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看春秋纵战国 » (四十二)晋大夫阳处父的阴谋

(四十二)晋大夫阳处父的阴谋

    公元前627年。

    自城濮之战失败后,楚国暂时退出了中原的诸侯争霸,开始蓄精养锐等待时机,再加上在城濮之战前,楚成王已经率领大部分楚军撤退回国,保存了楚国的军事实力,而城濮之战的失败,影响最大的是楚国在诸侯各国中的地位和声誉。

    在晋文公去世后,让本就对中原各诸侯野心勃勃的楚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最先臣服楚国的便是相邻的许国,在得到许国后,楚国将直接面对陈、蔡这两个老派的亲楚之国,在楚军还没有出动前,便顺势的投靠了楚国。

    对于诸侯各国接二连三的背叛,刚刚继位不久的晋襄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晋襄公派大夫阳处父讨伐背叛的诸侯。

    此时楚国也派楚令尹子上带兵征伐郑国,在郑文公时期,郑国很亲近楚国,而现在是郑穆公当权。

    郑穆公,即郑公子兰,曾逃亡在晋国,并受到重用,因此对晋国有感恩戴德之心,更何况晋国是周王室册封的诸侯霸主,因此在其继位后,跟晋国十分亲近,对于楚国的招揽没有一丝的动心,坚决的拒绝了。

    楚成王想要称霸诸侯,必须想方设法的,让这个地处于诸侯各国中心的郑国臣服,因此楚成王要在郑国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便想借此扶持郑公子瑕为郑君主。楚令尹子上带着楚军和郑公子瑕,发起对郑国的进攻,郑穆公为了保护自己的君主之位,奋力抵御楚军的侵犯。

    这时晋大夫阳处父正在讨伐蔡国,面对晋国的进攻,蔡国根本无法招架,便向正在郑国边境的楚令尹子上发出了求救。楚令尹子上这次带兵出征的主要任务是讨伐郑国,并扶持郑公子瑕夺得郑国君主之位,因此对于蔡国的求救,一拖再拖。

    郑国的顽抗抵御,使得楚军讨伐郑国的战斗迟迟没有进展,直到楚国要扶持的郑公子瑕死于一场攻城之战,才迫使楚令尹子上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转头救援被晋军攻击的蔡国。

    对于楚国的救援,晋大夫阳处父也是心有余悸的,毕竟自己借助晋襄公的权利,刚刚晋级成为晋国的新一代大臣。一代天子一代臣,在晋文公去世后,老一辈的谋臣将士也逐渐凋零,才使得自己容身晋大夫之列。原本讨伐蔡国,是晋襄公赏赐的铁定的功劳一件,也有助于自己以后在晋国的仕途,毕竟晋国远强大于蔡国。而楚军此时的赶来救援,使得晋大夫阳处父有点骑虎难下。和楚军交战如果胜利,虽然可以提高自己在晋国的身份,但万一失败呢,自己的大夫身份也会因此不保,面对这种情况的晋大夫阳处父也是焦头烂额。

    楚令尹子上带兵前来救援蔡国,并没有直接对晋军发起攻击,而是和晋军隔着河对峙,这让晋大夫阳处父心生一计。

    晋大夫阳处父写出一封私信,派自己的近臣渡河送给了楚令尹子上,信上写道;(吾闻之,文不犯顺,武不违敌。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于我。老师费财,亦无益也)。

    这封信的意思就是;有明白事理的人不会触犯顺理成章之事,有勇气带兵的人不会避讳实力相当之敌。晋、楚两军隔河对峙,持久日长,不仅会浪费各国的粮草,还有辱你我两人的名声。如果楚国想战,我方愿意后退三十里,等楚军过河后摆开阵势,再一战高下。要不然楚军后退三十里,让晋军过河一决雌雄。如此一来即能节省楚、晋两国的粮草,也能早早结束两国将士常年在外的苦难。

    楚令尹子上得到晋大夫阳处父的信后,便想通知晋军后退,等楚军过河一战高下。楚大夫太孙伯劝谏道;晋国一直言而无信,晋大夫阳处父又刚刚上任,急于建功于晋国,如果楚军渡河一半,晋军突然发起进攻,那楚军必败无疑,不如楚军后退三十里,让晋军过河一战高下。楚令尹子上听后有理,便听从大夫太孙伯之言。回信给晋大夫阳处父,楚军愿意后退三十里让晋军过河,然后一决雌雄。

    晋大夫阳处父给楚令尹子上的信,是以个人身份送去的,晋军将士并不知道其中原尾,楚令尹子上回信后退三十里的内情,晋军将士更不知情,只有晋大夫阳处父了解这里面的情况。

    在楚军开始后退时,隔河而望的晋军将士都不知其缘由,便上报给大夫阳处父。大夫阳处父来到河边,看着正在后退的楚军,对晋军将士说到;自从城濮之战楚军大败后,楚军已经惧怕了晋军将士,现在面对晋军的雄兵强将是不战自退啊。既然楚国已经不战自退了,我们也退兵回国吧。

    晋军上下在听了大夫阳处父的话后,觉得言之有理,而且大夫阳处父为主帅,已经下令撤退回国,晋军将士也没有猜疑,开始退兵回归晋国。

    楚令尹子上下令后退三十里后,发现晋军没有渡河,而是撤军回国了。而楚令尹子上也不知道,晋军的意图是什么,更不知道晋大夫阳处父的心机。楚令尹子上看到晋军已经撤兵回国,不再继续进攻蔡国,也算是救援成功了,便下令撤军回国。

    晋、楚两军的这次对峙和撤退,如果不看到内幕,都不会知道两军为什么会撤军,除了晋大夫阳处父和他的近臣外,在其他诸侯看来是楚令尹子上先撤军。

    楚令尹子上也是冤屈,自己只是后撤三十里,方便和晋军一决高下,没想到成了彻头彻尾的怯战分子,更没想到自己的这次后撤,成了别有用心之人的把柄。

    楚太子商臣,一个在被废黜的边缘摇摇欲坠的楚国储君,为了能顺利继承楚国君主之位,开始在楚国内排除异己,而楚令尹子上就是其中之一,在得知了楚、晋对峙中,楚令尹子上先退兵。便向楚成王诬陷道;楚令尹子上收取了晋国的贿赂,私自退兵,逃避与晋军交战,使得楚军的威严在诸侯中扫地,成了楚国的耻辱。楚成王听信太子商臣的谗言,处死这个到死都没明白那里出现了问题的楚令尹子上。

    晋大夫阳处父,为了保护自己在晋国的地位,便略施小计,避免了晋、楚交战,也就避免了未知的胜负。但就是这略施的小计,在楚太子商臣的利用下成功杀死了楚令尹子上,这无疑也是大功一件,只是晋大夫阳处父没那个胆量去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