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看春秋纵战国 » (五十六)邲地之战

(五十六)邲地之战

    公元前598年冬季,楚庄王扶持陈成公继位,从而得到陈国的臣服,这也使得楚庄王称霸诸侯的欲望再次燃起。在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大军,攻伐郑国。

    郑国自郑文公后,便开始在晋、楚两国间摇摆。当晋国攻伐郑国时,郑国便臣服于晋国,当楚国来征伐时,便又投靠楚国。从郑穆公开始,经过了在位半年的郑灵公,再到现在的郑襄公。郑国连年都遭受着战火的摧残。

    这次楚庄王亲率大军攻郑,郑襄公为抵御楚军而进行占卜,结果都是不吉利,而唯一吉利的占卜结果是郑国迁徙。这样的占卜结果使郑国上下痛苦不已,一时间郑国人皆为国运而流泪。楚庄王得知郑国上下皆为国运而伤心流泪,便退兵数十里,给郑国修筑加固城池的时间,以此表示对郑国人的同情,但不表示放弃对郑国的征伐。郑国在楚庄王退兵后便开始加固城池,并派使者向晋国求援。

    等郑国修筑好城池后,楚庄王再次围困进攻郑国,用时三个月攻破郑国,直达郑都城内。郑襄公袒露上身牵着一只羊亲自迎接楚庄王,如果楚庄王要灭亡郑国,愿意交出郑国任由楚庄王处置,如果楚庄王能念及郑、楚两国以前的交情,不灭郑国的社稷,郑国愿意请和臣服楚国。楚国大夫们劝谏楚庄王接受郑国,但楚庄王认为郑襄公能礼屈人下,且郑国上下同心,虽然被楚国打败,但还不能占领。楚庄王便同意郑襄公的请和,并退兵三十里和郑国结盟。

    在郑、楚议和结盟时,晋国的援军还在黄河北岸。正是由于晋国迟缓的救援,才使得郑国被楚庄王攻克。

    晋军救援的迟缓,则是因为晋国这几年受到北方各狄族的侵扰,为了平定北部,晋国将大军都设置在了北方。在得知楚庄王亲自带兵讨伐郑国后,晋国几乎召集了全国兵马救援郑国。

    这次救援郑国,晋国重新设置了三军。荀林父为中军主帅,先毂为副,赵括、赵婴齐辅助。士会为上军主帅,郤克为副,巩朔、韩穿辅助。赵朔为下军主帅,栾书为副,荀首、赵同辅助。韩厥为司马,荀林父为全军主帅。晋国一大半的卿士大夫都参加了这次救援,如此豪华的出场阵容,就可以看出,晋国并不是不想救援郑国,同时也看出晋国为了保住自己诸侯霸主的地位,想借此机会和楚庄王一决上下。

    可惜的是晋军达到黄河北岸时,便得知楚、郑两国已经结盟议和了。作为晋军主帅的荀林父认为救援郑国已经为时已晚了,在和楚军交战已经没有了理由,想先退兵回国,以后再讨伐郑国的背叛。晋大夫士会也认为如此,并说道;用兵之道,就是要择机而动。楚庄王讨伐郑国,是愤怒郑国的三心二意,又怜惜郑国的卑微,如今郑国已经臣服楚国,也就认同了楚国的恩德。楚国连年征战,而楚国人却无怨言,楚国也没有出现疲劳,说明楚庄王治理下的楚国正在蒸蒸日上,军力正是强盛。见机而进,知难而退,是带兵征伐的基本,因此退兵等待时机。

    晋大夫先毂却反对道;晋国自称霸一来,都是以武力夺得,如今退兵将会失去霸主之名,有辱晋文公建立的功德,现在遇难而退,有失大丈夫之名,我不愿意这么做。说完这些先毂便带着自己的军队渡过黄河。

    对于先毂的决策,荀首便预言先毂必将失败,成为晋国罪人。韩厥劝谏荀林父道;先毂带兵渡河,如果被楚军围困大败,那罪名都由你一人承担,毕竟你是全军主帅。不如进军过河,即使被楚军打败,那责任也由全部人承担,这不是更好。荀林父听取韩厥之言,便下令过河。

    晋军过河后,驻扎在敖、鄗两山之间。楚庄王得知晋军过河后,便挥军北上驻扎在郑国郔地(今河南荥阳市附近)。楚大夫沈尹率领中军,楚大夫子重率领左军,楚大夫子反率领右军。

    楚庄王看着浩浩荡荡的晋军过河,就有了退兵之意。而楚庄王的宠臣伍参却执意要和晋军交战,并劝谏楚庄王和晋军一决高下。楚令尹孙叔敖也不愿与晋军交战,听到伍参的话,说道;我楚军连年征战,军民没有得到休息,如果这次失败你伍参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而伍参反驳道;如果失败我伍参必将死于晋军之手,轮不到楚国人下手。伍参劝谏楚庄王道;晋军主帅荀林父刚刚上位不久,而其副帅先毂刚愎自用,根本不会听从荀林父之令,而各军的将帅都有各自的想法,如此一来晋军上下便军令不一,这样的军队必定失败。击败晋国,称霸诸侯,就在此一举。楚庄王听完宠臣伍参的话,依然犹豫不决。

    晋国驻扎敖、鄗两山后,郑大夫皇戌作为使者来到晋军营中,对晋国各大夫说道;郑国臣服楚国,完全是为了保全郑国社稷,才做的无奈之举,楚国连年征战,将士已经疲惫,国力已经空虚,现在晋军如果进攻楚军,郑国愿意跟随在后,一举打败楚军。

    郑大夫皇戌的话,让晋军大夫先毂更加有了信心,劝谏荀林父攻楚,称霸诸侯在此一举。而大夫栾书却说道;楚军并不像郑大夫皇戌所说的那样,楚国自建国一来,一路筚路蓝缕,伐树开山,才让楚国称霸南蛮。再者郑、楚已经结盟,而郑大夫皇戌只是想让晋、楚相争两败俱伤,郑国在后则随机而动,看那方胜利则臣服那方,说到底都对郑国有利,而晋国则不然。

    此时的晋军中,出现了攻、退两派,晋大夫赵括和赵同都愿意跟随先毂主战,而荀林父等人则想退兵,都在徘徊不定中。

    同样徘徊的还有楚庄王,此时楚庄王看到势众的晋军,也不想和晋军交战,派楚少宰来到晋军营内说明攻郑的原因,只是为了平定郑国的内患,没有其他想法。楚庄王又派人来到晋军营中,提议晋、楚议和。晋军主帅荀林父也同意了楚国议和的请求,但还没有商议和谈的日期。

    就在楚、晋两军在为议和做准备之时,楚军的将士许伯、乐伯和摄叔三人,为了炫耀勇敢私自向晋军挑战,并安全返回到楚军营中。而晋军中的魏錡(qi)和赵旃(zhan)两人,都在晋国不得志,想通过这次战役来证明自己,从而得到更高的地位和官职,而现在晋、楚两军议和,这将使两人的计划泡汤,因此魏錡和赵旃都想破坏和谈。于是魏錡和赵旃请求出使楚军,商议和谈日期,荀林父答应了两人的出使楚军的请求。郤克看到这二人出使楚军,便劝谏荀林父做好防备,以免魏錡和赵旃两人惹怒楚军,而使楚军进攻晋军。士会觉得郤克说的有理,便派巩朔和韩穿在晋上军驻扎地设置七处伏兵。而先毂则不以为然,根本没有让中军做任何防备。下军的赵婴齐则认为晋、楚两军要和谈,便派人早早的准备了渡河回国的船只。

    晋大夫魏錡到达楚军营后,便开始了对楚军的挑衅,楚大夫潘党追逐晋大夫魏錡。没过多久,晋大夫赵旃又来挑衅,楚庄王不胜其烦便亲自带兵追逐晋大夫赵旃。魏錡和赵旃两人向晋军驻地的方向逃回,晋军主帅荀林父怕两人惹怒楚庄王,也派人去接应魏錡和赵旃。楚大夫潘党看到晋军方向尘土飞扬,以为晋军已经发起了进攻,而楚庄王又在追逐赵旃,怕楚庄王被晋军围困,便发动楚军全军出击。

    面对楚军的全军出击,晋中军阵地根本没有做任何的准备,晋中军一触即溃,纷纷逃到黄河边。楚庄王派楚国右军追击晋国下军,派楚国左军追击晋国上军。晋下军早早准备好了渡河船只,但没想到晋中军溃败而来,此时的晋军主帅荀林父也是惊慌失措,下令先渡河的有赏。此令一下,晋中军和下军将士纷纷争夺渡河船只,因此还拔刀相向,一时间混乱不堪惨叫连连,船只内多是残手断指,楚军一直追击晋溃军到邲地(今河南荥阳市附近),遇上了晋上军。晋上军在主帅士会的率领下殿后抵御楚军追击,因为晋上军早有准备,才阻止了楚军的继续追击,才使得惨败的晋军顺利渡过黄河。

    这一战便是邲地之战,以晋军大败而告终,郑国原先答应要和晋国一起进攻楚军,结果在楚庄王带兵追击晋军时,郑军也紧随其后追击晋军。此战中楚庄王俘虏了晋大夫荀罃,即荀首的儿子。晋军则射杀了楚大夫连尹襄老,并将其尸体带回晋国,还俘虏了楚公子谷臣。晋大夫赵旃曾弃车而逃,楚大夫屈荡和赵旃赤手搏击,并获得了赵旃的甲胄,晋大夫逢为了救援赵旃,而牺牲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晋国的上、中、下三军,在晋、楚两国的对垒中做出了不同的应对,也反应出了晋国各大夫之间的想法不一,正应了楚庄王宠臣伍参的话,对于两军对垒中的突发状况完全没有应对方案,更要命的是主帅荀林父的那条军令“先渡黄河者有赏”,即使没有这样的军令,在那样的状况下,将士们也会争先恐后的逃跑,而荀林父的命令让晋中军和下军为了渡河而拔刀相向,使得晋军大败,幸亏有士会的上军阻击了楚军的追击,不然黄河将漂浮更多晋军尸首。

    再看楚军阵营,在楚庄王追击赵旃时,楚大夫潘党看到晋军方向尘土飞扬,以为晋军发起了进攻,害怕楚庄王被围,便发起了全军出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同为三军的楚军,随时都做着战斗的准备,才使得楚军很快的发起出击,即使在楚庄王想要和谈之时。

    邲地之战,晋军大败,作为主帅的荀林父回国后,向晋景公请求一死,以谢罪于晋军的失败。晋景公准备答应荀林父的请求,士伯劝谏晋景公道;城濮之战,晋国大胜,但晋文公并不高兴,其原因就是楚令尹子玉还活着,并说困兽犹斗,更何况楚国令尹呢。等楚国杀死了令尹子玉,晋文公才高兴的说,晋国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在晋军的失败已经成为事实,如果在杀荀林父,只会让楚庄王更高兴。晋景公听取士伯之言,免去荀林父之死。

    晋大夫先毂明白自己,将承担这次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先是不遵从主帅之令,擅自带兵渡河。再者是身为副帅不安排迎战准备,才使得晋中军溃败,进而导致晋军的大败。晋大夫先毂回到晋国后,便勾结晋国北部的赤狄,于公元前596年入侵晋国,结果被晋军打败,并得知是晋大夫先毂所为。

    晋景公在公元前596年冬季,处死大夫先毂,并将晋国的先氏一族尽灭,以警示各大夫及士族。先毂的自作孽,使得其祖先轸在晋国贡献皆付东流。

    作为邲地之战中,晋国的另外两个罪人,魏錡和赵旃并没有受到过重的惩罚,两人后来都有功于晋国。

    邲地之战的前因是楚对郑国的讨伐,楚庄王之所以对郑国发起进攻,也是因为郑国内部的有人想借此分裂郑国。郑大夫石制和郑公子鱼臣,想将郑国分裂而治,便联合楚庄王对郑国发起进攻。而让楚庄王没有想到的是,楚军这次出征不仅征服了郑国,还打败了晋军,一举一雪城濮之战的前耻,成为了正真意义上的诸侯霸主。也就不再理会郑大夫石制和郑公子鱼臣的想法,毕竟刚刚继任诸侯霸主,就分裂一个诸侯国,必然会被诸侯各国抛弃。但郑国却没有放过这两人,郑国上下得知此事后,根本没有给二人机会直接处死,好好的生活你不过,作死。

    邲地之战后,楚大夫潘党建议楚庄王,将阵亡的晋军将士合葬一处,并建造高台来表彰楚庄王的功绩于后代。楚庄王却拒绝道;止戈为武,以德方能臣服天下,如今我却让晋、楚两国的将士弃尸荒野,这是残暴不仁,同时也会让其他诸侯感到威胁,更不能成为向子孙后代的炫耀的丰功伟绩。楚庄王没有在邲地建造高台,而是埋葬了所有阵亡将士,然后建造祖庙进行祭奠,并祭拜黄河后回国。楚庄王经过邲地之战,也一举成为诸侯霸主,将楚国的之业推至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