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红玉真仙 » 第三章龙南驿

第三章龙南驿

    她修行的功法,叫做《太乙丙丁宝录》。

    太乙,又称太一、泰一,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又称“道”。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丙丁即对应五行中之火属性,丙火属性为阳、丁火属性为阴,二者共同掌管天下万物火焰。

    故《太乙丙丁宝录》是修炼天地本源之火,修至元婴期可获得天赋神通,能将本源之火转化成任意火焰。不论是至阳至刚的太阳真火,还是至阴至柔的太阴真火,只要她能获得其中一部分子火,将其纳入身体,在体内运转,解构其本源,便能随意转化。不过,这些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还太过遥远。

    自然,这解构的过程,就是修行天赋神通的过程,解法全凭个人领悟。火灵珠可以让她免疫所有火焰系法术,这纳火入体,不会对她造成伤害。

    这部因功法火灵珠而生,只修灵体,故而不筑基、不结丹、不成婴…当然,这仅仅是指无须像修士那样,完成凝气成丹、碎丹成婴之类的破障。除了这点外,她的火系灵根与天灵根再无不同。引气入体,运转周天,只要熬够足够的时间,到达金丹境界水到渠成。

    李亦如没有借助灵石修炼。

    火灵珠虽然才刚刚苏醒,却已和她年岁一样,吸纳灵力二十六载,只须她不断运转宝录,将其不断炼化,她的境界就能不断提升。只可惜吕国灵气稀薄,火灵珠储存灵力不多,恐怕等她差不多修炼到炼气期八九层的时候,里面灵力就会消耗殆尽。

    火灵珠的能量储存在她的眉心,但火灵珠并不存在真正的实体,或者说她的整个灵体就是火灵珠所化,想要将其重新化作成法宝,除非高阶修士将李亦如投入熔炉炼化,让她回归于器物。

    她将能量慢慢引导,让其进入经脉,流经各个穴道。她对人体内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周身穴道方位等知识通晓的并不多,若是修炼其余功法,她还得恶补这些基础,好在脑海中的宝录不仅包含口诀要领,还能模拟修炼时灵力的轨迹,这让她修炼起来不仅没有困难,还事半功倍。

    不过等她修炼雷系灵根时,势必就要通晓这些了。

    李亦如将经脉内的能量缓缓收归丹田,她一连运转了十二个大周天,已经达到当前的极限,再强行运转也没有益处。灵体的经脉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不会爆裂开来,却会在运转的关键时刻自行消散,这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因为这部分消散的灵力既没有被她吸收,也不会重新返回火灵珠。

    十二大周天结束,李亦如已经到达练气二层。

    她已经比较高估炼化的速度了,预计修炼结束能到炼气期一层圆满,但实际还是超出她的预料,令她有些错愕以及…惊喜。

    李亦如沉沉睡去,手里还抓着剑。

    翌日,太阳地平线上升起之时,商队便整顿行装,继续出发。临近晌午,李亦如已经能依稀看见远方的房屋建筑。

    黄安驱使骆驼从前方到达末端,对着随行的人员大喊道,“前方就是驿站,进城之后你们跟紧商队,驻扎的三日就待在客栈,不要四处乱窜。这个驿站远离清泉镇中心,里面鱼龙混杂,异族蛮子遍地,他们很多都是些披着人皮的野兽。你们在商队里面还能护得你们安全,要是一个人出去,到时有什么事情谁也救不了你们!”说至最后,黄安声色俱厉。

    人群顿时嘈杂,互相议论。

    “昨日李姑娘休息可好?”黄安驱使骆驼回去,经过李亦如时向她问好。

    李亦如随口答道,声音波澜不惊:“多谢关心,很安稳。”

    驿站地处方圆十里的绿洲,最早由吴国军镇所设,以便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能在途中食宿、换马,这里离清泉镇所辖最近的城池仍有百里。因地处清泉镇龙城之南,唤作龙南驿。

    近二十年列国休战,清泉镇得以安宁,龙南驿也就渐渐有了人气,发展到了现在,龙南驿已有四五万余人经营生存,客栈店铺一应俱全。龙南驿有两条贯通南北、东西的官道,由青石板铺就,可供八驾马车并驾齐驱,官道交汇之处的是一座双层钟楼,基座由青砖白灰构建,楼体红木结构,顶部斗拱支撑、屋檐彩瓦铺设。官道每隔一截就有岔口延伸巷道,巷道可供四马并驾,官道主供来往车辆行驶之用,为防闹市干扰官道,官府要求两侧只能筑墙壁,酒楼、宅邸、车行、杂货铺、镖局,青楼等都只能将大门开在巷道。官道宽敞平坦却人气冷清,巷道烟火十足人声鼎沸。

    李亦如他们要进的是北门,她第一眼看到龙南驿时,心中的感觉就是规整。这里官府统一规划的气息太浓郁了,所有结构一板一眼,官道笔直干净,看上去十分严肃。这个地方给她的第一印象,和黄安刚说的有些不太一样,甚至截然相反,这里官府掌控的十分牢固,绝对不是一个混乱的地方。驿站尚且如此,管中窥豹,清泉镇其余城池必定也平定安宁。如此四战之地能牢牢握于手中,这吴国官府手段了得,比她的母国吕国不知高明到哪去了。

    北门外有不少掮客,点头哈腰亲切问候过往行人商旅,招揽生意。看到福生这个商队时,眼里充满热切,都纷纷向这边走来。福生的商队骆驼、车辆数十,人员上百,要是能住个一天半日的,随便吃喝玩乐一番,他们也能拿到大笔佣金了。很可惜,福生家大业大,在这龙南驿也有生意,这些人直接被商队的人拦在一旁。

    李亦如驱使骆驼走到最前面,与黄安并肩,好奇道,“为什么进城前你特意交代小心蛮族,我看这里不像是混乱的地方,难道他们还敢当街杀人不成?”

    “自然不敢。关外诸镇军政一体,掌握杀伐大权,官兵时常巡逻,若有骚乱当即镇压。这里异族虽然众多,却大都是他国移民客居在此,并非土生土长,他们背叛了他们的母国,就不会有国家人替他们出头,就更不敢聚众作乱。但高压之下,矛盾重重,时有祸端。”

    李亦如了然,“矛盾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他们不敢找官府的麻烦,只能向其余吴人下黑手了。”

    “正是!”黄安继续道:“戎国百年前年不向吴国称臣,虽然生意照做,戎人却全被赶回戎国,故而你在安北镇时戎人不多,但整个六镇却并不都是如此。吴国自六百年前从古申国手中接过戎吴走廊,先是清除异族人口、开设六镇,又从关内大举移民补充这里的人口,历经百年将稳固统治,这才开放通商。当时朝廷关于政策亦有争论,最终决定轻税止戈、开放移民,现今狄蛮两个异族已占六镇人口十之二三。当时政策贴合实际,如今却已成为六镇的巨大隐患,六镇与当地异族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即便朝廷要变法,恐怕一不小心也会招致祸端。”

    李亦如诧异地看了黄生一眼,这番言论不像是一个商人能说出的话,“如果这番话出自赶考的儒生,我倒觉得会更应景。你说的这番话,与你的身份可不太相符,做你们这行的,不搞点走私通敌的勾当,都算不上合格的商人。吴国那些商行的老板,个个吃得满嘴流油,把他们全部拉出去砍了,说他们通敌叛国,肯定有人冤枉,但要是隔一个砍一个,准有人漏掉。”

    黄安苦笑,李亦如话虽然说得难听,却话粗理不粗。商人不事生产,所赖经营全凭投机倒把、低买高卖,走私管制物品的利润是其中之最,哪有大商行不搞这些的,无非数量多少的问题罢了。福生亦不例外。

    他叹了口气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倘若六镇出了什么变故,第一个遭殃的,恐怕就是我们这些人了。”

    “这些话应该去和你们家老板去说,与我说这些没有用的。”李亦如摆了摆手,“况且,我又不是你们吴国人,我没法对你的感同身受。前人说的好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匆匆,不过百年。红颜易老,英雄迟暮,又有谁的归宿不是一堆白骨?在有生之年做些欢快的事情,享受其中过程,多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