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贾宝玉从做董卓卧底开始 » 第23章 圣旨

第23章 圣旨

    右扶风。

    贾诩在房中来回踱步,似在急速思考着什么。

    一会儿后,他对身旁的副官道:“去唤祖茂来。”

    片刻后,祖茂进来抱拳行礼道:“军师有何吩咐?”

    “命你立刻快马加鞭往洛阳,请孙将军带兵攻打函谷关一带的董卓守军,只需做佯攻引住敌人即可。”

    祖茂立即明白了贾诩的用意,答应一声就立刻走了。

    “去唤鲍忠来。”

    很快,鲍忠进来:“见过军师。”

    “免礼,鲍将军,烦请你回去一趟,请你家兄长出兵洛阳攻打函谷关,做出要攻进长安的态势,记住,不可强攻,只作佯攻即可,当然,如果很容易攻打,那也是可以攻打过关进入长安的。”

    “遵命!”鲍忠转身离去。

    “唤方悦来。”

    很快,方悦进来,对着贾诩行礼道:“军师有何吩咐?”

    贾诩拿出一封信交给方悦,道:“将此信交给河内太守王匡。”

    “遵命!”

    “唤穆顺进来。”

    一会儿后,穆顺进来,贾诩对他道:“你回去见张杨,把这里的情况和他说了,请求他出兵援助。”

    穆顺答应一声也去了。

    贾诩走回帅椅上坐下,转头看向外面微微失神,只一会,他便收入目光,对着身旁的副将说道:

    “去请卢植来。”

    贾宝玉让贾诩来负责全局,实际上就是要他做这联军的统帅,也就是说他是联军的最高指挥官。

    卢植同样受他调遣。

    很快,卢植就到了。

    “军师有何吩咐?”卢植问道。

    贾诩倒了杯茶递给卢植,请他坐下,然后道:

    “我已经派人去请孙坚,王匡,鲍信,张杨来助战,派去的人都是他们的旧部,靠着这层关系他们一定会来,但他们来到需要时间。

    董卓很快就会对我们动手,我想他现在也一定在到处调兵遣将,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部署好侦察兵。

    三里一个岗哨,要延申到两公里外,重点对周围郡县盯梢,一有出兵动静立刻报来。”

    “遵命!”卢植恭声道。

    身在长安城中,贾宝玉有些紧张,有一种在别人眼皮底下谋害别人的危险感觉。

    如果让董卓或且吕布知道自己最近做的事情,怕是不只是灭族而已吧?

    李儒!不知道他有没有还在跟查自己?

    前段时间,也就是刚刚和董卓打赌那会,李儒对他的行动可是了如指掌的。

    李儒府邸。

    李儒看着跪在地上的一个长相普通的男子厉声道:“为何是突然从王允的府邸出来?你难道是没看到他是何时进去的吗?”

    “小的实在没看到。”跪在地上的男子声音颤抖,显然非常害怕李儒一怒杀了他。

    “之前你说他进了客栈就没见出来过,但人却不在客栈了,他难道是会凭空消失,来去无踪不成?”

    “小的不知,可小的真没看到人啊。”

    说是请假回家探亲,可是却并没见他回家,突然之间又从王允府邸出来,这到底什么回事?

    无法解释,那就只有一种原因,跟踪的人失职了。

    李儒让地上的男子出去,索性不再去理睬这事。

    一个小孩而已,怎么可能真能算到未来?以前说对的那些事,绝对是猜的,对,猜的。

    现在重要的事情是御敌于外。

    关东诸侯现在都缩在自己的领地里不出来,所以东边倒是没有战事,但是布防工事还是要做好的,现在是吕布在督导。

    王宏迟迟不遵朝廷诏令,八成是要造反了。

    李儒正想着这些事情,一个传信兵进来报道:“发现马腾,韩遂领兵屯于右扶风,朱儁的部队也赶到了右扶风。”

    李儒一惊,太师一直都把防御重点放在函谷关一带,现在却是这边出事了,马腾,韩遂来犯长安!朱儁竟也绕道到了右扶风!

    他正要去找董卓商议此事,不想另一个传信兵进来报道:“刘备带领约一千骑兵来到右扶风,似是跟王宏会合。”

    还没等李儒吃惊完,又一传信兵跑来报道:“发现一股白波军兵临右扶风。”

    “王宏!你本事不小啊!居然纠集来这么多兵力。”李儒咬牙道。

    他急忙跑到董卓府里找董卓商议应对之策。

    董卓正在听歌舞玩女人,听完李儒的汇报后大发雷霆,扬言要把王宏拨皮抽筋,灭九族!

    李儒无奈,原本应该是董卓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无奈董卓现在更像是一个太上皇,沉迷享乐,脾气更是大得吓人,传信兵都不敢进来打扰的。

    “把奉先调回来,派董越去替奉先,把李傕,郭汜,张济全调回来。”

    李儒立即把调将令传出去。

    李儒道:“太师,贼众势大,不可大意,马腾,韩遂都是一方枭雄,刘关张赵其中三人围攻可让奉先败阵,如果能先剥离这几人,盟军自然就散了。

    今可让天子晋封马腾为镇凉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刘关张赵四人各封为太守,请他们入宫面圣领旨,太师布下天罗地网,谅他们也飞不出去。”

    董卓大笑道:“就依文优的良策。”

    第二天,圣旨就来到了右扶风。

    果然,盟军炸锅了。

    马腾,韩遂,刘备心动了。

    他们的部下们有些人都开始期待起来,这部分人本来就不愿打仗。

    传旨的小太监宣读完圣旨后,扯着公鸭子的声音道:“就请各位大人随本宫入宫面圣谢恩!”

    几人本想叩谢然后随公公入宫。

    但最后都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贾诩。

    一旁的贾诩冷眼旁观着这一切,面无表情。

    贾诩明面上是军师,其实是连军的最高决策者,相当于盟主,但贾宝玉连想起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便觉很不吉利,就不设盟主一职,直接让军师贾诩带领整个连军。

    如果是在别的时候,贾诩肯定不会去做这种事请,但现在不同,是小儿子请的,他无论如何都要扛下来。

    因为不扛,小儿子就会死,他也会死,更多人会死。

    这一道圣旨无疑是一剂猛药,足以化解这个盟军。

    很显然,这一道圣旨跟天子无关,完全是出自董卓之手,或且说是出自李儒。

    贾诩一眼就看出是李儒的计谋。

    因为也只能出自李儒,此时在董卓身边的是李儒。

    还不错,够毒,想一下灭掉好几人,贾诩冷笑。

    此时,他看到几人没有自作主张而是看向自己,心中稍有安慰。

    他对着皇宫方向遥遥一拜,然后对小太监道:“烦请公公先回去,我们需要考虑一番。”

    “你们想抗旨?”小太监尖声叫道。

    “公公肯定这是天子下的旨而不是太师拟的旨?”

    “你,你想造反啊你?”小太监没想到这老头敢这样跟他说话。

    “造反?难道我们不是在造反吗?不过,我们是在造太师的反而不是在造天子的反。

    难道我们说我们不是在造反,我们只是领兵来这里游玩的,太师相信吗?”

    小太监被说的落荒而逃。

    贾诩把几人招集子在一起,笑道:“我不阻止将军们去高升,但我会阻止一切想要害死你们的事。”

    “军师是说这圣旨是圈套?”刘备问道。

    “难道你以为真的要升你们的官?”

    “他们敢?我这可是有几万大军呢!”马腾道。

    “等你死在宫中了,你这几万大军还有威慑力吗?”

    “军师如何笃定这圣旨一定是圈套?”韩遂不死心的问道。

    他太想得到朝廷的认可了。

    “试想,封官需要到皇宫中谢恩吗?当时封袁绍的时候,有没有招袁绍进宫?封公孙瓒的时候有没有招公孙瓒进宫?

    还有,为什么早不封晚不封偏偏这个时候封?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惹毛了他们,他们要置我们于死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