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看春秋纵战国 » (八十九)齐国栾氏、高氏之乱

(八十九)齐国栾氏、高氏之乱

    自从在公元前546年和545年,两年的时间里铲除了齐国的崔杼和庆封两大家族后,齐国的栾氏、高氏、陈氏、鲍氏四个士族开始逐步的壮大。

    在清除了崔杼和庆封过程中,因为栾氏和高氏出力最大,也就得到了崔杼和庆封遗留下的更多的财产和权利。

    公元前544年,居功自傲齐大夫高止在齐国开始横行霸道,高氏的子尾害怕高氏受到牵连,便联合栾氏的子雅将高止驱逐到北燕国。

    这也引起了高氏其他大夫的不满,高氏的高坚便在卢地(今山东济南长清区一带)发起叛乱,齐大夫闾丘婴带兵平息这次叛乱,在这次平叛中,齐大夫闾丘婴杀了大量的高氏一族,最终迫使高坚投降,也让同为高氏的子尾对齐大夫闾丘婴心生怨恨。

    公元前542年,执掌齐国政权的子尾为了报复齐大夫闾丘婴,便让齐大夫闾丘婴带兵进攻鲁国阳州(今山东东平县一带)。这个时期的诸侯都在遵守“弥兵会盟”的条约,因此鲁国便派人质问齐国,齐大夫子尾便借此杀闾丘婴向鲁国谢罪。

    至此栾氏和高氏开始执政轮番齐国,栾氏的代表人物有子雅,公元前539年子雅去世,其子栾施又名子旗继承栾氏。高氏的代表人物是子尾,公元前534年子尾去世后,其子高强又名子良继承高氏。

    公元前534年,高氏子尾去世后,其子高强年少,栾施便想削弱高氏一族,便派人刺杀了高氏的家宰梁婴,栾施安排人手管理高氏一族。

    高氏的其他家臣认为栾施有吞并高氏的意图,便准备发兵进攻栾氏。齐大夫陈桓子因为受过高氏子尾的恩惠,因此也想带领陈氏一族帮助高氏进攻栾氏。

    很快便有人将高氏准备发兵的事告诉了栾施,栾施本不相信,但随着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栾施也是将信将疑,便到陈氏家找陈桓子商议此事。这时的陈桓子正准备出兵,听说栾施来了之后,也是吓了一跳,赶紧出来迎接栾施。

    栾施的到来就是想通过陈桓子了解高氏的动向,而陈桓子则直接说出高氏想进攻栾氏,并请求和栾氏一起进攻高氏。但却被栾施拒绝,并说栾、高两族情同手足,怎么能相互进攻。此时的栾施也明白,栾、高两个旗鼓相当的士族,如果发生冲突,只会是两败俱伤,只会让其他士族从中得利。在得知栾施没有讨伐高氏之意后,陈桓子便请求自己出面调解两家的误会。至此栾、高两族又和好如初。

    从这件没有发生的冲突中,就可以看出陈桓子那趁火打劫的心思,在得知高氏也用兵讨伐栾氏时,陈桓子便以恩惠为由帮助高氏,等到栾施本人找来到时,又倒戈于栾氏,并想和栾氏进攻高氏,其目的就想通过齐国大夫间的冲突,让自己能够从中得利,来壮大自己的士族。

    陈桓子这种左右投机倒把的心思,除了他对权利的渴望外,更重要的是陈氏一族在齐国处境,陈氏一族不像齐国的其他士族,跟齐君主有宗亲关系,陈氏一族是齐国唯一的外姓士族。

    陈氏,又称为田氏。公元前672年,陈公子完为了躲避陈宣公的迫害,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本想让陈公子完做齐国卿士,但被陈公子完拒绝,毕竟自己是外姓逃亡之臣,齐桓公便任命陈公子完齐工正,掌管齐国的手工业,支持陈公子完一族开始在齐国扎根生枝。在陈公子完之后,陈氏一族改姓为田,又因为是陈国之后,因此有了陈氏或田氏之称。

    公元前532年,和好如初的栾、高两族继续着对齐国的掌控。在子尾和子雅执政期间,齐国上下就怨言不断,等到栾施和高强执政后,其行为相对他们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栾施和高强两人都嗜酒如命,并听从妇女奸人之言,再加上他们家族势力的强盛,人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齐国内能制衡两族的只有陈、鲍两家,那些想依靠栾、高两族得到势力的人便纷纷劝说栾施和高强吞并陈、鲍两家,来增强两族的势力。栾施和高强两人虽然当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明确的反对,这也才使得栾、高两族要吞并陈、鲍两家的消息在齐国内传的沸沸扬扬。

    陈桓子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讨伐,便将家族的甲士都召集起来,开始发放了武器。这时的陈桓子虽然听说要被讨伐,但也没有实际的证据,因此陈桓子一身戎装,带着多名护卫找鲍氏一族商议对策,在去的路上碰到了高强喝醉了驾车奔驰而过。

    陈桓子到鲍氏家后,看到鲍文子也已经发放了武器给家族甲士,而且鲍文子已经派人监视栾、高两家的动向,发现他们都在宴会喝酒。

    陈桓子劝说鲍文子先下手为强,但鲍文子却没有答应,毕竟公然发起进攻和被迫进行反击是完全两回事。而陈桓子的一句话让鲍文子下定了决心,那就是陈桓子在来的路上,已经被高强看到了他披甲持戈,如今已经没有商议的余地了。因此陈、鲍两家率先下手发起进攻。

    栾施和高强两人正在喝酒,得知陈、鲍两家发起了叛乱,便立即做出的反应。高强建议栾施先劫持齐景公,想挟君主以令大夫,有了国君在手,对付陈、鲍两家就不会太难。

    高强便带兵开始进攻齐景公的内宫,但让高强和栾施没有想到的是,齐景公的护卫成功抵抗住了他们的进攻,这也让陈、鲍两家发起叛乱的性质发生了改变。高强和栾施进攻齐景公,而陈、鲍两家带兵进攻高、栾两族。

    作为齐国最有威望的齐大夫晏婴,也成了这四个士族争相拉拢之人,而晏婴也选择了齐景公。

    没有攻下内宫的栾、高两族,现在完全处于被动的境地,陈、鲍两家从叛乱者反而成为了救援君主正义之师,全力发起对栾、高两族的进攻,齐国上下也加入其中,发起对栾、高两族的进攻,栾施和高强两人无奈选择了撤出都城。

    栾、高两族在齐都城外被打败,陈、鲍继续追击又在庄地打败栾、高两族,直到栾施和高强两人带着残军逃亡到鲁国,这场内乱才得到平息。

    陈桓子和鲍文子作为作为这场内乱的始作俑者,也成功吞并栾、高两族的家产。

    在内乱发生时,齐景公是四个士族互相争抢的最大王牌,等内乱平息后,齐景公就成了无用且多余的广告牌。

    晏婴目睹了内乱的整个过程,也看到了齐景公作为君主的心酸和无奈。作为君主的齐景公在这场内乱中也有讨伐栾、高两族的功劳,却在胜利后没有得到一份报酬。

    晏婴便以谦让和道义劝说陈桓子将获得的栾、高两族的家产交给齐景公。

    “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气血,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

    这就是晏婴劝说陈桓子的话,其意思就是说;谦让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所在,是让人称赞的美德。但凡是血气方刚之人都有争名夺利之心,因此不要过于在意财产,剩的他人觊觎,要以道义让人臣服。道义才是利益的根本所在,聚集太多的利益,只会生成祸乱,因此你先培养自己的道义美德,让利益自己慢慢生成。

    陈桓子虽然贪图家产和权利,但也不是贪婪之人,他也明白家产权利的利弊所在,因此听从了晏婴的话,将获得的财产都交给了齐景公。

    陈桓子不仅听从了晏婴的话,还从晏婴的劝说中产生了更大的想法,那就是以退为进。既然已经将大量财产交给了齐景公,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为什么不散尽家财,让更多的人对自己感恩戴德呢。

    陈桓子开始利用自己的财产,结交那些落魄士族,给齐国穷苦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动用自己的权利给各齐国公子封赏领土。陈桓子的一套操作下,齐国上下都对陈桓子感激不尽,齐景公赏赐领地给陈桓子,但被拒绝,直到齐景公的母亲穆孟姬亲自为陈桓子请封高唐城(今山东聊城高唐县),齐国陈氏也至此开始正真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