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魔法剑士刘玄德 » 第五章 曹操的选择

第五章 曹操的选择

    张角和他的太平道,最近可是十分红火,即便是皇帝陛下都听说了他。

    他神出鬼没,整个冀州上下到处充斥着他的传说,普通一点的传闻是他打败恶龙救出了太守的女儿,最后喜结连理成就幸福婚姻;离谱一点的传闻是他抵抗了上古蚩尤隐形戒指的诱惑,并将其摧毁,拯救了全世界;还有更奇怪的传闻说他小时候穿过四又三分之一驿站,击败了一个不能说名字的魔王。

    总之这个人很神秘。

    这种人要是放在前汉,只怕会被高强度查成分,但现在已经不是前汉了。

    大汉朝已经运转四百年了,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可是有时候都忍不住会去思考一个很现实的东西。

    大周朝在四百年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春秋时代,大汉朝也会变成这样吗?

    难道,大汉不会永远存续着吗?

    这是飘荡在大汉头顶的两片乌云,是当下大汉朝堂需要解决也必须解决的关键。

    只是,这几十年来与弃世一族的交战,实在让人很难感受到一个满意的答卷。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虽然这并非是衡量朝政是否做得优秀的标准,但确实是衡量朝廷是否强大的标准。汉天子还能保证祀,可在戎上似乎并不如往日那般荣光。

    连带着的,就连管辖能力都变弱了许多,至少像是张角这样的散人法师,朝廷没有办法去专门带来喝茶了。

    抓一个张角自然轻轻松松,但大汉幅员辽阔,沃土千里,谁知道有多少个张角?

    更何况,散人张角在冀州赈灾布道,替天下分忧,还认真交税,替陛下分忧,这可是大大的良民!

    所以短短几年,大贤良师张角的称号,已经传到了洛阳人这儿,而且一个关于大贤良师所记载的“太平之问”也流觞于洛阳各大学堂。

    比如说眼下这些个世家公子,他们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他们针对注重规则的霸道和注重生命的王道展开激烈辩论,各种引经据典,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惹得彼此都很恼火,甚至都有些打算待会儿去大秦竞技场约架了。

    就在这时,高贵的名门袁某人趾高气昂地走在穿过马路,来到书堂。他到了门前,右手虚握高高举起。于是旁边一个恭敬的高大少年连忙走了过来,递上一个羊皮卷。

    袁某人斜眼看他,高大少年马上领悟,将羊皮卷塞到他手心中。直到察觉袁某人那微不可查的点头,高大少年这才后退。

    而后,袁某人煞有介事地扬起左手向外一张,之后缓缓往下提起下衣衣摆,高抬腿,跨过门槛,并高呼:“诸君莫慌,我来也。”

    听到这个声音,吵闹的众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将目光齐刷刷地望向眼前这人。

    没错,那个来自三世三公家族的高贵名门袁家的嫡长子,哦不,老袁家新家主袁隗马上就上任司徒了,即将是四世三公了。除此之外,他还是洛阳二代士子中唯一指定的袁神,进有宽宏气度,退有雅量胸襟,文能诵经谈史,武能大火球术的新生代士族领袖,人送外号小太尉的袁基!

    什么,袁绍?

    他在啊,旁边递羊皮卷的不就是吗。

    袁基微微一笑:“诸君莫慌,我已经听说了,这太平之问确实颇为有趣,但我已经找到那张角,得到了正确答案,答案就在此图中。”

    众人闻言纷纷看向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袁基环顾一圈,颇为满意,于是便道:“我这答案,并非一家之言,而是访问了蔡伯喈、马翁叔等几个大儒之后,他们的答案,一定是最为公允。”

    听到这话,大家更是啧啧称奇,赞叹袁基了不起。

    确实了不起,虽然士族公子们的家世真不一定比蔡邕、马日磾等人差,但哪怕在古代,地位的高低也不仅仅是家世所决定的。人家是东观先生,是做学问的大家,可不会只因为你家世好就巴结这些小屁孩。

    那么袁基是怎么做到的呢?

    多半是依靠孩童般的纯真。

    纯真可以得到名士们的青睐,别说只是青睐了,就算因此获利得到朝廷编制都有可能,这在这个时代非常常见,可能两千年后还会出现。

    而众所周知,袁基就是个纯真的人,瞧瞧看啊,袁家嫡长子,这个身份一看就很纯真,谁敢说自己比他更纯真?

    所以说,名士不会因为你家世好就巴结你,但如果,你的家世足够好,那你就能依靠纯真成为香饽饽。

    袁基将姿势摆了半天,吸引足了大伙的眼球后,这才缓缓撑开羊皮卷,里面是蔡邕独特的飞白所写的字,就一个:仁。

    得,本来只是大家只是跟风看看问题的,现在因为这个仁字一出场,彻底乱套了,大家都开始争先恐后地研究起大儒们的理解,有的从字面含义解释,有的从经典出发去理解,还有的拆解笔画讲出一堆东西,好不热闹。

    但这一切都与袁绍无关,他从袁基身边退了出来,七绕八拐的走进一个小巷子,那里是三个等待他许久的小伙伴。

    矮的是曹操,胖的是张邈,瘦的是许攸,再加上高大的袁绍,正正好好凑齐高矮胖瘦组合。

    曹操本来蹲在地上画着各种各样奇怪的圈圈,见到袁绍来了猛地跳起笑道:“大嘴你怎么才来啊,磨磨唧唧的。”

    大嘴是袁绍的乳名,因为他小时候嘴巴很大,所以都叫他大嘴。

    胖胖的张邈,乳名元宝,他乐呵呵地缓解曹操的攻击性:“没事啦阿瞒,大嘴要陪兄长读书也很累的。”

    曹阿瞒撇嘴,不以为意。在曹某人看来,袁绍的那个兄长袁基,也就仗着自己年长几岁,长得稍微高一点就到处欺凌别人,这算什么英雄?像我这样的真英雄,都是靠脑子来欺负人的!

    袁大嘴摆手,他又不是不知道曹操的性子,那会因为这么点事儿就生气。不过他接下来却清了清嗓子,颇为严肃地说:“对了,最近你们都注意点,我最近听家里人说,洛阳这边要来一个大人物。”

    曹阿瞒翻了个白眼,他一听到家庭就会有点烦躁。他其实蛮羡慕袁绍的家庭。不是因为家世,而是因为家庭氛围。袁绍虽然是个过继了的庶子,但他的两个父亲都很爱他,他唯一烦恼的就是自己头顶上有个哥哥,但这也只是平辈的事儿,长辈对待他可是其乐融融的。

    可曹操自己就不一样了,他虽是嫡长子,可跟家里人关系却不好,最主要是跟老爹,关系很别扭。老爹确实对他很好,要什么也有什么,要高头大马就弄个高头大马,要读书就能读书,要学魔法就学魔法,似乎什么都有。

    唯独没有爱,他眼里永远只有事业,事业事业事业,那你生我干嘛?让我和母亲去乡下归园田居啊,何必呆在这儿给你充当一个父慈子孝的门楣?

    曹操很不喜欢,他永远羡慕着袁绍,永远抱着最极端的情绪羡慕着袁绍,他很想要袁本初的家庭。我以后要是有孩子,我一定好好爱他。

    像每个年少时被伤害的人一样,曹操暗自发下誓言。

    许攸的声音将曹操拉回现实:“大嘴你是说卢子干卢植先生?听说他是康成先生的至交,陛下这次把康成先生给押进大牢,所以有传言说子干先生是回来复仇的。”

    “哈哈,大嘴,这种事早就不是新闻了,特意把大家喊出来,就是为了这点事呀?”曹操拍这袁绍的肩膀大笑。

    袁绍微微摇头:“不是卢植,是西边的家伙,段纪明,听说他要回来了。”

    其余众人心里一惊,面面相觑:“莫非,他这次回来要当……?”

    “是司隶校尉。”

    “可恶,我等又将陷入暗无天日之中吗!”前两年段熲就从前线战场回到京师,然后当上了执金吾,把世家弟子一顿折磨,搞得他们出门都得好好看清楚到底是要迈左腿还是买右腿。

    后来因为有盗墓事件发生,他被一顿弹劾,世家子弟们这才得以喘息。

    想不到短短一年,他又立马上任,而且这一次当上了司隶校尉。

    “看来今天不去抢那个小娘子,之后更没有机会了!”曹操狠狠地说道。

    许攸也是邪笑:“那赶紧的,走走走。”

    几人一合计,马上出发。

    路上袁绍跟几人聊起今天的趣事:“我今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叫太平之问。”

    随后他将这个问题说了一遍。

    他问向众人会如何选择。

    许攸果断地选了尊重规则,他认为只有规则才是更为重要的,张邈犹犹豫豫地,最后选了尊重生命,老张还是个厚重人!

    曹操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大嘴你怎么选?”

    袁绍笑道:“我不知道,我打算看你们,你们谁选得多我就听谁的。阿瞒,现在这个决定可是以你为主了哦。”

    “切,找借口,我看你就是选不出来不想负责任罢了。”曹操撇嘴。

    袁大嘴耸肩,人多才是硬道理。

    而后曹操猛地跳到石阶上,大手一挥:“提问者无非是让我们在规则和生命中进行取舍,可没有规则怎么行呢?自然是不能避开,要让规则得以延续。”

    袁绍点了点头,他猜到曹操会这么说。

    一旁的许攸则是给张邈比了个鬼脸,他人多,他赢了。

    不过曹操还没有说完:“但是提问者到底是水平有限,完全没想过,只做这样的表面功夫这样子完全就不是在尊重规则啊!”

    众人皆是神色诧异,忙问为何。

    曹操解释道:“只要有这样的小孩子在驰道边上这么玩,这种问题迟早会出现,所以一旦遇上那当然会陷入两难的抉择。所以,正确地做法不只是不避开,还应该时候将那个不在驰道边上的家伙处死。”

    许攸都有些震惊,他连忙解释道:“阿瞒,他可没触犯法条……”

    “那又如何,说到底不就是要阻止未来这种事的发生吗?原本的规定就说过不要让别人去驰道,结果还有人在驰道上,那就说明这个规则根本没用。既然如此,就应该把规则升级,等他们知道害怕了,以后就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了。”曹操一脸自信。

    众人脸上还在迟疑,曹操又笑道:“如果你们不能接受,那我也可以换个说法。如果他不在那里,那决策者不就可以短暂地脱离规则去解救那五个人了吗?可他既然在那里,那么这五个人就是因他而死,他既然犯下了这样的罪孽,只是判处应有的刑罚,这再公正不过了。”

    曹操的霸道,一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