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看春秋纵战国 » (一百二十五)庞涓和孙膑的恩怨

(一百二十五)庞涓和孙膑的恩怨

    公元前361年,魏惠侯因为“石门之战”的失败,凸显出了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一带)的不足,便将都城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一带)。

    魏惠侯的这次迁都,无意中给魏国带来了勃勃生机。大梁地处各诸侯国之中,成为了各诸侯互交往来的必经之地,使得魏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外交上的便利,因为魏国都城的便利,诸侯各国也纷纷交好魏国。

    魏惠侯在迁都后,将魏国的政治中心也开始向大梁城附近搬迁。在赵、韩、魏三家分晋时,他们三家的领土都比较分散,互相之间都有飞地的存在。魏惠侯依靠迁都后魏国的兴起,便向赵、韩两国提议互换调整三国的领土,使得各自的领地都能够相链接起来,这也有利于各国的管理,在魏惠侯的提议下,赵、韩两国也积极的响应,也使得魏国的领地更加集中在中原一带,造就了更有利的地理优势。

    魏惠侯迁都后的一系列的举措,让魏国在“石门之战”后迅速的恢复,这也吸引了大量的贤能之士,纷纷来到这个中原中心的大梁城。

    庞涓就是这个时期进入魏国,庞涓依靠自己卓越的才能,很快便得到了魏惠侯的赏识,并被任命为了魏国将军。

    在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能够排兵布阵带兵攻伐的庞涓,其能力在多次征伐后便凸显而出,其官职身份也是一步登天,成为魏国的柱国之人。

    庞涓成为魏国大将后,心中时常会有一丝担忧,这份担忧是基于他现在的高官厚禄,而担忧的对象则是曾经和他一起学习兵法布阵的同门师兄弟孙膑。庞涓害怕孙膑出山后,会投奔其他诸侯国,和自己成为敌对关系,以庞涓对孙膑的了解,自己的智谋无法和孙膑相比,在战场上相见自然会成为庞涓的最大威胁。

    因此庞涓有了将孙膑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想法,而此时正好孙膑在得知庞涓在魏国被任命了大将军,便投奔而来。

    孙膑投奔庞涓后便被囚禁,庞涓为了防止孙膑逃跑,废黜了孙膑的两条腿,使得孙膑终身残疾。在收到虐待酷刑的孙膑自然知道庞涓的用意,为了自保便开始装疯卖傻,庞涓担心孙膑故意装疯卖傻,依然对孙膑进行了一年多的监视,直到的庞涓的确认后,才将疯癫的孙膑赶出自己的家,至此魏国的大梁城内多了一位双腿残废的疯子。

    在大梁城内装疯卖傻的孙膑,并没有就此认命,他时刻都在寻找着逃出大梁城的机会。这时的大梁城内过往的各国使者络绎不绝,孙膑时刻注意着各国使者,希望能碰到自己熟悉的人。

    很快孙膑便碰到了自己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齐国使者田忌。田忌在得知孙膑的遭遇后,便以自己使者的身份,将孙膑偷偷的带出了大梁城,并将孙膑带回了齐国。孙膑进入齐国,犹如虎入深山,留下了赫赫威名。

    公元前354年,赵成侯为了扩展领土,派兵入侵卫国。此时弱小的卫国不仅和魏国紧紧相邻,还是魏国的同盟国。卫国无法抵挡赵军的入侵,很快赵军便占领了卫国的富丘之地(今河南长垣县一带)。

    卫国的富丘之地,和魏国的都城大梁仅隔着黄河相望,这对于魏国来说也就意味着赵国的前线阵地将会建在大梁城边,这是魏国无法接受的,更何况现在的魏国已经恢复到了曾经的巅峰时期,因此魏惠侯直接派庞涓为主帅,向赵军发起进攻。

    庞涓带领着魏军很快便打败了入侵卫国的赵军,并一路向北继续出击。魏军在庞涓的带领下,一路攻城拔寨直到赵国都城邯郸城下,邯郸城被围后,赵成侯向齐国发起求援。

    公元前353年,受到赵国的求救后,齐威王便和大臣们商议对赵国的救援,毕竟魏国攻占邯郸后,其实力也会大增,这样就会威胁到齐国的安危,因此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带兵对赵国发起救援。

    田忌带兵出征后,便想直接奔赴邯郸城下救援赵国。身为军师的孙膑立即向田忌劝谏道“齐国出兵救援赵国的消息已经发出,围困邯郸城的庞涓一定会有所准备,肯定会在齐军救援邯郸城的路上埋下伏兵,以逸待劳的等待我们前去。与其让魏军以逸待劳的等待我们,不如让我们以逸待劳的等待他们,如今庞涓率领近十万魏国精兵围困邯郸,这可以说是魏国的全部精英,魏国内部肯定空虚,我们不如兵分两路,让大臣段干朋带领部分兵马南下进攻魏国平陵(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一带)和襄陵(今河南睢县一带),制造一种要围困魏国大梁的假象,庞涓肯定会带兵回国救援,如此一来便解除了赵国邯郸的危机,到时候你带一路兵马埋伏在庞涓的必经之路上,必然会大败魏军”。孙膑的这一计谋就是“围魏救赵”。

    田忌听从了孙膑之言,并按照孙膑的计划开始部署兵马。魏国的平陵和襄陵受到了齐军的进攻,这两座城池都是魏国都城大梁的外围城池,如果这两座城池被攻破,那大梁城就暴露在了齐军的眼下,因此在得知大梁城有危险后,魏惠侯立即派人召回在外的庞涓。

    庞涓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这是孙膑的一招狠毒的阳谋,让庞涓无论怎么做都是失败的下场。如果庞涓回国救援,必然会在半路受到齐军的伏击,相反如果不回国救援齐军必然会顺势而为,对大梁城发起围困,到时候即使自己攻占了邯郸,对于魏国来说也是无济于事。现在的庞涓是左思右想也没有办法破解这个计谋,再加上魏惠侯的召令让庞涓明知半路有齐军的伏击,也不得不回国救援。

    庞涓带兵途径桂陵(今河南长垣县北部一带)时,果然受到了齐军的截击,魏军大败而逃,主帅庞涓被俘,史称“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的失败让魏国在对赵国发起的入侵陷入了被动状态,魏国不得不让赵、齐两国投降。

    公元前352年,魏惠侯和赵成侯议和,撤出了在赵国的魏军后,换回被俘的主帅庞涓,庞涓回到魏国后继续被任命为大将。这次的战斗魏国虽然失败,但魏国的实力却没有元气大伤,魏国依然呈现着兴起的状态。

    公元前344年,魏惠侯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市南部一带)召开诸侯会盟,史称“逢泽会盟”。这次会盟是由魏惠侯亲自主导,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的一次会盟,其目的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就是想借此机会提升自己在诸侯各国的地位。秦国在卫鞅的提议下,为了麻痹魏惠侯,积极响应参加了这次会盟,赵肃侯因为继位不久,又和魏国相邻也参加了这次会盟,再就是众多的小诸侯迫于魏国的压力,参加了这次会盟。在这次会盟上,魏惠侯在秦国、赵国和那些小诸侯国的支持下称王,即魏惠王,又称为梁惠王。

    魏惠王称王后,自然对没有参加会盟的诸侯国耿耿于怀,而首先让魏惠王愤恨的便是韩国。

    韩昭侯看着自己的邻国魏国的兴起,心中自然十分的忌惮,害怕随时可能会受到魏国的侵害,便早早的和齐国结盟,而魏惠王召开的这次会盟,韩国自然受到了齐国的指使没有参加,这也就给魏国留下了把柄。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因为边境问题,借机报复韩国,发兵入侵韩国。韩国被魏军入侵,韩昭侯便向同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派兵救援。

    齐威王这次派出田盼为主帅,孙膑为军师救援韩国。齐国的这次救援依然使用“围魏救赵”的方法,魏国的主力军正在南梁(今河南汝州市一带)和韩军作战,齐军则趁机对魏国都城发起进攻。

    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在魏国,魏惠王再次召回进攻韩国的军队,并派出太子申联合将军庞涓阻击齐军。

    公元前341年,魏太子申和将军庞涓合兵一处,对齐军发起进攻。庞涓一直对“桂陵之战”的失败耿耿于怀,心中早就想着一雪前耻,因此对于齐国的这次出兵,庞涓也早已经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怨恨,带兵直接对齐军发起进攻。而魏军的另外一位主帅则是魏太子申,太子申虽然身份高贵,但内心却非常的狂热,自己作为魏国储君,自然希望自己继位后能得到各大臣的臣服,而建立军功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他也急需在这次战斗中表现自己。

    齐国军师孙膑看到气势汹汹的魏军后,便也有了应对之策。孙膑向齐军主帅田盼谋划道“魏国庞涓为了一雪前耻,肯定会带兵突进,力求速战速决,而魏太子申为了建功立业,也自然会盲目跟进。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心理,制造齐军不堪一击的假象,引诱魏军深入,在有利地形处设置伏兵,对魏军前后夹击”。

    齐军主帅田盼听从了孙膑的计划,用减灶的方式引诱魏军深入。魏军主帅庞涓带兵和齐军交战后,齐军溃败而逃。庞涓和太子申心中大喜,便带领着魏军奋起直追,在连续的追击中过程中,庞涓带人仔细的观察了齐军曾经驻扎过的地方,并细心的清点齐军驻扎做饭时留下的灶台。随着追击的深入庞涓发现齐军留下的灶台越来越少,便因此断定齐军已经溃败,齐军将士大多都为了活命而逃,因此庞涓和太子申商议,放弃后援和辎重,各率领部分轻兵进行追击,必然会大败全歼齐军。

    庞涓和魏太子申带领着部分轻兵,日夜不停的追击齐军,夜晚时追击到了马陵(今河南范县一带)处时,被一棵倒在路中间的大树挡住了去路,庞涓来到树前发现树皮被人挂去,露出了白白的树干,上面还有隐隐约约的有文字,庞涓便让手下点起火把照看上面的文字,发现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处”。这时的庞涓才恍然大悟,但已经为时已晚了,埋伏在四周的齐军同时向有火光的地方放箭,很快便全歼了轻兵突进的魏军,并立即对在后方的魏军后援及辎重发起了反击,使得魏军大败而逃。这一战便是“马陵之战”。

    庞涓和太子申都死于“马陵之战”,这正是这一战后让魏国元气大伤,因为秦、赵两国在得知魏国战败后,都趁机对魏国发起了进攻,使得魏国四面受敌,让魏国刚刚兴起的实力迅速衰败。