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贾宝玉从做董卓卧底开始 » 第14章 捡头盔

第14章 捡头盔

    吕布一勒缰绳,赤兔马一声鸣叫,人立而起,两条后腿一蹬,就完成了转身,端的是惊艳非常。

    而张飞的马由于惯性还在往前冲,还没有回头,等他回头的时候,吕布已经打马来到他跟前。

    吕布方天画戟狠狠朝着张飞砸去。

    张飞赶忙收回蛇矛抵挡。

    一声巨响传来,张飞的马倒退几步,发出了一声嘶鸣。

    张飞环眼圆瞪,不敢大意,仔细应战。

    两人缠斗在一起,大约50回合后,张飞被方天画戟连人带马砸倒在地。

    吕布手臂用劲,方天画戟直奔张飞脖颈。

    眼看着张飞就要被方天画戟刺中。

    关羽及时出手,救了张飞。

    吕布再次惊讶,此人力量更胜张飞,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

    “你是何人?”吕布问道。

    “关羽。”绝对的冷傲,不多说一句话。

    “二哥,别跟他废话,这小子猛的很。”

    关羽轮起青龙偃月刀当空直斩,吕布丝毫不慌,扬起方天画戟将青龙偃月刀格开。

    张飞爬起来后,嗷嗷叫着加入战斗中,二人围攻吕布。

    吕布以一敌二丝毫不落下风。

    边上的刘备见两兄弟都无法战胜吕布,他也拔出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着吕布厮杀。

    原来,刘备三人离开盟军,走之前去见了公孙瓒,公孙瓒拿出好酒来款待三人,几人相谈到深夜。

    见公孙瓒有意出战,关羽便劝刘备留下来帮公孙瓒,大不了不去见那些诸侯们。

    意思是说他们只是为了帮公孙瓒留下来,和那些诸侯无关。

    刘备和公孙瓒关系不错,就留了下来。

    现在公孙瓒果然是需要他们帮忙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幕。

    原来此人就是刘备啊,贾宝玉看着刘备,心里感叹,果然是长着一副上位者的尊容,关羽和张飞也确实如传说中那般英勇。

    三人围着吕布激烈厮杀,这样下去,吕布肯定寡不敌众了。

    贾宝玉往吕布军阵中望去,他在疑惑,为何没有人去帮吕布呢?

    这还算什么斗将,斗将不是应该一敌一吗?

    只见阵前有张济,李肃,其他人没见到,可能是在关上董卓那里吧。

    关上的董卓等人能看到贾宝玉他们,但贾宝玉却看不到关上的人,这是地势造成的原因。

    张辽,高顺,曹性他们此刻都在哪里呢?贾宝玉不得而知。

    历史上吕布好像经常被群殴,可他的部将为什么不去帮他呢?

    带着疑惑,贾宝玉继续观看场中战斗,他发现,吕布即将败走。

    于是,他把一把大刀握在手中,准备上去接应吕布,做个顺手人情。

    历史上,有没有人接应,吕布都能顺利回到阵中,只是他那被关羽击飞的头盔就丢了。

    自己若能帮他捡回来,也能为吕布在盟军中换回一些面子。

    这时,只见张飞一矛狠狠刺向吕布腰间,刘备的雄剑也招呼向吕布的腋下。

    吕布戟尖弹开张飞的矛,戟柄格开刘备的剑。

    然而其间,关羽的大刀已经扫向吕布的脖颈。

    吕布低头闪避,然而由于刘备和张飞的牵制,他躲避的动作终究是慢了。

    只听哐的一声巨响,吕布的头盔被击飞。

    吕布感到一阵眩晕,立马拔转马头想要离开危险之地。

    赤兔马有灵性,也感到了危险,立刻带着吕布离开原地。

    吕布的头盔落到不远处。

    那地方此刻正好出现一道人影,正是早已蓄势待发的贾宝玉。

    “将军快走!”他大喊道。

    快速捡起头盔,飞奔着朝吕布跑去。

    此时刘关张三人仍然对吕布穷追不舍。

    贾宝玉跑到刘备边上,一刀就朝着马腿砍去。

    原先还在打吕布的刘备只得收剑抵挡贾宝玉的大刀。

    贾宝玉便和刘备两人一马上一马下打起来。

    因为都是短兵器,所以在马上并不比在地上占便宜。

    吕布很快甩开关张二人,驾驭赤兔马来到贾宝玉边上,一把将他拉上马背。

    二人飞奔回阵。

    “多谢兄弟相助,没想到兄弟胆气过人啊!”

    赤兔马即使是托着两人,也能轻易甩开刘关张。

    两人很快跑回本阵。

    “将军英勇,小弟崇拜已久,小弟要向将军学习。”贾宝玉回应吕布的话,顺着他的虎须捋。

    “可惜没能斩了那厮黑碳头!”吕布愤愤道。

    张飞喊他三姓家奴,他愤恨不已。

    “那厮害怕将军,三人围攻,算不得英雄。”

    而贾宝玉不知道的是,原本所有人都在谈论吕布和刘关张,现在变成谈论他了。

    张飞:“那小子谁啊,长得比大姑娘还漂亮,竟敢上来救走吕布。”

    刘备:“此人着实奇怪,看起来一副文弱的模样,武力确是不低。”

    “他能有什么武力?走运罢了,下次碰到我,一拳头把他砸死。”张飞不屑道。

    “问题是他的战斗经验似乎十分老辣。”刘备不解道。

    “这样的小家伙有什么老辣经验啊?”关羽不信刘备的话。

    “我也搞不明白。”刘备道。

    虎牢关关上。

    董卓:“那小杂役冲到战场上捡回吕布的帽子?勇气可嘉呀,那么多兵士在场,就他一个敢去啊。”

    李儒眉头微皱,似在想什么,没有说话。

    而在盟军这边,所有人都是哗然。

    都在暗暗佩服那小兵的勇气。

    而曹操当时就直接站了起来,他满脸的不可置信。

    那不是他派出去做卧底的小兵贾宝玉吗?原本不是在董卓府里做一个下等杂役吗?什么时候进部队了?而且似乎还跟吕布颇为要好的样子?

    背判了?

    投入董卓麾下了?

    可是他原本很弱啊,一没胆色二没武力,现在是什么了?完全是判若两人啊!

    。。。。。

    贾宝玉没有想过他做的这事别人怎么看,他只知道他换来了吕布的好感,以后吕布总不会因为他没有作为而找他麻烦。

    而这些小插曲只是发生在一瞬间,眨眼便过。

    张飞见吕布跑了,鼓噪着公孙瓒等人趁机掩杀。

    瞬间,刘关张同公孙瓒一起挥军冲杀。

    盟军营中其他诸侯也挥军一起掩杀过去。

    霎时间,喊杀声震天。

    董卓军一边抵抗一边退回关上。

    盟军人心不齐,军心不振,没有组成猛力的中锋,最后没能破关,把这大好机会浪费了。

    盟军收兵回营。

    由于刘关张立了大功,曹操大力邀请归队,各诸侯也纷纷表示祝贺,只有袁术一脸苦相,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由于贾宝玉上战场助吕布回阵,全军的人都知道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就连李肃也不敢再找贾宝玉的麻烦。

    就连吕布自己也不好意思来质问贾宝玉,说好的名扬天下呢?

    这次斗将对吕布来并没有什么损失,头盔被贾宝玉捡回来了。

    但吕布认为这是一场失败,在他看来,他吕布就应该把张飞给斩了,然后把关羽刘备打跑才算正常。

    贾宝玉先前说他将扬名天下,这算哪门子的扬名天下?

    显然,贾宝玉并不是能预算到结果的人,但好歹人家也帮自己捡回了头盔,自己怎么能再去苛责呢?

    如果头盔捡不回来,被张飞他们捡了去,那是很丢人的事情。

    吕布军这次兵败,董卓和李儒有点慌了。

    李儒献策董卓,把董卓一女嫁给孙坚之子,两家结为亲家。

    这样一来,孙坚必退兵,盟军势必瓦解。

    结果董卓被孙坚骂了个狗血喷狗。

    连婚无果,李儒又动起了坏心思,劝董卓迁都长安。

    只能说李儒胸无大略,只会耍一些小手段,董卓荒淫无度,整个人都虚了,完全没有主见了。

    就这么一次小小的出兵不利,两人就急着迁都回避,而没有想过要调兵遣将打败盟军。

    这也许就是大汉的劫数,朝中都是什么人呐。

    最后董卓采纳李儒的臭主意,把洛阳变成人间炼狱后,赶压着百姓迁往长安。

    洛阳被破坏殆尽,连坟墓都被掘地三尺。

    在这场混乱中,被杀的人不计其数,其中被记入史书的有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无数人,他们因为直面反对董卓搬迁而被杀。

    贾宝玉这些天都呆在吕布身边,目睹和耳闻了这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董卓和李儒在破坏洛阳,吕布也参与其中。

    虎牢关方面,十八路诸侯30万大军硬是没能过关,硬是等着董卓破坏完洛阳后离开洛阳后,虎牢关守军让他们进他们才过关进洛阳。

    而这时候洛阳已经是一边废墟,进来有何用。

    还有,他们明知道董卓还在迁都的路上,竟都不愿追赶,安安然然的放董卓离去。

    只有刘关张还有曹操带着自家兵马追赶,最后被徐荣打的打败,曹操差点殒命。

    不过徐荣最后被夏侯惇所杀。

    在离开洛阳的那天,贾宝玉偷偷溜出军营,没有跟着部队一起去长安。

    他要去复活几个人,现在的他,还没有能够改变历史的车轮,倒不如先强大自己。

    一天后。

    叮咚!你成功复活鲍忠,武力值+3,统帅+1,并获得鲍忠全部的武技和战斗经验。

    重新活过来的鲍忠看着贾宝玉:

    “你是神仙?把我从地狱中拉回来?”

    “呃,我不是神仙,我也是人,但你确实是我救回来的。”

    。。。。。

    在确认自己确实是重新活回来后,鲍忠扑通跪倒在贾宝玉脚下,声泪俱下的道:

    “愿追随恩公左右做任何事情!”

    “你真愿听我的话做任何事情?”

    鲍忠流泪道:“能够再活一次本就是恩公的恩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好,你去并州找丁原,我现在还不能和你们同在,时机到时咱们自会相聚。”

    “遵命!”说着,鲍忠朝贾宝玉跪拜道别。

    “你可知你为何被杀?”贾宝玉脸色肃然道。

    “华雄那厮很强,我不是对手。”鲍忠脸色微红道。

    “不,首先,你不该不尊军纪,立功心切!其次,你不该藐视对手,在战场上大意!我要你永远牢记这些教训!”

    “多谢恩人教导,鲍忠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