当然秦晋开打、齐国内乱、晋国六卿互斗也为楚国苟住创造了最大的外部环境,使得楚国能够从容应对东方先后崛起的吴越。

    而在人才方面,楚国有子西、子期等公子,也有沈诸梁这样的法家先驱(沈诸梁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叶公,就是叶公好龙的那位)。【孔夫子周游列国期间,由卫国去往陈蔡是准备去楚国看看的(可能是想在楚国做官),结果被困在陈蔡之间(发生在公元前489年)。孔夫子的弟子向楚国求救,楚王熊珍亲自率军前往救援,结果熊珍心脏病突发,挂在了去救孔夫子的路上,就由叶公沈诸梁率军救援孔夫子和弟子们。沈诸梁与孔子和弟子们见面以后,觉得孔子和弟子们名不副实,就给他们粮食让他们返回鲁国了。所以后世酸儒们将叶公黑的体无完肤。】当然为了让楚国人才看上去不是那么少,会有许多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被创造出来。

    为了让冲突更加剧烈,一些历史事件会改变,比如庆忌不会死。

    在书的前期,楚国主要和吴越打三国战争,中期就是争夺南阳盆地和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后期就是一统天下了。这是全书的主要情节走向。

    若有不同意见,可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