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霸王! » 第58章成功开拓海上丝绸之路

第58章成功开拓海上丝绸之路

    宋军与林邑国军的这场战事,林邑国实在是犯了太多的致命错误。

    他们仓促间跟宋军决战就已经非常不明智了,结果选择的战场还是东部的平原。

    越南东部这一长条的平原地势,极其适合于步骑兵的大军团作战。

    哪怕其中有部份茂密的森林可以挡住骑兵,也挡不住步兵的进攻。

    宋军箭阵矢石乱发,林邑军队一路败退,吕岱一举便攻克了林邑国的国都。

    其城去海百二十里,去日南界四百余里,国内多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金夜则出飞,状如萤火。又出玳瑁、贝齿、吉贝、沉木香。

    可谓是繁华非常,多奇货宝物。

    林邑军主力战败之际,其王大惧,欲输金一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还所略日南户五百余户,请降朝廷,岁奉贡献。

    但吕岱不允,大军乘胜而攻克其都,尽焚其国,获其珍异,皆是未名之宝。又销其金人,得黄金数十万斤。

    宋军并不算仁慈,但也没明军那么残忍,在林邑国王与其子孤身弃城而走后,没有大举屠杀,只是带着所获丰厚的战利品撤离了林邑境内。

    吕岱满心欢喜的向朝廷告捷,这一战他收获金银四万十余万斤,熔铸黄铜近百万斤,足够让朝廷府库丰盛一时,更让整个中原见识到南方之富庶,海上丝绸之路自此而开。

    他实在是没想过在这里遂行统治,宋军这一战在战场上虽然是摧枯拉朽,可减员却并不少。

    由于林邑国都去海仅百二十里,宋军的行军路程只有三天,可这三天却导致了一千四百余人的染病,死者三百余人。

    这个损失,是北方战场上,鲜卑多年入寇都未造成的数字。

    宋军北庭都督府张辽率军奔袭两千余里,一举覆灭漠南鲜卑王庭,战死的宋军士兵都没有三百人。

    要不是吕岱这一次缴获的物资十倍于漠南之战,吕岱都不好意思报捷。

    宋军将士们也是惊奇不已,不明白这些蛮人是怎么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的。

    这里实在是不适合人类生存,哪怕到了二战时期,在这里行军都会大规模的减员。

    吕岱以为其决断非常睿智。

    但半年后,一纸诏书从建康抵达舰队,吕岱被就地解职,宋军

    奉诏而至的建威将军朱桓接替吕岱,执掌宋军精锐步骑三千,留住日南,建立静海都督府,崔林率水师带着占城获得的各种稻种、水果以及占城南面俘虏的数千“昆仑奴”返回中原。

    昆仑奴即指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的土著,通号为“昆仑”。

    他们才是这个地区的土著,靠近赤道,龟缩在海岛、山林之中。

    后世对这个方向人种的认知,实际上已经是中原把当地的人种完成了替换。

    至少林邑、占城一带的人种,绝对不是本地土著。那都是张辅依照国家制度,将占城土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留下部队驻守后改换的人口。

    占城还在林邑之南,不过现在宋庭对这里还没有多少兴趣。

    静海都督府朱桓掌握大权,开始在林邑进行有计划的减丁之策。

    随着改换将领,林邑国国民顿时知道了什么叫做凶残。

    在孙策的授意下,静海都督府几乎把张辅的那些手段全部复制了过来。

    这是真正意义上,我朝威震东南的大将,敌寇眼中的嗜血屠夫。

    他把被越人掩埋的马援铜柱重新挖了出来。越人也是真的够胆小的,铜柱上写着“铜柱折,交趾灭”,越人就不敢碰这块铜柱,甚至不敢有所损害,只敢远远的丢石头,把它掩埋起来,从而自欺欺人的掩饰自己的屈辱和胆怯。

    所以朱桓就在铜柱之旁,同样又立了一块铜柱:“文字没,交趾亡。”然后就开始了对越人的残酷镇压。毕竟前人立誓,后人立威。

    但其实,在朱桓看来,他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

    首先他是将自己击溃的数千叛军筑为了京观,这是中原非常寻常的手段。这一步就让号称民人性凶悍,果于战斗的林邑之民吓得夜不能寐,震惊不已。

    毕竟他们是真的主力丧尽了,而朱桓也是真的不介意屠城灭寨。

    敢于反抗他的本地酋邦、部落,都已经被他屠的一干二净。

    连低于车轮不杀的这个规定都没有。

    等宋军离开,当地就被一把火焚烧殆尽,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剩下。

    其次就是朱桓不接受投降,凡是反抗的叛军,他一定追杀到底。

    敌军曾经幻想过向他请降,从而苟活下来。

    可他们完全没见识过中原乱世里杀出来的将军有多恐怖。

    叛军请降,朱桓的回复统统是“不允”。

    当初袁尚带着两万多军队向诸葛亮请降,诸葛亮的回复就是这般干脆直接,不允。

    如今朱桓把这一切带到了林邑,林邑人是真的吓到了。全部战战兢兢,根本不敢有人妄提叛乱之事。

    不然宋军真的会对他们斩尽杀绝,直到将整个叛军势力全部消灭,才会撤军。

    而朱桓最狠的一个计策,也是当今宋庭天子为他制定的国策。

    林邑人只要自己去杀叛贼,就能在静海都督府里领取奖赏,而降宋的林邑人通过杀戮本国人可获封官职。

    这使得林邑的内乱,比宋室的威刑还要可怕。

    林邑人多行骇人听闻的残暴之事,比如积尸为山(筑京观)、抽肠系树、煎人肉取膏、炮烙为戏。

    这使得宋庭的军队终于得以在林邑安稳立足。

    两年的时间内,中原在林邑方向筑城六座,辐射周围。

    这是最典型不过的当今文明散布方式,像一块块牛皮藓一样分布于大地之上,然后不断的向外扩散。

    宋军目前虽然还无法占据林邑,可是辐射也的确是扩散了出去。

    静海都督府已经可以深刻的影响当地,而且强势的控制了当地人口的规模。

    明、清两朝了六百年时间才消化了云贵地区,宋庭这就是要开消化东南之开端。

    开元二十年,在首次下南洋折返后,宋庭水师再次自南海郡出发,在将军贺齐统帅下,继续向南开拓。

    这一次,宋军舰船有了更大的变化,舰队旗舰号为飞云,长二十余丈,高去水二三丈,往之如阁道,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

    也就是这艘军舰可以装载六百多名甲士之余,还能装上万石粮食!

    这极大的解决了水师的后顾之忧,于是贺齐乃将甲士万人浮海,向南开拓三千余里。

    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马六甲海峡,于是贺齐在海峡之北的满加山上建立城栅、仓库,储存粮食四万余石,设置了旧港宣慰司,留兵千人驻守。

    而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招诱夷民商队。

    宋庭巨舰所到之处,番人皆张目结舌,悉皆称赞天兵之力、之神,蛟龙走兔虎奔。

    中原气势磅礴的大型战船群和船上精良的武器装备,令蛮夷无不慨叹:“威武之振,前代罕见”。

    但是这次贺齐的出征,虽然避免了前次吕岱的覆辙,立下了行政区划,却在另一个方向上不甚完美,又被朝廷召回。

    因为这一战,他扬威之余,收益并不够大。

    朝廷满怀期待,他能像吕岱一样,带回来几十万斤的金银珠宝,黄铜良铁,结果他收益甚微。

    两百多艘军舰,上万甲士和十几万石粮食,浩浩荡荡的出海,漂泊了一年,却只收获了几船的香料。

    朝廷以为他立威有余,收益甚微。

    没办法,吕岱的上一次南巡,收获的财富实在是太多了,等同于宋庭国家十余年之积累。

    尤其那几十万斤的黄金,让国家府库瞬间为之充盈。

    由于府库的积储,朝廷前前后后又发行了四百余万贯的铜钱和六百余万贯的开元宝钞。

    令民间经济繁华一时,建康华美,物阜人丰。

    整个朝廷天下都期望着

    甚至吕岱回到中原后还被其他文武盛赞,获得了升迁。

    贺齐被朝廷指责以好大喜功被召回的次年,开元二十四年,宋庭再次派遣了两万人的水师南下。

    这一次,三司使亲自派人监军,责令舰队要多持货物,互市于南。

    为了准备这次航海,舰船上甚至备有牛羊鸡鸭等,可以在船上养殖这些肉畜。舰船也已经到了这个时代江东的巅峰,船只可载两千余人,是从开元十七年决定出海下南洋时就开工的巨舰,于开元二十三年终于完工。

    这一次宋军主将朱然秉承天子意志,一路抵达了印度东部,

    至此,宋庭终于在航海上有了重大突破,清楚的知道了为何秦论一个大秦商人会在西域之西,而浮海抵达中原。

    安息此时已经是苟延残喘,就在大概十年前的时间,新崛起的萨珊帝国取代了安息的霸主之位。

    宋庭这次南巡不仅带回了大量的财富和新的航线,也带回了南亚次大陆上著名的佛教。

    当然早在此前,佛教就已经从西域都护府方向传到了中原,这一次南巡是加速了佛教系统化的传入中原。

    而更令宋庭惊喜的是,舰队在返回途中,居然在开元二十七年遇到了汉国的商队在缅甸方向的行商。

    汉室在永昌西南拓土六百余里。

    六百余里虽然不算多大的疆域,可好歹也有一两个郡的面积了。

    同时他羁麋的部落也有二十多个,如果算上羁麋州的疆域,他控土恐怕也得有两千里范围。

    所以商队才会出现在缅甸西南。

    这让朝廷既喜且忧,喜的毫无疑问是诸夏文明,推行教化两千余里。

    忧的则是才区区三十年,汉室就已经壮大到这种程度了。

    或许用不了多久,宋军主力就得跟汉军主力在南诏地区打一场霸权战争了。

    没有十几万的兵力决战,怕是很难使西南边境恢复安宁。

    而大宋的永昌国,也不知道敌不敌得过这汉室遗民。

    永昌国,寓意大宋永昌。如果永昌国被汉室覆灭,简直不敢想象朝廷会多么震怒。

    势必会发重兵进入西南。

    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朱然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他的返回,朝廷对他进行了厚加封赏。

    因为随着十几年三次下南洋的结果显现,海上丝绸之路终于开辟起来。

    东南繁盛,不论人口还是财富都要超过西北,毕竟东南不仅多金银、玉石、戴帽、珊瑚,更重要的是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香料!

    香料实在是太重要了,价值也太高了。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唯一一种东西,论经济价值能与中原的瓷器和丝绸相比,能源源不断的收割整个世界的财富。

    那一定就是香料,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香料之路。

    以前当地的土著只是不知道可以把这个东西卖到中原去,不知道海上的航线。

    而随着宋军的宣威以及南巡,海上丝绸之路终于被打通。

    天下四方,往返中原的商船,每月不下五千余艘。

    五千艘船只看起来很多,其实还真比较一般。

    三国末期,打到江东只有两百万人口的时候,东吴投降还向晋朝供奉舟船五千余艘。

    整个南洋的人口怎么也不止两百余万,甚至可能人口超过了千万。

    他们只是文明相对落后,人口没办法统计。

    但其中精英把香料运往四方,还真不需要有多少文明就能做到。

    尤其是中原造船业发达,很多土著贵族都随中原商队抵达中原后,订购商船组建自己的商队。

    甚至子钱商人就重点投资这方面,给许多想要订船的商队提供高利贷,一年利率百分之六十多!

    可胡商还是趋之若鹜,因为只要他们的船只顺利出发,从南洋将香料运送回来,一船所赚金钱,恐怕不下十倍之利,哪怕高利贷都能轻松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