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从旁门开始的大罗仙 » 第33章造化铸神符,因果多思量二

第33章造化铸神符,因果多思量二

    灵窟山,自古为地热火旺所在,以‘窟’为名,就可以知道,其中有着众多四通八达的洞穴。

    自观云老道盘踞在此之后,此人便在暗中修筑了退路。

    毕竟,一旦祭起三元回火一气神符之时,动静过大不说,到时候为了保密也好,还是维持神符效果什么的,都需要一个稳固的环境。

    再加上三才观暗处,又布置了法阵,生人进出不得。

    使得表面上的退路都绝了,到时候,时间一长,动静响应过大,只怕必然引起仙门大教的重视。

    不留一条退路,中途避走,属实说不过去。

    而现在,从梁老道手上获得相关讯息之后,卫子云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进入灵窟山深处的暗道。

    “难怪选择在此处……”

    潜入灵窟山后,因着有梁老道提供的地形图,一路畅快的经过了地火岩浆涌没之处不说。

    几番周转之后,卫子云惊奇的发现,灵窟山地表之下,竟好似一处天然的烘炉一般。

    真可谓造化塑就,天然雕饰。

    “按着梁老道的交代,三元回火一气神符,乃是天地人合力之造化,天时咱不懂,非要理解,就是雨雪阴晴,四节更替,但这地元如何,这次过来了,才算是真的看明白了!”

    都道地元地利,一般人都说是好地方好灵脉,可到底怎么个好法,没几个说的清楚明白。

    真正见识了这儿,才知道,所谓的地利地元,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样的实操见识,真是书本上所难以企及的。

    却见这灵窟山深处,岩浆汹涌,火焰升腾,似乎是末日之绝迹,非人能久存,但从自然角度看,则就是天地造化有数了。

    加上,又经着地脉多年运转,地火淤积之下,便可能化出几分灵性,此可谓天然之火。

    灵性之根,为造化之钟秀,日月所垂怜,甚至天长地久千万年,或为神火或为神人,都是不可说大造化。

    再看这灵窟山,有出有进,有活有死,不就是一个天然的丹炉吗?

    所谓有进者,增长火气,有出者,舒缓压力,死洞压实处,乃是闭塞口子,活洞有出处,则是交汇元气之所在。

    传闻古有道者,以天地为烘炉,造化为序,阴阳四节为炭,万物并丹,乃循自然之数成就,合一粒不朽金丹。

    所以后来炼丹家,奉之为神技,其有言,增减堪合天地妙,一物混元金丹开。

    这不就正好对应着灵窟山的地理环境,再加上相应的天时变化,也难怪观云老道和他背后的太乙搜神宫弟子,会把位置选择这儿。

    “哪怕是旁门大教的出身,这等见识也是可怖了!”

    只是可惜的是,太上含元旧章之内,竟是没有此界门派常识内容,导致卫子云对于此界更深层次的存在,几乎一无所知。

    如今,只是偶尔得知了太乙搜神宫的存在,都令他倍感压力,就是不知道,三清宫比之太乙搜神宫的手段如何?

    要知道,观云老道和那太乙搜神宫的梁成元只是合作关系而已,但就是这两人这般勾结之下。

    竟也在赵国塑造出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也是可怖的紧。

    “不过,我总感觉,太上含元旧章似乎有缺……”

    喃喃间,卫子云又甩开了这个念头,他总觉得自己有点不知所以然了,三清宫虽不知道来历,但仅仅是太上含元旧章之上的内容,他都觉得足够自己参悟一辈子了。

    这都是要有缺,那完整的内容应该有多恐怖?

    压下这个念头,继续向着内里走出,很快,就到了一片火海之前。

    却见是大火淤积烘烤,岩壁泛起黑红,飞虫鸟蝇不能过,一点汗毛作死灰。

    “啧啧……要是没有梁老道供出来真相,谁知道,这片火海竟是人为的呢!”

    但虽是人为的火海,却也是真实不虚的存在,有着可怖的杀伤,普通修行人硬闯,也只有化作灰灰的结果。

    据说是太乙搜神宫的那位给里面加了点料。

    旋即,结出辟火咒,牵引此处咒法神力。

    很快,淡淡的感应生出,只见眼前火海顿时产生变幻,好似被谁惊扰,不一会儿,竟是分出了一条单人通道来。

    卫子云见此,毫无畏惧之色,径直迈入,至于这两侧的火焰,此刻,仿佛凝固一般,俨然分立于两面,而脚下分明被火焰炙烤多时,但踏上之后,竟是清凉寻常,令人不由感慨道法神奇。

    经行数百步,快快穿越火海,走过之后,身后火海自行合拢不说,眼前一片豁然开朗。

    “咦,这儿有字……”

    见到一侧有着立下的石碑,卫子云好奇之下,赶忙上前,却见上边写道,‘王九年造府,携兄共谋大事,虽山海迁移,而志趣不改,盟书灵窟,山灵所鉴!’

    “王九年……”

    卫子云看着这块石碑,却见上面的内容已经斑驳不清,但大致的书写,却还是能依稀读的明明白白的。

    想到这儿,又把梁老道拉出来一顿拷问,这才知道,自己猜测的没有错。

    此处乃是观云老道,和他那个堂兄弟一起搞得,两人一起谋划大事,但为了防止互相背叛,于是,就请此处山川做个见证了。

    “似乎是涉及到了誓言等问题,难怪两人井水不犯河水……”

    凡人可以把誓言当饭吃,但修行人一举一动,自有天心考验,就不能不当一回事了。

    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卫子云顿时了然,毕竟,这件事后果严重,要是出了问题,万一另一方杀人灭口怎么办。

    合作归合作,自然不可能立道心誓言,那太严重了,等于互相吃一辈子。

    寻常人又信不过,所以,请来山灵见证,立下誓书,效果也一样,而且照样对大家都有约束。

    而石碑之上,又不载人名事迹,只谈了过程,就算被人发现了,谁知道具体怎么回事,说不定是某个文人墨客搞得呢。

    而请了山灵见证,一则让事情有迂回之处。

    再者,就是一旦出事,谁想过河拆迁,也得考虑一下,这事太大,一旦有大能唤来山灵一问,照样谁也别想跑。

    “王九年……按照时间算起码是一百年以前了,算人物,是赵国惠明王时期……啧,老道那会儿还真是个年轻人呢!”

    “啧,还是个年轻的老六!”

    此处,对照一百多年的固定时间,就知道,观云老道必然是胎息境的道人,只因胎息之境,有一百八十年的寿数。

    正思虑间,忽然一声喧嚣声传来。

    “咦,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