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看春秋纵战国 » (十八)齐桓公继位

(十八)齐桓公继位

    公元前685年,弑君篡位的公孙无知被杀。齐国上下群龙无首,百官不知该立谁为齐君。齐襄公的各公子都死于公孙无知之手,而齐僖公的各公子都避难在外。

    齐国大臣们商议后,派使者出使各诸侯,让流亡在外的公子回国继位,先入齐国者为齐君。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也都是齐僖公的儿子。鲍叔牙作为公子小白的老师,在齐襄公继位后,看到齐襄公轻狂残暴政令无常,便带公子小白流亡在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管夷吾和召忽侍奉着公子纠,在齐襄公谋杀鲁桓公后,便避难流亡到鲁国。

    而且鲁、莒两国紧邻齐国,所以齐国使者出使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率先得到消息。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鲁和莒两国的公子,也开始了回国继位的准备。

    在鲁国侍奉公子纠的管夷吾和召忽,明白能和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主之位的,只有身在莒国的公子小白。管夷吾便率兵埋伏于莒国到齐国的必经之路,等公子小白出现后,管夷吾带兵劫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中箭落马,管夷吾以为公子小白以死,但却不知箭中公子小白的佩玉,公子小白将计就计装死骗过管夷吾,管夷吾看到公子小白中箭落马便撤军而回复命。

    得知公子小白以死,公子纠管夷吾和召忽等人,在鲁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回归齐国。公子纠到达乾时(今山东青州附近)时得知,公子小白已回到齐国继位,即齐桓公。齐国已经有了君主,那公子纠和鲁国的护卫军队,便成了侵齐之敌。齐桓公派军抵抗公子纠和鲁军,鲁庄公也派兵增援公子纠帮其回国夺位。

    齐、鲁两国交战于乾时,鲁军大败将帅被俘。齐桓公派鲍叔牙出使鲁国,告诉鲁庄公,公子纠是齐桓公的亲人,但也是齐桓公的敌人,齐国不忍亲手杀自己的亲人,希望鲁庄公代替齐桓公杀公子纠。而管夷吾和召忽是齐桓公的仇人,齐桓公想亲自杀管夷吾和召忽。

    鲁庄公为了换回被俘的将帅,只能照齐国之意杀公子纠,押解管夷吾和召忽回齐。召忽眼看夺位事败,公子纠也横死他乡,不愿再回齐受齐桓公的羞辱,便自杀而死。

    管夷吾被押回齐国,没有轻死于公子纠,以保忠名。也许是大志未酬许身于国,也许是和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有关。在鲍叔牙的力保和推荐下,齐桓公任命管夷吾为相,治国理政。齐桓公为了管夷吾能更好的治理齐国管理群臣,拜管夷吾为仲父,管夷吾自此以管仲而称。

    齐桓公回国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对于鲁庄公帮公子纠争夺之事依然耿耿于怀,便出兵攻伐鲁国。鲁庄公不愿轻易向刚刚继位的齐桓公认输,便出兵抵御齐军。齐、鲁两国战于长勺(今山东莱芜),即长勺之战。这一战齐国不仅大败,也成就了鲁国曹刿,留下了曹刿论战的典故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成语典故。

    战败的齐桓公,对于鲁国怨气不减反增。再次集结兵力,并联合宋国汇合在郎地(今山东兖州),想分兵两路夹击鲁军。鲁国公子偃看到乘丘(今山东滋阳县附近)的宋兵,军队散漫不成行。如果出兵奇袭定会大败宋军,宋军战败两军夹击之势不成,两国必会退兵。

    鲁公子偃以此计劝谏鲁庄公,但鲁庄公没有同意,此时的鲁庄公想着议和。齐国虽然在上次战争中失败,但因为国大势强没有多大的损失。鲁公子偃见鲁庄公不同意,便带着自己的家臣兵将私自出击,公子偃给准备奇袭的战马套上虎皮。

    公子偃带兵直冲宋军阵营,宋军完全没有迎战准备,再加上鲁军,蒙着虎皮的战马如虎下山,汹涌而至,宋军瞬间溃败而逃。鲁庄公看公子偃带兵冲阵,怕其不胜影响士气,便出兵紧随其后,大败宋军于乘丘,并俘虏了宋将南宫长万。

    在郎地看着宋军溃败的齐桓公,也明白此时的鲁国不能战胜,便退兵回齐,开始精励治国,并在管仲的辅助下逐步壮大变强。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间,多次打败鲁国,占领多地,使得鲁庄公在公元前681年向齐国求和。齐桓公同意鲁庄公的求和后,两国君主会盟于柯地(今山东阳谷县附近)。

    柯地结盟,齐鲁两国君主签约盟书。鲁将曹沫作为鲁庄公的副使站立其旁,而齐桓公旁边为其副使管仲。曹沫本是武将,在战场上连败于齐军,如今看着盟书上那一条条对鲁国不利的条约,霎时间怒火中烧。等齐桓公准备签约盟书时,一手抓起齐桓公,一手持利刃抵在齐桓公胸前。在场的各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的不知所措。但很快都反应过来,纷纷持剑拿戟对峙两旁。

    曹沫怒目圆睁,严声怒斥,齐、鲁本为邻国,一直来都友好相处。如今齐桓公继位,不修两国旧好,却对鲁国连年用兵,攻城掠地。两国战场上我无法控制胜败,如今齐桓公是,人在我手,命在刃下,都将由我控制。现在的齐桓公已经是魂飞魄散,管仲在旁连连求饶。

    曹沫继续高喝,饶命就要有条件,重新签约盟书,齐、鲁两国平等相待,齐国退还鲁国被侵占之地。回过神的齐桓公连连答应,曹沫听到齐桓公答应条件后,便放手收刃,面无惧色,心如静水,站于鲁庄公身后。

    重新结盟的齐桓公想反悔,被管仲劝谏。一,曹沫虽为鲁将,但劫持诸侯之君,已经是以下犯上,齐桓公不追究其责任,以表大度。二,曹沫为臣,齐桓公为君,臣子的建议,君主遵守以表信用。以失去土地换的诸侯对齐桓公的信任,值得。

    如此一来,真如管仲所说,诸侯各国开始臣服齐国。齐桓公在继位后的第五年(公元前679年),召集诸侯于鄄城(今山东菏泽附近),开始称霸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